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军”拥来

關燈
    我們在褚廟住六天了,這六天還是很好的。

    老頭褚爺爺說話都兌現了。

    他那天晚上給俺們領到褚廟,當時,那老爺爺就在褚廟院落裡,不同的位置,給俺們找了三個地方。

    一家一個地方。

    院落東頭大樹下,給歲數最大的武軍大爺家住,院落西頭,給歲數排第二的學強大爺家住。

    除了這兩個地方,又在院落東牆角選了一個地方,也是大樹下,給俺們家住了。

     住的地方就這樣安置了。

    安置完了,老師傅褚爺爺對俺們說,住這裡,雖說也是住在地上,可有很多好處,一是,雖說你們都住在褚廟了,可不犯毛病,咱們進廟堂裡面住,不影響人們正常來褚廟祭祀。

    二是,到了下雨天,天老爺下雨,你們還可以上褚廟裡背背雨;再有,你們在這每天出去找米找活幹,有什麼事,幾家還可以商量一下。

     “還是褚大爺想的周到。

    ”俺爹說道。

    武軍大爺,學強大爺聽到褚爺爺說的話,也十分感謝。

     住處安排了,幾個小孩子的上學也有兩個着落。

    褚爺爺在當地,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因為這是褚家的地方。

    褚爺爺第二天他就去找學校了。

    褚爺爺找學校,怕學校不同意,就想了一些辦法,他一連溜就找了三個村的學校,他到那個學校都給學校領導說俺們是他的親戚,是來投親的。

    褚爺爺的本意是一家的兩個孩子上一個學校,這樣,兩個小孩在上學的時候也有個伴。

    可俺爹和兩個大爺商量了一下,顧慮太多,一是大的孩子上學走了,家裡少了一個找米的,擔心到了吃飯的時候再找不來吃的。

    再一個是去兩個孩子上學,到時候,事情再敗露了。

    怕再給褚爺爺帶來不好的影響。

    最後,大家商議着搞了個折中,一家隻娶一個小的孩子。

     上學是上了,俺家俺爹叫俺二哥去了。

    去是去了,二哥啥也沒有,沒有書包,沒有書和筆。

    啥沒有也挺好,老師講課就聽課呗。

    聽完課,老師叫寫,那就用手指頭在桌子上比劃呗。

     二哥啥沒沒有,武軍大爺家的小影和學強大爺家小三也是啥沒有。

    那個時候,啥沒有不算稀奇,就是當地正常的學生也有很多啥沒有的。

    那時候有很多地方還沒有供銷社呢,即使有供銷社也不一定有本和筆。

    但老師工作還是很認真的,老師看着誰沒有本和筆,就叫他從心裡記,用手多筆畫幾遍。

     人生上學是幸福的,上學是快樂的。

    特别是像二哥這樣的,身在外鄉,家人都過着乞讨的生活,家人還能想法子叫他去上學,是何等的快樂呀。

     學強大爺家,武軍大爺家,還有俺家都有一個孩子上學了,家裡能出去找米的就自然少了一個。

    但大人們也不怪孩子。

    俺爹和兩個大爺家為了天天能吃上飯更加努力了。

    在孩子沒上學之前,那個時候找米,都是要熟的,生的不要,因為要到熟的,當時就能吃。

    而要到生的,還得做,要做,那還得有鍋有水有柴火,那是太麻煩了。

    要鍋,俺家的鍋搞小車上推着呢,那要做吃的,還得搭鍋台。

    搭了鍋台,還得上哪去拾柴火,有了柴火還得上大井去挑水,挑水沒水筲還得找人家借。

     借水筲,以前不能,俺們剛來這褚廟公社時,人生地不熟的,無地方借去。

    現在在這住過半個多月了,又通過老褚爺爺,安置到這廟堂院子來住,就又有機會結識了一些來廟堂祭祀的人,俺們住了六天了,結識的人也有一些了。

    認識的人多了,俺爹俺大爺再給誰接水筲水桶也不犯愁了。

     這樣一來,我家出去找米,能要的範圍也擴大了。

    人家給熟的,地瓜地瓜幹俺們要,給苞米面窩窩頭,俺也要。

    人家沒有熟的,說給一把苞米面子,問俺爹要不要,俺爹也要。

    人家說沒米沒面了,說給一把苞米粒要不要,那俺爹也要。

    人家說,年頭不好,沒有好糧食,有不成的瞎苞米,谷子,谷癟子問俺爹要不要,那俺爹也要。

    就是有些捂了發黴了的,隻要還能吃,俺爹也都要。

     囫囵糧食,要的少,不值得找磨推磨,俺爹和武軍大爺們,就找個石臼子,擱石臼子裡搗,搗碎了,俺家也不篩,也不簸。

    舍不得簸。

    俺爹說,是糧食就比豆稭,苞米谷子澱粉和菜葉子強。

    糧食人吃了有勁。

     但說是說,誰家給俺家啥是從來不挑的,人家地裡不要的菜葉子,俺爹俺娘見了都要。

    俺說的菜葉子,并不是正常種的菜。

    正常種的菜,人家一般都不願給你。

    他們要給俺們的,都是他們不吃的。

    像角瓜葉子,倭瓜葉子,地瓜葉子,嫩的瓜秧,還有榆樹葉。

    這些俺家都天天吃,一般都是搞水洗幹淨了,用刀切碎了,擱在鍋箅子上,撒上鹽蒸。

    等着蒸熟了,一個人吃上一碗兩碗。

     那些天,到了晚上,俺爹蒸着倭瓜葉子,學強大爺家蒸着地瓜葉子,武軍大爺家就忙着蒸榆樹葉子。

    他們幾個蒸着這些吃的,還想着美好的事呢。

    俺爹說:“主要能活着,度過這夏天,估計,到了秋天,要冷的時候,國家就能給咱們這些從水庫搬出來的人安置了。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能嗎?”俺娘問道。

     “能。

    ”俺爹說道。

     “你咋知道能呀?” “我咋知道能呢?那道理不是明擺着的嗎?是季節不饒人,是氣候不饒人。

    按着情理那是必須安排了。

    你想啊,每年,還到不了八月十五呢,天氣就冷了。

    人在地裡幹着活,都得穿厚衣裳了,那晚上回家了,吃了熱乎飯,人還冷呢、那咱這些人呢,今年,從家搬出來,這麼長時間了,要是到了秋天,那就半年多了,那要是政府再不給安置,那到了冷的時候,還不得都凍死呀?” “哦。

    有道理。

    ”俺娘說道。

     “但願能挺到哪個時候吧。

    ”學強大爺說道。

     “還有嘞,怕就怕,這讨飯的人越來越多,再像曹縣那樣,一天天的,找米的,讨飯的,一個跟着一個,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恐怕到不了那個時候,在人家吃飯的時候去給人家要,人家就不給你了。

    ”武軍大爺說道。

     “堅持吧,人家不給,那咱就咱想辦法吧。

    ”俺爹說道。

     “堅持就是勝利。

    ”俺大哥喊道。

     “堅持就是勝利。

    小子,怎麼堅持呀?你是年輕人,你上學了,你學也沒少上呀?你上了三年級,你這就是初小畢業了。

    你知道的道理比俺們多呀。

    你說,咱們今年二月底,還沒到三月呢,就從水庫搬出來了,搬到了宋樓。

    到了宋樓,政府就叫宋樓的那書記,給咱們發紅薯和胡蘿蔔大蘿蔔,一共給發了三十斤,就給那麼一回。

    咱現在,咱搬出來幾個月了,吃的,全靠讨飯,穿的,住的都沒有。

    你說還咋堅持呀?你說呢,學強,學言二兄弟?”武軍大爺說道。

     “就是啊,這是真叫人難以理解呀?”學強大爺歎息的說道。

     “哎,我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