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隆重的开幕仪式
關燈
小
中
大
已經是5月份了。
楚奚下山後驅車離開極峰,還未到藏區已經熱的迫不及待脫下登山羽絨服換上了單衣。
直到駛入藏區——溫度已經接近35℃。
新聞廣播:“全體居民,2124年5月14日09時18分,氣象局紅色預警信号:受大陸暖脊影響,預計近一周持續溫度升高,全國各區日最高人體氣溫有可能達到45℃,地表溫度最高可達80℃,此次高溫天氣時間長、範圍廣、溫度高,高溫氣象風險等級高,請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臨時插播一條氣象動态:預計今日午時12:00起,全國各地陸續降雨,請做好防護措施。
” 楚奚關掉廣播,吹了聲口哨口後,打開了車載搖滾樂。
她把楚墨和醫藥箱從空間裡放出來,楚墨被冰塊砸到的傷口并不嚴重,它避開了要害——塗點藥就可以了。
楚奚一邊處理一邊陷入沉思——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席卷了整個地球,人們為這幾個多月以來的第一場暴雨歡呼,殊不知——這是最後一場狂歡,也是末日拉開帷幕的一場隆重的開幕儀式。
地球全球變暖在核污水的傾倒下加速了暖化過程,保護人類不受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被不斷的破壞,這場大雨後,臭氧層的破裂才是重頭戲——像保護罩一樣的臭氧層開始出現臭氧洞,直至徹底破裂,地球再次進入小冰河時期。
大氣臭氧層主要有三個作用,其一是保護作用,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通過臭氧層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生物細胞的傷害要比大氣中的紫外線輕微得多,所以臭氧層猶如一件保護傘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其二是加熱作用,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并将其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層的存在。
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氣,大氣的溫度結構對于大氣的循環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一現象的起因也來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其三是溫室氣體的作用,在氣溫很低的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樣非常重要,如果這一高度的臭氧減少,則會産生使地面氣溫下降的動力——臭氧層破裂持續一年時間後徹底破裂,太陽活動能力減弱,海洋中洋流活動改變等,從高溫到低溫急速降低,冰河時期降臨,地球再次變成一顆冰球。
早在100多年前,臭氧層減少帶來的危險已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為了保護臭氧層免遭破壞,以更好地保護生态環境,國際上保護臭氧層的行動已持續了120餘年,但由于臭氧有其特殊的性質,并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臭氧層又是十分脆弱的。
衛星觀測資料表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臭氧總量明顯減少,1979年~1990年全球臭氧總量大緻下降了3%。
南極附近臭氧量減少尤為嚴重,大約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40%,出現了“南極臭氧洞”。
自1985年發現“臭氧洞”以來,到1987年它變得既寬又深,1988年雖然有所緩解,但1989年以後到90年代的前幾年裡,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現很強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極臭氧洞還在擴大。
沒有了臭氧層的地球——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會殺死水中的微生物,破壞植物的光合作用,導緻物種滅絕,影響植物的生産和産量。
此外,紫外線輻射會熱量影響地球的氣候系統,導緻全球溫度上升,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所有的陸生物種全部死亡,少數基因突變強抗紫外線的物種勉強生存下去,但幾乎所有的兩栖類生物全部絕種。
對人類而言,強烈的紫外線使地表生物被燒焦
楚奚下山後驅車離開極峰,還未到藏區已經熱的迫不及待脫下登山羽絨服換上了單衣。
直到駛入藏區——溫度已經接近35℃。
新聞廣播:“全體居民,2124年5月14日09時18分,氣象局紅色預警信号:受大陸暖脊影響,預計近一周持續溫度升高,全國各區日最高人體氣溫有可能達到45℃,地表溫度最高可達80℃,此次高溫天氣時間長、範圍廣、溫度高,高溫氣象風險等級高,請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臨時插播一條氣象動态:預計今日午時12:00起,全國各地陸續降雨,請做好防護措施。
” 楚奚關掉廣播,吹了聲口哨口後,打開了車載搖滾樂。
她把楚墨和醫藥箱從空間裡放出來,楚墨被冰塊砸到的傷口并不嚴重,它避開了要害——塗點藥就可以了。
楚奚一邊處理一邊陷入沉思——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席卷了整個地球,人們為這幾個多月以來的第一場暴雨歡呼,殊不知——這是最後一場狂歡,也是末日拉開帷幕的一場隆重的開幕儀式。
地球全球變暖在核污水的傾倒下加速了暖化過程,保護人類不受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被不斷的破壞,這場大雨後,臭氧層的破裂才是重頭戲——像保護罩一樣的臭氧層開始出現臭氧洞,直至徹底破裂,地球再次進入小冰河時期。
大氣臭氧層主要有三個作用,其一是保護作用,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通過臭氧層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生物細胞的傷害要比大氣中的紫外線輕微得多,所以臭氧層猶如一件保護傘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其二是加熱作用,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并将其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層的存在。
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氣,大氣的溫度結構對于大氣的循環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一現象的起因也來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其三是溫室氣體的作用,在氣溫很低的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樣非常重要,如果這一高度的臭氧減少,則會産生使地面氣溫下降的動力——臭氧層破裂持續一年時間後徹底破裂,太陽活動能力減弱,海洋中洋流活動改變等,從高溫到低溫急速降低,冰河時期降臨,地球再次變成一顆冰球。
早在100多年前,臭氧層減少帶來的危險已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為了保護臭氧層免遭破壞,以更好地保護生态環境,國際上保護臭氧層的行動已持續了120餘年,但由于臭氧有其特殊的性質,并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臭氧層又是十分脆弱的。
衛星觀測資料表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臭氧總量明顯減少,1979年~1990年全球臭氧總量大緻下降了3%。
南極附近臭氧量減少尤為嚴重,大約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40%,出現了“南極臭氧洞”。
自1985年發現“臭氧洞”以來,到1987年它變得既寬又深,1988年雖然有所緩解,但1989年以後到90年代的前幾年裡,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現很強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極臭氧洞還在擴大。
沒有了臭氧層的地球——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會殺死水中的微生物,破壞植物的光合作用,導緻物種滅絕,影響植物的生産和産量。
此外,紫外線輻射會熱量影響地球的氣候系統,導緻全球溫度上升,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所有的陸生物種全部死亡,少數基因突變強抗紫外線的物種勉強生存下去,但幾乎所有的兩栖類生物全部絕種。
對人類而言,強烈的紫外線使地表生物被燒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