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以诗试君言春未晚2
關燈
小
中
大
衛邈在謝玿面前鬧了好一通,眼下冷靜下來,忽而倍感羞愧,不禁臉皮發燙,既暗恨自己口無遮攔在謝玿面前撒潑打滾,又歡喜謝玿竟也願意接納自己。
衛邈不覺沉寂下來,隻聽得見自己的心跳,連呼吸也放輕了許多。
诶,美好得像假的一樣,怕不是謝玿在捉弄自己? 想請他去府上做客,玄珒哥哥從未來參觀過。
想和他一起下棋,如果有機會,和他一起騎馬射箭……可是,我竟然能叫他哥哥。
那邊衛邈安安靜靜地胡思亂想,這邊謝玿終于松了口氣,看着衛邈,心裡有些高興。
認一個這樣的弟弟,似乎也不錯。
本以為今日要陪着衛卿折騰了,不過好在衛卿自控力好,眼下終于能和他說些正經事。
故而謝玿開口,打斷衛邈的神遊,道: “既然你來了,替我辦件事吧,衛卿。
” 衛邈略一颔首,眼裡帶上一絲笑意道: “但憑哥哥吩咐。
” 謝玿翻開書冊,從底下抽出他早準備好的一張薄紙,對折兩下,遞給衛邈,道: “替我轉交給太子殿下……衛卿。
” 他本想說“有勞”,臨出口時想了想,換作了“衛卿”。
衛邈兩手接過,也不多問什麼,将紙放入荷包裡,妥帖地拍了拍: “哥哥放心。
” 謝玿有些不習慣衛邈這般叫他,掩飾般地笑了笑,點點頭。
然後他視線下垂,目光變得有些凝重,這是他最後一次,向太子表明心意,但願太子,能做出抉擇,無論結果如何。
衛邈帶着謝玿的囑托出了大理寺,便立刻進宮請求面見太子。
黃門口,官員們紛紛往外走,唯獨衛邈逆着人群。
幾位同僚瞧見他,停下來招呼道: “衛大人哪裡來?快晌午了,不回家吃飯麼?” 衛邈禮貌性地朝他們略一欠身,回道: “多謝關心,衛某有事在身,諸位好将息。
” 幾位大人自讨沒趣,紛紛行了禮将衛邈抛之腦後。
穿過四道宮門,衛邈求見太子殿下。
殿下近衛蕭焱讓衛邈在崇教殿偏殿稍作等候,他去請示太子,人去了大半刻時,才有一個小太監匆匆走來,對他道: “大人,殿下有請。
” 小太監疾步快趨,連帶着身後的衛邈都步履急切,眼見着麗正殿也在身後漸行漸遠,衛邈捏了把汗,跟着小太監過了宜春宮門,終于忍不住問道: “這位公公,東宮内苑,我一外臣,似乎不便進入。
殿下……當真在此處宣傳嗎?” 小太監頭也不回,不冷不熱地答道: “大人莫急,這是殿下的吩咐,奴才隻是聽令行事。
” 衛邈噎了一下,懸着一顆心硬着頭皮跨過宜春宮門,進入東宮内苑。
好在太子傳召處就在宜春宮,并未繼續深入,衛邈如願見到太子殿下,隻是眼前這光景,衛邈覺得自己似乎來得不是時候。
宜春宮主殿宣華殿内,太子一籌莫展地站着,面對着緊閉門簾的内室,簾前站着兩個一臉為難的宮女,似乎是将太子拒之門外了。
衛邈有些不自在,不過既然得太子宣召,也沒什麼好顧慮的。
故而他走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禮道: “臣衛邈,見過太子殿下。
” 見衛邈來,太子的面色才緩和不少,有些有氣無力道: “你來了。
” 又命宮女看茶賜座。
衛邈愧不敢受,看了看閉鎖的内室,關懷地問太子道: “殿下,可是皇長孫殿下出了什麼事?” 這恰好戳中太子的痛處,他長歎口氣,十分無奈道: “他不肯出來,也不願意見我們,不吃不喝的,兩天了,哭一陣歇一陣。
” 衛邈聽罷心裡也不好受,無聲地歎了口氣,帶着些勸慰又有些自言自語道: “摯友遭此橫禍,且與小殿下密切相關,想來他心裡愧疚不已,這滋味可不好受。
” “我知道。
” 太子的俊眉從事發起未曾舒展過,就算在夢裡也緊緊擰在一起。
“所以我不想強求他什麼。
方才太子妃一直守着他,早已疲憊不已,此刻已回去歇着了。
” 衛邈忍不住感慨道: “太子妃與小殿下母子連心,定是也不好過。
” 太子眼簾垂落: “确實不好過。
” “殿下,”衛邈突然朝太子拱手,“臣鬥膽,請教殿下,春蒐那日,究竟是為何,本該是小殿下行祭祀,卻突然變成了謝伯遠?” 他怕這話會得罪太子,解釋道: “陛下所言,在臣看來,未免荒唐,難以叫我一衆信服。
且臣與謝大人交好,親如兄弟,他的侄兒,便是我的侄兒,見此悲劇,難免痛心,故臣鬥膽向太子請教。
” 他說這話時,眼裡帶上了少許難得的溫柔。
太子有些詫異地挑挑眉,見衛邈神情真誠,雖帶着些疑惑,卻還是認可了衛邈的說法。
隻是想到謝玿,太子視線下垂,臉上流露出傷感,不覺将他知道的那日的情景娓娓道來: “文泰素與謝伯遠交好,故而春蒐前幾日,便央着我備好轎辇,要在當日速速将人接進宮來,封他作侍讀。
隻是,那一天,人還沒接進宮,天師,帶着衛兵先一步到來。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衛邈皺皺眉,引太子道: “天師?” “對,天師。
天師率神策軍,圍住了宜春宮,我彼時在兩儀殿,皇兒沒辦法向我求救,皇兒他……犯下這不忠不義之事。
” 雖是早有預料,可聽見太子親口說天師率兵圍住皇長孫,衛邈隻覺得太過荒唐。
天師,不過一介來曆不明的妖道,他又有何等權力,号令神策軍? 陛下,終是老眼昏花了罷。
衛邈的表情有些痛惜,朝太子開口時,語氣裡卻又滿是失落,無端叫人幻視一位垂首靜坐,憂郁頹喪的美人,心也跟着那轉瞬的輕歎低沉下去。
“怎麼會……天師,他怎麼敢?陛下又何以信他至此——殿下,他……究竟做了什麼?” 太子回憶起見善同他說的話,面色不怿,卻與衛邈娓娓道來: “天師要皇兒換上常服,皇兒不從,便叫下人來尋我,才知宜春宮早被天師控制住,面對此情況皇兒卻也隻能束手無措,直到謝小公子來。
” 太子頓了頓,垂在身側的手不自覺握成拳,咬着牙,仿佛那情景就在眼前,他痛心疾首道: “他要小公子換上皇兒的衣服,替皇兒祭祀。
無論是謝小公子,還是皇兒,都拒不從,這可是,欺君罔上的死罪。
于是他,以謝玿……來威脅小公子。
” “這不可能!他沒有這個能力!殿下他們不會信他的!” 太子話還沒說完,便被衛邈打斷。
衛邈皺着眉,眼裡盡是匪夷所思,語氣卻格外堅定: “殿下他們,怎麼會被區區一句話唬住?” “他們是沒有,”太子低聲道,“可是天師對謝小公子說,陛下,他,他,他要……” 太子仿佛難于啟齒,“他”了半天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可即便太子不說,衛邈也明白,怕是天師告訴謝伯遠,是陛下要謝玿的命。
謝伯遠确實不知天師是誰,能耐謝玿何,可謝伯遠知道誰是陛下,是掌握生殺大權的皇上,怕也是不得不感到畏懼。
太子此時的神情,滿是愧疚。
“天師說,謝小公子若應下此事,算是功勞一件,對謝玿有利,且他言語之間,無不暗示此事乃是陛下授意。
故而謝小公子答應了,不過兩個稚子,面對如狼似虎的兇惡之徒,又能怎麼反抗呢?” 衛邈嗤了一聲,說出的每個字都浸滿了不齒: “不過是孩童,哪懂這些算計,天師這是算準了,無論結局如何,無論是欺君罔上,還是痛喪親人,謝玿都要受這一劫。
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為何一定不肯放過他?” 太子搖搖頭,看向衛邈,臉上流露出一絲哀傷: “不是仇怨,天師,妖道,又怎能以正常人的想法,去揣摩他的心思。
隻怕是芝蘭當道,才叫天師不得不除。
隻是我不知,我不知父皇,他,究竟是怎麼想的,究竟是被蠱惑,還是他本來,就人至暮年,疑心病重,妒賢嫉能。
” 太子的聲音低落下去,情緒才愈發洶湧起來。
“玄珒此人,于公于私,無可挑剔,對我而言,他很好,好到我為我曾疑他而羞愧,好到……陛下疑他,我亦自責,不知以何等顔面面對他。
” “我視其為摯友,因其正直而不古闆,聰穎而不詭變,不是說他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不是說他北擊匈奴拓土開疆,隻因他赤子之心,十年如一,盡心于家國。
” 太子此刻竟有些感傷,感歎緣分,傷懷世事: “自然,朝堂上不乏如他一般盡忠職守之人,可是不一樣,隻因他是百官之首,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看,是改革時力排衆議,統率群臣,是出纰漏時,首當其沖。
與之同行,就是很安心,好像隻要有他在,什麼事都可以擺平,他就好像是那錦囊妙計,也是那定心一丸。
” “他有什麼特殊的?他像所有人一樣,有心事,有情緒,會哭會笑,喜怒哀樂,癡嗔怨怼,會做錯事,會招人厭,可他就是特殊的,他能站在這個位置上,能讓所有人記住他,記住他的所作所為。
你走出去,走出京城,走到天下去,你會驚訝地發現,整個天下,處處是他的信徒,但是轉瞬你又不驚訝了,你隻會覺得他應當如此。
” 衛邈沒吭聲,隻靜靜地聽着,這種感受,他再清楚不過了,他一直站在謝玿身後,看着他,跟着他往前走,慢慢的謝玿身上發出光,他也變成了仰視。
想到了什麼,太子難得地露出一抹極淡的笑,眉眼間盡是溫和與幸福: “開平七年,風調雨順,國運大興,府庫殷實,列邦來朝。
良田棋劃,桑林蔭天,戶盈
衛邈不覺沉寂下來,隻聽得見自己的心跳,連呼吸也放輕了許多。
诶,美好得像假的一樣,怕不是謝玿在捉弄自己? 想請他去府上做客,玄珒哥哥從未來參觀過。
想和他一起下棋,如果有機會,和他一起騎馬射箭……可是,我竟然能叫他哥哥。
那邊衛邈安安靜靜地胡思亂想,這邊謝玿終于松了口氣,看着衛邈,心裡有些高興。
認一個這樣的弟弟,似乎也不錯。
本以為今日要陪着衛卿折騰了,不過好在衛卿自控力好,眼下終于能和他說些正經事。
故而謝玿開口,打斷衛邈的神遊,道: “既然你來了,替我辦件事吧,衛卿。
” 衛邈略一颔首,眼裡帶上一絲笑意道: “但憑哥哥吩咐。
” 謝玿翻開書冊,從底下抽出他早準備好的一張薄紙,對折兩下,遞給衛邈,道: “替我轉交給太子殿下……衛卿。
” 他本想說“有勞”,臨出口時想了想,換作了“衛卿”。
衛邈兩手接過,也不多問什麼,将紙放入荷包裡,妥帖地拍了拍: “哥哥放心。
” 謝玿有些不習慣衛邈這般叫他,掩飾般地笑了笑,點點頭。
然後他視線下垂,目光變得有些凝重,這是他最後一次,向太子表明心意,但願太子,能做出抉擇,無論結果如何。
衛邈帶着謝玿的囑托出了大理寺,便立刻進宮請求面見太子。
黃門口,官員們紛紛往外走,唯獨衛邈逆着人群。
幾位同僚瞧見他,停下來招呼道: “衛大人哪裡來?快晌午了,不回家吃飯麼?” 衛邈禮貌性地朝他們略一欠身,回道: “多謝關心,衛某有事在身,諸位好将息。
” 幾位大人自讨沒趣,紛紛行了禮将衛邈抛之腦後。
穿過四道宮門,衛邈求見太子殿下。
殿下近衛蕭焱讓衛邈在崇教殿偏殿稍作等候,他去請示太子,人去了大半刻時,才有一個小太監匆匆走來,對他道: “大人,殿下有請。
” 小太監疾步快趨,連帶着身後的衛邈都步履急切,眼見着麗正殿也在身後漸行漸遠,衛邈捏了把汗,跟着小太監過了宜春宮門,終于忍不住問道: “這位公公,東宮内苑,我一外臣,似乎不便進入。
殿下……當真在此處宣傳嗎?” 小太監頭也不回,不冷不熱地答道: “大人莫急,這是殿下的吩咐,奴才隻是聽令行事。
” 衛邈噎了一下,懸着一顆心硬着頭皮跨過宜春宮門,進入東宮内苑。
好在太子傳召處就在宜春宮,并未繼續深入,衛邈如願見到太子殿下,隻是眼前這光景,衛邈覺得自己似乎來得不是時候。
宜春宮主殿宣華殿内,太子一籌莫展地站着,面對着緊閉門簾的内室,簾前站着兩個一臉為難的宮女,似乎是将太子拒之門外了。
衛邈有些不自在,不過既然得太子宣召,也沒什麼好顧慮的。
故而他走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禮道: “臣衛邈,見過太子殿下。
” 見衛邈來,太子的面色才緩和不少,有些有氣無力道: “你來了。
” 又命宮女看茶賜座。
衛邈愧不敢受,看了看閉鎖的内室,關懷地問太子道: “殿下,可是皇長孫殿下出了什麼事?” 這恰好戳中太子的痛處,他長歎口氣,十分無奈道: “他不肯出來,也不願意見我們,不吃不喝的,兩天了,哭一陣歇一陣。
” 衛邈聽罷心裡也不好受,無聲地歎了口氣,帶着些勸慰又有些自言自語道: “摯友遭此橫禍,且與小殿下密切相關,想來他心裡愧疚不已,這滋味可不好受。
” “我知道。
” 太子的俊眉從事發起未曾舒展過,就算在夢裡也緊緊擰在一起。
“所以我不想強求他什麼。
方才太子妃一直守着他,早已疲憊不已,此刻已回去歇着了。
” 衛邈忍不住感慨道: “太子妃與小殿下母子連心,定是也不好過。
” 太子眼簾垂落: “确實不好過。
” “殿下,”衛邈突然朝太子拱手,“臣鬥膽,請教殿下,春蒐那日,究竟是為何,本該是小殿下行祭祀,卻突然變成了謝伯遠?” 他怕這話會得罪太子,解釋道: “陛下所言,在臣看來,未免荒唐,難以叫我一衆信服。
且臣與謝大人交好,親如兄弟,他的侄兒,便是我的侄兒,見此悲劇,難免痛心,故臣鬥膽向太子請教。
” 他說這話時,眼裡帶上了少許難得的溫柔。
太子有些詫異地挑挑眉,見衛邈神情真誠,雖帶着些疑惑,卻還是認可了衛邈的說法。
隻是想到謝玿,太子視線下垂,臉上流露出傷感,不覺将他知道的那日的情景娓娓道來: “文泰素與謝伯遠交好,故而春蒐前幾日,便央着我備好轎辇,要在當日速速将人接進宮來,封他作侍讀。
隻是,那一天,人還沒接進宮,天師,帶着衛兵先一步到來。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衛邈皺皺眉,引太子道: “天師?” “對,天師。
天師率神策軍,圍住了宜春宮,我彼時在兩儀殿,皇兒沒辦法向我求救,皇兒他……犯下這不忠不義之事。
” 雖是早有預料,可聽見太子親口說天師率兵圍住皇長孫,衛邈隻覺得太過荒唐。
天師,不過一介來曆不明的妖道,他又有何等權力,号令神策軍? 陛下,終是老眼昏花了罷。
衛邈的表情有些痛惜,朝太子開口時,語氣裡卻又滿是失落,無端叫人幻視一位垂首靜坐,憂郁頹喪的美人,心也跟着那轉瞬的輕歎低沉下去。
“怎麼會……天師,他怎麼敢?陛下又何以信他至此——殿下,他……究竟做了什麼?” 太子回憶起見善同他說的話,面色不怿,卻與衛邈娓娓道來: “天師要皇兒換上常服,皇兒不從,便叫下人來尋我,才知宜春宮早被天師控制住,面對此情況皇兒卻也隻能束手無措,直到謝小公子來。
” 太子頓了頓,垂在身側的手不自覺握成拳,咬着牙,仿佛那情景就在眼前,他痛心疾首道: “他要小公子換上皇兒的衣服,替皇兒祭祀。
無論是謝小公子,還是皇兒,都拒不從,這可是,欺君罔上的死罪。
于是他,以謝玿……來威脅小公子。
” “這不可能!他沒有這個能力!殿下他們不會信他的!” 太子話還沒說完,便被衛邈打斷。
衛邈皺着眉,眼裡盡是匪夷所思,語氣卻格外堅定: “殿下他們,怎麼會被區區一句話唬住?” “他們是沒有,”太子低聲道,“可是天師對謝小公子說,陛下,他,他,他要……” 太子仿佛難于啟齒,“他”了半天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可即便太子不說,衛邈也明白,怕是天師告訴謝伯遠,是陛下要謝玿的命。
謝伯遠确實不知天師是誰,能耐謝玿何,可謝伯遠知道誰是陛下,是掌握生殺大權的皇上,怕也是不得不感到畏懼。
太子此時的神情,滿是愧疚。
“天師說,謝小公子若應下此事,算是功勞一件,對謝玿有利,且他言語之間,無不暗示此事乃是陛下授意。
故而謝小公子答應了,不過兩個稚子,面對如狼似虎的兇惡之徒,又能怎麼反抗呢?” 衛邈嗤了一聲,說出的每個字都浸滿了不齒: “不過是孩童,哪懂這些算計,天師這是算準了,無論結局如何,無論是欺君罔上,還是痛喪親人,謝玿都要受這一劫。
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為何一定不肯放過他?” 太子搖搖頭,看向衛邈,臉上流露出一絲哀傷: “不是仇怨,天師,妖道,又怎能以正常人的想法,去揣摩他的心思。
隻怕是芝蘭當道,才叫天師不得不除。
隻是我不知,我不知父皇,他,究竟是怎麼想的,究竟是被蠱惑,還是他本來,就人至暮年,疑心病重,妒賢嫉能。
” 太子的聲音低落下去,情緒才愈發洶湧起來。
“玄珒此人,于公于私,無可挑剔,對我而言,他很好,好到我為我曾疑他而羞愧,好到……陛下疑他,我亦自責,不知以何等顔面面對他。
” “我視其為摯友,因其正直而不古闆,聰穎而不詭變,不是說他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不是說他北擊匈奴拓土開疆,隻因他赤子之心,十年如一,盡心于家國。
” 太子此刻竟有些感傷,感歎緣分,傷懷世事: “自然,朝堂上不乏如他一般盡忠職守之人,可是不一樣,隻因他是百官之首,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看,是改革時力排衆議,統率群臣,是出纰漏時,首當其沖。
與之同行,就是很安心,好像隻要有他在,什麼事都可以擺平,他就好像是那錦囊妙計,也是那定心一丸。
” “他有什麼特殊的?他像所有人一樣,有心事,有情緒,會哭會笑,喜怒哀樂,癡嗔怨怼,會做錯事,會招人厭,可他就是特殊的,他能站在這個位置上,能讓所有人記住他,記住他的所作所為。
你走出去,走出京城,走到天下去,你會驚訝地發現,整個天下,處處是他的信徒,但是轉瞬你又不驚訝了,你隻會覺得他應當如此。
” 衛邈沒吭聲,隻靜靜地聽着,這種感受,他再清楚不過了,他一直站在謝玿身後,看着他,跟着他往前走,慢慢的謝玿身上發出光,他也變成了仰視。
想到了什麼,太子難得地露出一抹極淡的笑,眉眼間盡是溫和與幸福: “開平七年,風調雨順,國運大興,府庫殷實,列邦來朝。
良田棋劃,桑林蔭天,戶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