第4章 活页牢笼
關燈
小
中
大
黃昏時分,日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街道上。
祝謠站在一家二手書店前,望着那略顯陳舊的招牌,深吸一口氣,推門而入。
瞬間,一股濃郁的樟腦味撲面而來,然而,在這熟悉的味道裡,她敏銳地捕捉到了一絲顯影液的氣息,這讓她的神經瞬間緊繃起來。
門被推開的瞬間,懸挂在門框上的風鈴發出清脆的聲響,那聲音竟如同膠片卷動時的咔嗒聲,在寂靜的店内回蕩,透着說不出的詭異。
店内光線昏暗,擺滿書籍的書架如同沉默的衛士,靜靜伫立。
祝謠的目光在店内掃視,最後落在櫃台後正在忙碌的許知行身上。
許知行身材清瘦,穿着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襯衫,袖口随意地挽起,露出纖細的手腕。
他正專注地用鑷子修補一本泛黃的《聊齋志異》,聽到動靜,頭也不擡地說道:“第三排書架有你要的答案。
” 聲音低沉而平靜,仿佛早己預料到祝謠的到來。
祝謠順着他示意的方向望去,目光落在第三排書架上。
突然,她的瞳孔驟縮,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隻見那本《東亞民俗圖譜》的封面竟在滲出血珠,一滴一滴,緩慢而又詭異。
書脊處伸出無數膠卷細絲,如同細密的蛛網,連接着滿牆的老照片,那些照片在微光中閃爍,仿佛藏着無數秘密。
“認知污染擴散了。
” 祝謠低聲自語,聲音裡帶着一絲緊張。
她迅速抽出随身攜帶的剪紙刀,刀刃在昏暗的光線下閃爍着寒光。
當她看向刀刃時,卻驚恐地發現,刀刃映出的自己竟穿着民國學生裝,那模樣既陌生又熟悉。
就在這時,最近的一張照片突然發出脆響,1942年的畢業照裡,穿藍布衫的女生們集體轉向她,她們的眼神空洞而冰冷,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
許知行終于放下鑷子,擡起頭來。
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鏡,鏡片的反光遮住了眼底的銀斑,讓人看不清他的眼神。
“三天前開始,所有收錄都市傳說的書籍都出現異常。
” 他緩緩說道,聲音裡透着疲憊與無奈。
他掀開賬本,内頁貼滿了正在移動的剪報,那些剪報仿佛有了生命,在賬本上扭動,“包括你正在找的《冬至列車事件考》。
” 話音剛落,玻璃櫃突然爆裂,“嘩啦”一聲,玻璃碎片西濺。
泛黃的報紙如同受驚的白鴿群,向着祝謠飛撲而來。
祝謠反應迅速,她快速折疊手中的宣傳單,眨眼間,一隻紙飛機在她手中成型。
她用力一擲,紙飛機如同一把利刃,精準地刺穿每張報紙的刊頭日期。
當最後一張1942年的《申報》被釘在牆上時,照片裡的女生們發出凄厲的尖嘯,那聲音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讓人毛骨悚然。
“她們在重複火災逃生路線。
” 時硯的咳嗽聲從閣樓傳來,他緩緩走下樓梯,身影在昏暗中若隐若現。
他的指尖夾着紙灰,那些紙灰在他的操控下,拼成了建築平面圖,“書店二樓是當年的照相館暗房。
” 許知行突然扯開襯衫,露出胸口的紋身,那是一幅燃燒的列車圖案,火焰仿佛在他的皮膚上跳躍,透着詭異的氣息。
“從1997年那場火災開始,所有幸存者都成了活體書簽。
”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皮膚下浮現出鉛字痕迹,祝謠一眼認出,那正是黑皮書上的謎題。
09:47PM閣樓裡的溫度驟降十度,寒意瞬間籠罩。
暗紅色的燈泡在頭頂搖晃,投下的光影忽明忽暗,讓人愈發不安。
時硯穿着那件标志性的風衣,此刻風衣上結滿了冰晶,他正用袖扣在牆面刻寫公式,神情專注而嚴肅:“空間折疊率超過67%,下次月圓時會徹底融合。
” 祝謠的幽閉恐懼症開始發作,她隻覺呼吸急促,心跳如鼓。
她強忍着不适,将論文草稿折成通風管道模型,試圖尋找突破口。
“七個通風口對應北鬥布局,但...”她的指尖突然觸到黏膩液體,下意識地低頭看去,隻見木地闆縫隙中滲出銀鹽溶液,在昏暗中閃爍着詭異的光。
許知行的懷表咔嗒作響,表盤上的數字逆時針旋轉,仿佛時間在這裡開始倒流。
“當認知污染突破阈值,現實就會成為故事的注腳。
” 他翻開《冬至列車事件考》,書頁間的蠟像乘客正在緩緩爬出紙面,它們的動作僵硬而遲緩,卻又透着一股
祝謠站在一家二手書店前,望着那略顯陳舊的招牌,深吸一口氣,推門而入。
瞬間,一股濃郁的樟腦味撲面而來,然而,在這熟悉的味道裡,她敏銳地捕捉到了一絲顯影液的氣息,這讓她的神經瞬間緊繃起來。
門被推開的瞬間,懸挂在門框上的風鈴發出清脆的聲響,那聲音竟如同膠片卷動時的咔嗒聲,在寂靜的店内回蕩,透着說不出的詭異。
店内光線昏暗,擺滿書籍的書架如同沉默的衛士,靜靜伫立。
祝謠的目光在店内掃視,最後落在櫃台後正在忙碌的許知行身上。
許知行身材清瘦,穿着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襯衫,袖口随意地挽起,露出纖細的手腕。
他正專注地用鑷子修補一本泛黃的《聊齋志異》,聽到動靜,頭也不擡地說道:“第三排書架有你要的答案。
” 聲音低沉而平靜,仿佛早己預料到祝謠的到來。
祝謠順着他示意的方向望去,目光落在第三排書架上。
突然,她的瞳孔驟縮,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隻見那本《東亞民俗圖譜》的封面竟在滲出血珠,一滴一滴,緩慢而又詭異。
書脊處伸出無數膠卷細絲,如同細密的蛛網,連接着滿牆的老照片,那些照片在微光中閃爍,仿佛藏着無數秘密。
“認知污染擴散了。
” 祝謠低聲自語,聲音裡帶着一絲緊張。
她迅速抽出随身攜帶的剪紙刀,刀刃在昏暗的光線下閃爍着寒光。
當她看向刀刃時,卻驚恐地發現,刀刃映出的自己竟穿着民國學生裝,那模樣既陌生又熟悉。
就在這時,最近的一張照片突然發出脆響,1942年的畢業照裡,穿藍布衫的女生們集體轉向她,她們的眼神空洞而冰冷,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
許知行終于放下鑷子,擡起頭來。
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鏡,鏡片的反光遮住了眼底的銀斑,讓人看不清他的眼神。
“三天前開始,所有收錄都市傳說的書籍都出現異常。
” 他緩緩說道,聲音裡透着疲憊與無奈。
他掀開賬本,内頁貼滿了正在移動的剪報,那些剪報仿佛有了生命,在賬本上扭動,“包括你正在找的《冬至列車事件考》。
” 話音剛落,玻璃櫃突然爆裂,“嘩啦”一聲,玻璃碎片西濺。
泛黃的報紙如同受驚的白鴿群,向着祝謠飛撲而來。
祝謠反應迅速,她快速折疊手中的宣傳單,眨眼間,一隻紙飛機在她手中成型。
她用力一擲,紙飛機如同一把利刃,精準地刺穿每張報紙的刊頭日期。
當最後一張1942年的《申報》被釘在牆上時,照片裡的女生們發出凄厲的尖嘯,那聲音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讓人毛骨悚然。
“她們在重複火災逃生路線。
” 時硯的咳嗽聲從閣樓傳來,他緩緩走下樓梯,身影在昏暗中若隐若現。
他的指尖夾着紙灰,那些紙灰在他的操控下,拼成了建築平面圖,“書店二樓是當年的照相館暗房。
” 許知行突然扯開襯衫,露出胸口的紋身,那是一幅燃燒的列車圖案,火焰仿佛在他的皮膚上跳躍,透着詭異的氣息。
“從1997年那場火災開始,所有幸存者都成了活體書簽。
”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皮膚下浮現出鉛字痕迹,祝謠一眼認出,那正是黑皮書上的謎題。
09:47PM閣樓裡的溫度驟降十度,寒意瞬間籠罩。
暗紅色的燈泡在頭頂搖晃,投下的光影忽明忽暗,讓人愈發不安。
時硯穿着那件标志性的風衣,此刻風衣上結滿了冰晶,他正用袖扣在牆面刻寫公式,神情專注而嚴肅:“空間折疊率超過67%,下次月圓時會徹底融合。
” 祝謠的幽閉恐懼症開始發作,她隻覺呼吸急促,心跳如鼓。
她強忍着不适,将論文草稿折成通風管道模型,試圖尋找突破口。
“七個通風口對應北鬥布局,但...”她的指尖突然觸到黏膩液體,下意識地低頭看去,隻見木地闆縫隙中滲出銀鹽溶液,在昏暗中閃爍着詭異的光。
許知行的懷表咔嗒作響,表盤上的數字逆時針旋轉,仿佛時間在這裡開始倒流。
“當認知污染突破阈值,現實就會成為故事的注腳。
” 他翻開《冬至列車事件考》,書頁間的蠟像乘客正在緩緩爬出紙面,它們的動作僵硬而遲緩,卻又透着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