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自谋生路借米行
關燈
小
中
大
窩死了,烀的牛肉吃不了,大熱天的,怕壞了。
給咱們點。
”俺娘說道 “哎呀,俺爹淨有好朋友。
”大哥大聲說道。
“别吵吵,窩死牛犯法。
别叫人家知道了。
”俺娘說道。
“哦。
”大哥說着,詭秘地一眨眼。
“吃完,今天吃完,咱明天就走了。
你們幾個小孩子,都準備好呀,别給外人說。
”俺爹說道。
“上哪去,咱幹啥去?”大哥問道。
“出去,找地方幹活去,借米去。
”俺爹說道。
“給人家幹活去,出去,借吃的去。
不要問了,明個走你就知道了。
”俺娘說道。
第二天了,這一天,天剛剛放亮,外邊還淅瀝淅瀝地下着小雨,楊大爺就推着他家的推車子來了。
車子是空的,楊大爺這是準備幫我們推東西來了,這是俺爹和楊大爺頭一天晚上說好的事情。
因為俺家沒有車呀!俺爹問俺楊大爺說:“楊哥,你吃飯了嗎?” “哎,還吃什麼飯呀,二兄弟。
再說,我家也沒什麼做的了,吃不吃,就我一個人,到哪兒都好對付。
我看咱們就收拾一下就快走吧,省得走晚了叫人家看着。
趁着天氣不好,下雨,人家起得晚。
” 這是我爹知道的,我楊大爺就一個人,家裡也很窮,還沒說上媳婦呢。
俺們出發了,楊大爺推着車子,車子上就裝了俺家兩個行李,一個小破鍋和日用的家夥事兒。
俺爹抱着我,俺娘抱着我四弟弟,俺大哥挎着俺家那個柳罐鬥子,還拎着他在宋樓處弄的柳木棍子。
在大哥看來,那根棍子可不能扔,那就是他親愛的夥伴,是他的護身符。
到哪一旦遇到狗啊或者什麼事了就能用它擋一擋。
這時東家還在睡覺,俺爹說别驚動東家了。
俺娘說,我們走了,不吱一聲就走了,不好。
說不定去哪不行,我們還得回來住呢? 俺娘這樣一說,俺爹考慮了一下,給楊大爺說道:“給東家留個條吧。
”俺爹說着就寫了一個條子,那條是這樣寫的:“我們出去幹活借米幾天,可能要長一點,這一段時間,住你家,給你添麻煩了,謝謝宋兄弟了。
” 俺爹寫完後,讓宋大爺看,宋大爺說,你念念吧,俺不識字。
俺爹給念了,楊大爺聽了,說:“還是這樣好,咱們走了,人家老宋,還能給你們留着住的屋子,他也不知道咱們回來不回來了,我們又感謝了。
又有了兩手準備。
再一個,總是得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嗎?” “好,大哥說的對。
走,快走。
” 雨下着。
俺爹給楊大爺找了個破麻袋頂着點,俺家就那麼一條破麻袋。
俺爹穿了個蓑衣,俺娘頂了個破衣服,我們就沒什麼披的頂了,也就那樣了。
其實,那點小雨淋點也不算什麼?平時叫大雨澆是經常的事。
俗話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俺們走着,有雨澆着,還有那車轱辘車軸吱嘎吱嘎伴奏聲,但我們很快活。
我娘邊走邊念叨着:“孩子,你們走不要怕累,走到前邊新地方有村莊就好了,在那能找到善良的人,就有飯吃了,也就好了。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爹,楊大爺,你們說,那上級,魏灣公社以後不能不管我們吧?”大哥突然問起父親來。
“哦,不能,你爺不是說了嗎?現在馬樓那邊正在修水庫,上級的領導都在那邊忙乎呢,光顧那邊了,可能一時還顧不得安排咱們。
” “那兒,爹,這我們是去哪兒幹活,借米呀?”二哥問道。
“先去曹縣城,不行再去河南。
” “那我們怎麼走這呀?咱們馬樓南邊半裡多路史樓莊不就是河南了嗎?”大哥問道。
“是啊,我們去那不行,那是河南省的蘭考縣的,他們那也修水庫,也遷移走了,去那是不行了。
我們這是曹縣,咱到曹縣先看看,能不能幹上活,要是能趕上活,就能換到米,借到米。
要是在曹縣不行,那再再去河南省的商丘,商丘大,到那就好幹活借米了。
”俺爹說道。
“那咱們等到了商丘再不好了呢?”二哥問道。
“那,咱們就去開封市。
哎,楊大哥,、俺聽說,這修的水庫修好了,等儲水了,還能用它灌溉這些地方呢。
”俺爹說道。
“哎,楊大爺,這水庫,儲水以後,還能用水庫的水發電呢,你信嗎?”大哥問道。
“哈哈,我信,小子,你真行,你知道的事還挺多的。
” 我們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五六個村莊了,山東的村莊就是密集,一裡一個,二裡一個,走個十裡八裡就會路過五六個。
這時我們來到了一個叫大王集的村莊,這時大家實在是餓了,也走不動了。
你想呀,我們早上就沒吃飯,又走了這麼遠的路,雖然隻有十幾裡的路,可這路是土路,又是泥濘的路呀,那走路時是走不上幾步,鞋就沾成大泥疙瘩了;那車也是沾的車轱辘推也推不動了。
那鞋和車轱辘真是三步一磕搭,五步一挎泥。
再說了我們的衣服也都快被小雨給澆透了。
俺們每個人都是又饑又累了。
“咱們再不能往前走了,就找飯吃吧。
”俺爹說道。
爹說着,俺們把車子往哪一停,俺爹讓大家等着,他自己就要去找活找飯去了。
” “我和你一起去吧”。
“好,走吧,一起去。
”俺爹和楊大爺說着就要走。
“哎,不行,你們兩個大老爺們去不好。
”俺娘喊道。
“咋不行?”俺爹問道。
“咋不行,你倆去了,找到人家,說要找活幹,人家說人家沒活。
你們說要借點米,人家說我們自己家還不夠吃呢。
你們咋辦。
那麼的吧,還是讓我領着這幾個孩子去吧,到人家,我說我是魏灣水庫搬出來的,現在沒着落,出來想找點活幹,換點米,換點飯給孩子吃,人家會可憐俺們的。
那兒,就容易成。
” 俺爹一聽,是這個理,就說:“這樣吧,他娘,你抱着四兒,領着大孩子。
我背着三兒,正好三兒走路也累了,讓他也歇歇腿,我再領着二孩子。
讓楊大哥在這看着車和東西,等着咱。
” “我自己一夥,我不和誰一夥,我去了,就說我是水庫的,國家還沒顧得給俺們安排呢,大娘大爺,大嬸大叔,能不能給我找一點吃的。
”大哥說着,就挎着那個柳罐鬥子、拎着那根棍子跑了。
“楊大哥,你看看俺家這大孩子。
” 楊大爺說:“你這大孩子真行,這闖蕩。
” “這大孩子,大哥,給你說吧,餓,餓是餓不死他了,現在,就是不管他,他一天跑出去,也能找點飯填飽肚子了。
”俺爹說道。
說着,我們就分頭行動,去找活找飯去了。
一會兒,俺娘回來了,找了幾家,給了三個半塊地瓜。
大哥找的好,弄了一塊地瓜,還帶回來半個紅薯面的卷子。
俺爹回來最晚,俺爹樂呵呵的跑回來了,高興的老遠就喊:找到活了,我找到活了。
找到砌牆活了。
” 俺爹找到砌牆活,講的俺們不要工錢,管飯就行。
這樣,俺爹是瓦匠,他砌磚,楊大爺和泥,俺娘和大哥都能幫忙端泥。
幹了三天。
三天後,又繼續前行了。
喜歡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請大家收藏:()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
給咱們點。
”俺娘說道 “哎呀,俺爹淨有好朋友。
”大哥大聲說道。
“别吵吵,窩死牛犯法。
别叫人家知道了。
”俺娘說道。
“哦。
”大哥說着,詭秘地一眨眼。
“吃完,今天吃完,咱明天就走了。
你們幾個小孩子,都準備好呀,别給外人說。
”俺爹說道。
“上哪去,咱幹啥去?”大哥問道。
“出去,找地方幹活去,借米去。
”俺爹說道。
“給人家幹活去,出去,借吃的去。
不要問了,明個走你就知道了。
”俺娘說道。
第二天了,這一天,天剛剛放亮,外邊還淅瀝淅瀝地下着小雨,楊大爺就推着他家的推車子來了。
車子是空的,楊大爺這是準備幫我們推東西來了,這是俺爹和楊大爺頭一天晚上說好的事情。
因為俺家沒有車呀!俺爹問俺楊大爺說:“楊哥,你吃飯了嗎?” “哎,還吃什麼飯呀,二兄弟。
再說,我家也沒什麼做的了,吃不吃,就我一個人,到哪兒都好對付。
我看咱們就收拾一下就快走吧,省得走晚了叫人家看着。
趁着天氣不好,下雨,人家起得晚。
” 這是我爹知道的,我楊大爺就一個人,家裡也很窮,還沒說上媳婦呢。
俺們出發了,楊大爺推着車子,車子上就裝了俺家兩個行李,一個小破鍋和日用的家夥事兒。
俺爹抱着我,俺娘抱着我四弟弟,俺大哥挎着俺家那個柳罐鬥子,還拎着他在宋樓處弄的柳木棍子。
在大哥看來,那根棍子可不能扔,那就是他親愛的夥伴,是他的護身符。
到哪一旦遇到狗啊或者什麼事了就能用它擋一擋。
這時東家還在睡覺,俺爹說别驚動東家了。
俺娘說,我們走了,不吱一聲就走了,不好。
說不定去哪不行,我們還得回來住呢? 俺娘這樣一說,俺爹考慮了一下,給楊大爺說道:“給東家留個條吧。
”俺爹說着就寫了一個條子,那條是這樣寫的:“我們出去幹活借米幾天,可能要長一點,這一段時間,住你家,給你添麻煩了,謝謝宋兄弟了。
” 俺爹寫完後,讓宋大爺看,宋大爺說,你念念吧,俺不識字。
俺爹給念了,楊大爺聽了,說:“還是這樣好,咱們走了,人家老宋,還能給你們留着住的屋子,他也不知道咱們回來不回來了,我們又感謝了。
又有了兩手準備。
再一個,總是得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嗎?” “好,大哥說的對。
走,快走。
” 雨下着。
俺爹給楊大爺找了個破麻袋頂着點,俺家就那麼一條破麻袋。
俺爹穿了個蓑衣,俺娘頂了個破衣服,我們就沒什麼披的頂了,也就那樣了。
其實,那點小雨淋點也不算什麼?平時叫大雨澆是經常的事。
俗話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俺們走着,有雨澆着,還有那車轱辘車軸吱嘎吱嘎伴奏聲,但我們很快活。
我娘邊走邊念叨着:“孩子,你們走不要怕累,走到前邊新地方有村莊就好了,在那能找到善良的人,就有飯吃了,也就好了。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爹,楊大爺,你們說,那上級,魏灣公社以後不能不管我們吧?”大哥突然問起父親來。
“哦,不能,你爺不是說了嗎?現在馬樓那邊正在修水庫,上級的領導都在那邊忙乎呢,光顧那邊了,可能一時還顧不得安排咱們。
” “那兒,爹,這我們是去哪兒幹活,借米呀?”二哥問道。
“先去曹縣城,不行再去河南。
” “那我們怎麼走這呀?咱們馬樓南邊半裡多路史樓莊不就是河南了嗎?”大哥問道。
“是啊,我們去那不行,那是河南省的蘭考縣的,他們那也修水庫,也遷移走了,去那是不行了。
我們這是曹縣,咱到曹縣先看看,能不能幹上活,要是能趕上活,就能換到米,借到米。
要是在曹縣不行,那再再去河南省的商丘,商丘大,到那就好幹活借米了。
”俺爹說道。
“那咱們等到了商丘再不好了呢?”二哥問道。
“那,咱們就去開封市。
哎,楊大哥,、俺聽說,這修的水庫修好了,等儲水了,還能用它灌溉這些地方呢。
”俺爹說道。
“哎,楊大爺,這水庫,儲水以後,還能用水庫的水發電呢,你信嗎?”大哥問道。
“哈哈,我信,小子,你真行,你知道的事還挺多的。
” 我們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五六個村莊了,山東的村莊就是密集,一裡一個,二裡一個,走個十裡八裡就會路過五六個。
這時我們來到了一個叫大王集的村莊,這時大家實在是餓了,也走不動了。
你想呀,我們早上就沒吃飯,又走了這麼遠的路,雖然隻有十幾裡的路,可這路是土路,又是泥濘的路呀,那走路時是走不上幾步,鞋就沾成大泥疙瘩了;那車也是沾的車轱辘推也推不動了。
那鞋和車轱辘真是三步一磕搭,五步一挎泥。
再說了我們的衣服也都快被小雨給澆透了。
俺們每個人都是又饑又累了。
“咱們再不能往前走了,就找飯吃吧。
”俺爹說道。
爹說着,俺們把車子往哪一停,俺爹讓大家等着,他自己就要去找活找飯去了。
” “我和你一起去吧”。
“好,走吧,一起去。
”俺爹和楊大爺說着就要走。
“哎,不行,你們兩個大老爺們去不好。
”俺娘喊道。
“咋不行?”俺爹問道。
“咋不行,你倆去了,找到人家,說要找活幹,人家說人家沒活。
你們說要借點米,人家說我們自己家還不夠吃呢。
你們咋辦。
那麼的吧,還是讓我領着這幾個孩子去吧,到人家,我說我是魏灣水庫搬出來的,現在沒着落,出來想找點活幹,換點米,換點飯給孩子吃,人家會可憐俺們的。
那兒,就容易成。
” 俺爹一聽,是這個理,就說:“這樣吧,他娘,你抱着四兒,領着大孩子。
我背着三兒,正好三兒走路也累了,讓他也歇歇腿,我再領着二孩子。
讓楊大哥在這看着車和東西,等着咱。
” “我自己一夥,我不和誰一夥,我去了,就說我是水庫的,國家還沒顧得給俺們安排呢,大娘大爺,大嬸大叔,能不能給我找一點吃的。
”大哥說着,就挎着那個柳罐鬥子、拎着那根棍子跑了。
“楊大哥,你看看俺家這大孩子。
” 楊大爺說:“你這大孩子真行,這闖蕩。
” “這大孩子,大哥,給你說吧,餓,餓是餓不死他了,現在,就是不管他,他一天跑出去,也能找點飯填飽肚子了。
”俺爹說道。
說着,我們就分頭行動,去找活找飯去了。
一會兒,俺娘回來了,找了幾家,給了三個半塊地瓜。
大哥找的好,弄了一塊地瓜,還帶回來半個紅薯面的卷子。
俺爹回來最晚,俺爹樂呵呵的跑回來了,高興的老遠就喊:找到活了,我找到活了。
找到砌牆活了。
” 俺爹找到砌牆活,講的俺們不要工錢,管飯就行。
這樣,俺爹是瓦匠,他砌磚,楊大爺和泥,俺娘和大哥都能幫忙端泥。
幹了三天。
三天後,又繼續前行了。
喜歡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請大家收藏:()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