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连东吴都是曹营的【求订阅】

關燈
    邺城。

     “阿父,兖州有消息送來。

    ” 袁譚大步走進牧府正殿。

     “兖州劫了我袁氏的人,除了要換取那些工匠的家眷,還索要弓弩三千架,豈有此理。

     真氣煞人也。

    ” 袁紹坐在殿内主位,旁邊是背脊佝偻,面容蒼老的袁隗。

     下首是郭圖和沮授,田豐三人。

     袁紹面上帶着些蒼白,沉聲道:“先允他。

    來日攻下兖州,将所有東西一起拿回來。

    ” 袁隗在一旁緊抿着嘴,打定主意,一語不發。

     袁譚突道:“阿父可曾想過,兖州能打我伏擊,我們也能打他。

     兖州初勝,正在驕狂的時候,我冀州亦可行奇兵之道以襲之,以牙還牙。

    ” “你還沒有打仗領兵的經驗,不要空談兵事。

    須知兵事涉生死。

    ” 袁紹頓了頓,道:“你若妄動,隻會損失更多。

    ” 一旁的袁隗嘴唇顫動,似乎想說話。

     袁紹右手側的田豐,一直在用眼尾關注着袁隗,見其要說話,心頭一跳,搶先道: “我冀州今年氣候上佳,糧産頗豐…” 袁隗等田豐說完,又要開口,沮授接道: “我冀州多餘弓弩是有的,但最多答應兖州,予其一千五的弓弩,不可再多。

    ” 袁隗霍然道:“容我說一句,我有一計,是慎重考慮過的,絕不會再給兖州機會…” ———— 禽滑忌所指,是墨家一件工造至寶的圖樣。

     那是墨工袋的制作圖,被稱作墨家四寶之一。

     現存的墨工袋,隻有一個,就在曹操手裡。

     他給出來的這份工造圖,對墨家出身的禽滑忌來說,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能仔細參研,可以幫他提升工造水平。

     諸如墨家有幾件至寶的制作,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已斷了傳承。

     但墓裡有。

     摸金校尉将東西挖出來,曹操也就有了。

     他拿出來,相當于釣魚。

     這禽滑忌沒有家人在冀州,自然也不會來兖州。

     缺乏控制的手段,很難讓他安心紮根在兖州。

     圖紙就是鈎子。

     墨家至寶的工造圖,一代代匠作,都在找的東西,居然在兖州出現了……禽滑忌心忖。

     “我還有一卷圖集,内有諸多工造圖樣,包括這墨工匣的具體制備方法。

    ”曹操說。

     墨工袋是墨子親制。

     其他墨家工學,能制出低一等的墨工匣,便是最高成就。

     所謂墨工匣,是個小木箱,也能開拓出空間,似小實大,裝許多東西,很神奇。

     曹操略作解釋,禽滑忌已是心緒起伏,想求取曹操所說的圖卷一觀。

     曹操示意剛才拿出來的圖紙:“能做出這其中六成的造物,圖卷借你一觀,做出八成,圖卷送給伱。

    ” 禽滑忌回看圖上的諸多紋樣,有盾,甲,弩,還有大型的攻城車。

     包括農事耕作的幾件器物。

     禽滑忌指着圖上的另一份圖樣: “這幅圖樣有巧思,卻不完善,多是猜測所繪,不懂工造之巧。

    這是誰設計的?” 禽滑忌所指,是曹操憑後世記憶,畫出來的諸葛連弩的簡單構造。

     當世已有連弩。

     但做不到諸葛連弩,一匣十餘發短弩的連射。

     諸葛連弩是諸葛亮改良設計的,在弓弩上方加了個‘箭匣’,相當于彈夾,将弩箭的續發能力,提高了倍許還多。

     曹魏後期曾反複研究,卻隻将弩箭的連發能力,提高到諸葛連弩半數的水平。

     這就相當于單發手槍,變成沖鋒槍的配置改進。

     從構思層面來看,并不複雜。

     上方加箭匣,弩箭裝在其中,發射出去後,匣中箭矢,自行下沉充填。

     但想實際作出來,涉及到連發不能卡箭,内部壓力,機扣的精密配合等等。

     曹操憑記憶,畫出圖樣,隻是個大概,讓巧匠現在就開始研制。

     看看有沒有可能讓諸葛連弩,提早面世。

     此外,還有一種弩車。

     如果能做到連發,便有可能達到搖橹式的多次發射,一旦成功,就能連發射出強弩。

     用來打陣地戰和城池攻防,威力可想而知。

     曹操在工造營待了一下午,還拿出拓印自仙台印的咒紋圖樣,詢問禽滑忌。

     禽滑忌看了良久: “我在一部古卷上,看過與其稍有類似的圖紋,這叫疊加陣紋。

     我墨門有一則流傳說祖師墨子,祭刻的幾件神品器物,就是采用這種工刻之術。

     後世再無人能模仿。

    ” 禽滑忌道:“這種工造紋,也被稱為‘神工紋’。

    ” “我見過家祖,也就是祖師首徒留下的另一本秘卷。

    ” “其上說我墨門最核心的幾件寶物,皆為神工,都被帶到祖師墓葬裡去了,要想破譯這種神工紋,怕是要找到祖師墓才行。

     但那是不可能的…” “墨子的墓。

    ” 曹操之前聽令晉也不止一次提過墨子墓。

     這位墨家聖人的墓,就像一座寶庫,裡邊應有盡有。

     諸多世上流傳的至寶,似乎小半在墨子的墓裡。

     按說墨子為人提倡節葬,不會為自己造大墓。

     但他制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