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自古僧人皆爱国
關燈
小
中
大
中國佛教的護國報恩思想,不僅在教理闡釋中有大量的愛國護國的内容,佛教愛國實踐還表現為,在國家民族遇到外來的侵略時,大義凜然,積極抵禦外來敵人的入侵。
從中國曆史上看,不少中國僧人還自發組織僧兵,抵禦盜賊匪徒對國家人民生命财産的威脅。
據少林寺碑文記載,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盜賊競起,少林寺僧人精通武藝,曾有效地抵禦了“匪徒”的進攻。
武德四年(621),李世民當時為秦王,奉命讨王世充,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人一齊加入戰鬥,勇猛向前,蕩平叛軍。
少林武僧們受到唐王朝的重賞,昙宗被封為大将軍,其餘不願做官的,各賜紫羅袈裟一件。
如宋代臨濟宗僧人大慧宗杲(1089~1163)是一個着名的例子,他大力提倡“忠君護國”思想,反對朝中權臣秦桧妥協投降。
大慧宗杲是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人,參學于圓悟克勤,得法後克勤令他分座說法,名振京師。
靖康元年(1126),丞相呂舜徒奏賜紫衣,并得“佛日大師”之賜号。
紹興七年(1137),應丞相張浚之請,住持徑山能仁寺,諸方缁素雲集,宗風大振。
紹興十一年,侍郎張九成至能仁寺跟随宗杲學習禅法。
張九成是朝中的主戰派,當時秦桧大權在握,準備與金人議和,因為宗杲論議朝政,被秦桧剝奪僧籍,流放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後又貶遷至梅州(今廣東梅州)。
宗杲雖然曆盡坎坷,但其愛國之心始終沒有改變,他曾說:“予雖學佛者,然愛君憂國之心與忠義士大夫等。
” 據《佛祖統記》卷47記載,建炎四年(公園1130年),宋高宗經過台州章安鎮,入金鳌寺,見一老僧在佛前禱祝,都是憂時保國的話語。
高宗因問:“老和尚,您剛才所念誦的是什麼經典?”老僧回答:“《護國金光明忏》。
”高宗因宿于寺,後每年都要施舍财物令諸僧修行此法。
在中國佛教寺院中,進山門後第一個大殿是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其中東方持國天王,意謂能護持國土,其職責是保護自己的國家。
佛教中的所有造像,都是起表法的作用,即表達佛教的精神,以護國天王為四天王之首,表達了佛教對國家的熱愛。
從中
從中國曆史上看,不少中國僧人還自發組織僧兵,抵禦盜賊匪徒對國家人民生命财産的威脅。
據少林寺碑文記載,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盜賊競起,少林寺僧人精通武藝,曾有效地抵禦了“匪徒”的進攻。
武德四年(621),李世民當時為秦王,奉命讨王世充,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人一齊加入戰鬥,勇猛向前,蕩平叛軍。
少林武僧們受到唐王朝的重賞,昙宗被封為大将軍,其餘不願做官的,各賜紫羅袈裟一件。
如宋代臨濟宗僧人大慧宗杲(1089~1163)是一個着名的例子,他大力提倡“忠君護國”思想,反對朝中權臣秦桧妥協投降。
大慧宗杲是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人,參學于圓悟克勤,得法後克勤令他分座說法,名振京師。
靖康元年(1126),丞相呂舜徒奏賜紫衣,并得“佛日大師”之賜号。
紹興七年(1137),應丞相張浚之請,住持徑山能仁寺,諸方缁素雲集,宗風大振。
紹興十一年,侍郎張九成至能仁寺跟随宗杲學習禅法。
張九成是朝中的主戰派,當時秦桧大權在握,準備與金人議和,因為宗杲論議朝政,被秦桧剝奪僧籍,流放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後又貶遷至梅州(今廣東梅州)。
宗杲雖然曆盡坎坷,但其愛國之心始終沒有改變,他曾說:“予雖學佛者,然愛君憂國之心與忠義士大夫等。
” 據《佛祖統記》卷47記載,建炎四年(公園1130年),宋高宗經過台州章安鎮,入金鳌寺,見一老僧在佛前禱祝,都是憂時保國的話語。
高宗因問:“老和尚,您剛才所念誦的是什麼經典?”老僧回答:“《護國金光明忏》。
”高宗因宿于寺,後每年都要施舍财物令諸僧修行此法。
在中國佛教寺院中,進山門後第一個大殿是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其中東方持國天王,意謂能護持國土,其職責是保護自己的國家。
佛教中的所有造像,都是起表法的作用,即表達佛教的精神,以護國天王為四天王之首,表達了佛教對國家的熱愛。
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