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军械司

關燈
     “當然不是回宮了,今天去軍械司,看看畢老頭的燧發槍研制的如何了,這都快三年了,不知道燧發槍的擊發率提高沒有,真是讓人頭疼啊。

    ” 朱慈烺很蛋疼,原先以為明朝早就造出來燧發槍,那自己大批量鑄造,還不分分鐘打的對手投降? 可是三年前被告知,燧發槍點火率是個問題,有差不多一半的概率,燧石火花點不燃火藥,這問題隻能慢慢想辦法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這年代的火藥可不是後世的火藥,質量是真不高,雖然按照後世的比例已經優化過了,但點火率還是不高。

     從天津撤退的時候,皇家科學院就搬到了南京原本的錦衣衛衙門。

     不要詫異,以前南京的錦衣衛衙門就是造軍械火器的,技術比北京南鎮撫司還牛,大批的大炮都是南京造出來的,這下好了,專業對口,直接搬家進來就行了。

     看着挂了皇家科學院的牌匾,朱慈烺制止了通禀的侍衛,就帶着人讓侍衛領路去找畢懋康了,穿過前堂衙門,後堂就都是大片的廠房式隔斷房了,一路走來,朱慈烺還真是大開眼界了。

     現在的各個作坊,他們都隻是負責研發的,又不是搞生産的,所以,每個模塊占地并不大,但各自負責研究組裝實驗的,那真是千奇百怪,而且,朱慈烺大都以前就聽說過。

     什麼地雷、魚雷、火箭、三眼铳、五眼铳、虎蹲炮、還有他娘的跟加特林一樣的七眼铳,看來科技樹是點歪了。

     佛朗機炮、秘魯铳、紅夷大炮、子母铳、子母炮等等等等,眼花缭亂。

     不用驚疑,這都是明朝就已經發明出來且用于實戰過的,明朝的火器到了中後期,真是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後世好多尖端火器的雛形都出現了,隻是威力确實不咋滴。

     就以火箭為例,點燃之後一窩蜂飛出去幾十隻火箭,但飛行不足一裡,到了之後的爆炸。

     也是因為攜帶火藥不足,殺傷力并不如人意,而且因為技術問題,有時候火箭拐彎飛回來的也不少見。

     這其實就有集束火箭炮的雛形了,隻是技術受限,威力不行罷了,古人的思路卻是正兒八經的正确的。

     大明的火器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和後世的歐洲一樣,都已經陷入了瓶頸期,也出現了類似相同的變通法。

     如為了解決換彈繁瑣問題,就橫向開始加裝槍管解決,歐洲的槍族發展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後世改良的左輪和加特林等等,就是其産物。

     同樣為了解決換彈問題,子母供彈也應運而生,炮身和裝彈部分拆分,打完一炮直接換裝彈部分的底座,将提前裝好的彈藥直接裝在炮管上發射。

     好處是快,劣勢就是因為技術問題限制,氣密性不行,導緻炮彈威力大減,射程不足。

     人類的發展曆程,東西方其實大緻都是做了同樣的各類嘗試,西方在陸地相對和平,海上征戰的情況下,挺過難關,逐步克服困難,慢慢演變到了後世的火器。

     而東方恰恰相反,在明末陸地戰火連天,海上相對和平。

     但對科技發展打擊最大的,恰恰是陸地的不和平,最最緻命的,是接下來的朝代是異族統治,而且是大力遏制火器發展的基本政策,差距,就此拉開。

     扯遠了,螨清之毒害,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找到畢懋康,見禮之後,朱慈烺當先就問道:“畢師傅,燧發槍如何了?” 畢懋康一身軍裝,肩膀上四顆金星閃的人眼花,老爺子七十三的高齡了,但身體硬朗,黑瘦黑瘦的,說話仍然中氣十足:“殿下,老臣有些眉目了,殿下請看,這是最新的火藥。

    ” “老臣在火藥中加了少許磷粉,火藥的燃燒和點燃大大增強,燧石擊發能做到九成以上,但壞處也不是沒有,這樣的火藥,溫度不能太高,不然容易自燃,危險性頗高,老臣現在也是拿不定主意,才沒和殿下禀報呢。

    ” 朱慈烺一驚,乖乖,果然不可小視古人,連磷粉燃點低,極易點燃的法子都用上了,果然不可小觑古人的智慧啊。

     隻是這燃點低也是個難題,朱慈烺仔細查看了一下,還好不是白磷,不然随時都會爆炸都說不準,想想也是,白磷在古代可不好保存,自然難以收集。

     提純也不完美,雜質頗多,這也提高了磷粉的燃點,比後世的磷粉燃點高多了,自燃的幾率不是很大。

     朱慈烺沉思,後世有什麼能提升火藥燃燒的法子呢? 喜歡明中祖:朱慈烺請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