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九周,三座大山?
關燈
小
中
大
情緒在前,他的情緒在後。
也許就是他在規劃他的享受吃的計劃,被我那句話給潑了冷水吧。
其實,我内心裡是對孩子有不滿意的地方的,其實是對這一代孩子,就是他們向往的就是大商場,吃好吃的,其實是這個社會的環境就是如此,世界就是如此,發展到物質極度豐富的階段,所以無論我們給予了多麼樸素的環境,他們就是向往琳琅滿目的商品,被各種廣告所吸引。
我曾經帶我們班六年級的孩子去穿越秦嶺,去别的學校拜訪,就是想讓他們看到還有的學校很破舊,但是有很多的花草樹木,很美,他們的課桌椅很破,教室很小,都能聽到隔壁的上課的聲音,但是和我們一樣在進行同樣的教育,念着同樣的頌詞和感恩詞。
但是回到西安城之後,走在西安城的繁華的主街上,有孩子還是表達我還是想待在這樣的地方。
所以,這是這個時代孩子們的環境,我是阻擋不了的,無非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盡量少得讓他接觸這樣的環境,以免他過早地被吸引,過早地失去自己的專注力。
但是随着孩子的長大,他是一定要去面對這樣真實的世界的。
想起我和兒子聊到手機時,我說你們有了手機,你們就會比較早地接觸到一些你們不該接觸到的東西,兒子立刻問“什麼東西?”我很難回答,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是合适的。
如果不是他接觸到的,我說了反而會讓他有興趣去了解。
我好像不小心給我自己挖了個坑。
後來,我說了個“吳某凡”,我猜想他知道,我沒敢說是“李某某”,那個也是反差太大了。
果然他說知道的,因為同學都在議論,我說你認為怎麼樣,他說能怎麼樣,就是很糟糕呗。
我說,是啊,他就要為此付出代價。
接着,我說,所以兒子,有很多東西,還是你們還不了解的,還沒有經曆過的。
這也是我認為手機給孩子們帶來的非常不利的影響,就是過早地讓孩子們去接觸到一些他們不應該接觸的東西,準确來說,是他們還不能消化和理解的東西,這和我們的教育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孩子還沒有發展到那一階段,給了他們隻會有不好的影響。
所以,我就會堅持選擇在手機上能夠管控的學校,我也堅持在家裡和孩子達成使用手機的守則,就是要有所管控,有所引導,這是我作為父母應盡的責任! 繼續回到這次情緒的事件上來,然後兒子進屋自己搞自己的了,我把外面的小半碗燕麥粥處理後,回到我的書桌旁。
過了一會兒,兒子先和我說話,說了一件什麼事情,能感覺到剛才的情緒在過去。
而我呢,意識到了之後,在和他又聊起出去的事情時,就說“如果不打球賽,你就去吃吧,你一直想去沒去的,正好作業也做完了,你就去吧!” 這件事情就過了,時間持續得不長,幾分鐘吧。
兒子有進步,開始能夠控制或者轉化情緒了。
-------------------------------------------------------------------------------------------------- 第二次事件,是在周日晚上我送他去學校宿舍。
我提着垃圾袋下樓,結果在往垃圾桶裡扔的時候,不小心漏了出來,于是我就用手去撿垃圾,再放回到袋子裡去。
因為掉出來的是山藥皮,粘的,需要撿進去不容易,所以撿垃圾這個過程要持續兩三分鐘,這時候,兒子就惱了。
“黏糊糊的,惡心死了。
” 待在旁邊一會兒,他說“你趕緊呀,别人以為你是撿垃圾的,我真受不了”,于是幹脆拉着箱子,往小賣部的方向走了。
我把垃圾處理好後,就遠遠地跟在後面,還有點懵,不知道點在哪裡。
我想着撿個垃圾至于嗎,不就是很平常一件事情嘛,别人也不會覺得啥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後來,我在小賣部外面遠遠地等着他出來,他出來後拉着箱子,很生氣地說“你回去吧,把手洗幹淨,我不需要你送了。
看着惡心死了,我受不了。
” 我當時離得他有點遠,于是大聲說“兒子,如果媽媽就是撿垃圾的呢?你就不認媽媽了?” 我沒有聽到他說什麼。
然後我說“我把垃圾弄到外面了,我需要收拾呀。
” 他回答說“那你用掃把呀。
” 我說“外面有掃把嗎?” 他說“你可以上樓去拿呀?” 我說“那不是上樓麻煩嗎?” 然後我就往回家方向走,他就往宿舍方向走,我在魚塘這邊,他在魚塘那邊,等我到了家附近,再往對面看,早就沒了人影。
好吧,就這樣吧。
回來後我在思考這件事情,是什麼讓這個孩子惱了。
一是黏糊糊的,看得很惡心。
這一點我在以往生活中,發現過一些端倪,比如他不喜歡倒水池裡兜着的垃圾,就是這樣的。
他還不喜歡洗油乎乎的碗,當然誰都不喜歡,但是他好像尤其看着受不了;二是媽媽在撿垃圾,讓他很丢面子。
這點在之前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帶着他去給家長還拖把掃把的事情當中也看到了,就是他會覺得一些事情,做了很丢臉,他就不想在當場。
可能是這兩點吧,我隻能說,慢慢習慣吧,生活中就是有些黏糊糊的東西,生活中也會有很多掉面子的事情,慢慢地去發現,這是很正常的就好了。
敏感的他,需要慢慢脫敏。
意外的事情在後面,我想着這件事情回了家,然後就做自己的事情,無意中發現兒子給我發了三條微信“剛剛那件事就當沒發生過”,“我不想影響我這周的心情”,“拜拜”,于是我回了個“好吧,拜拜”。
他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内自己調整了! 又一次證明,這個孩子消化,轉化自己的情緒的能力真的有好大的進步呀! 從小時候,一有情緒就摔東XZ東西,到今天可以短時間的自我調整,而且還能這麼清晰地告訴我他的想法,我不得不說,兒子,真的是很偉大的進步,你真的很棒!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也許就是他在規劃他的享受吃的計劃,被我那句話給潑了冷水吧。
其實,我内心裡是對孩子有不滿意的地方的,其實是對這一代孩子,就是他們向往的就是大商場,吃好吃的,其實是這個社會的環境就是如此,世界就是如此,發展到物質極度豐富的階段,所以無論我們給予了多麼樸素的環境,他們就是向往琳琅滿目的商品,被各種廣告所吸引。
我曾經帶我們班六年級的孩子去穿越秦嶺,去别的學校拜訪,就是想讓他們看到還有的學校很破舊,但是有很多的花草樹木,很美,他們的課桌椅很破,教室很小,都能聽到隔壁的上課的聲音,但是和我們一樣在進行同樣的教育,念着同樣的頌詞和感恩詞。
但是回到西安城之後,走在西安城的繁華的主街上,有孩子還是表達我還是想待在這樣的地方。
所以,這是這個時代孩子們的環境,我是阻擋不了的,無非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盡量少得讓他接觸這樣的環境,以免他過早地被吸引,過早地失去自己的專注力。
但是随着孩子的長大,他是一定要去面對這樣真實的世界的。
想起我和兒子聊到手機時,我說你們有了手機,你們就會比較早地接觸到一些你們不該接觸到的東西,兒子立刻問“什麼東西?”我很難回答,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是合适的。
如果不是他接觸到的,我說了反而會讓他有興趣去了解。
我好像不小心給我自己挖了個坑。
後來,我說了個“吳某凡”,我猜想他知道,我沒敢說是“李某某”,那個也是反差太大了。
果然他說知道的,因為同學都在議論,我說你認為怎麼樣,他說能怎麼樣,就是很糟糕呗。
我說,是啊,他就要為此付出代價。
接着,我說,所以兒子,有很多東西,還是你們還不了解的,還沒有經曆過的。
這也是我認為手機給孩子們帶來的非常不利的影響,就是過早地讓孩子們去接觸到一些他們不應該接觸的東西,準确來說,是他們還不能消化和理解的東西,這和我們的教育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孩子還沒有發展到那一階段,給了他們隻會有不好的影響。
所以,我就會堅持選擇在手機上能夠管控的學校,我也堅持在家裡和孩子達成使用手機的守則,就是要有所管控,有所引導,這是我作為父母應盡的責任! 繼續回到這次情緒的事件上來,然後兒子進屋自己搞自己的了,我把外面的小半碗燕麥粥處理後,回到我的書桌旁。
過了一會兒,兒子先和我說話,說了一件什麼事情,能感覺到剛才的情緒在過去。
而我呢,意識到了之後,在和他又聊起出去的事情時,就說“如果不打球賽,你就去吃吧,你一直想去沒去的,正好作業也做完了,你就去吧!” 這件事情就過了,時間持續得不長,幾分鐘吧。
兒子有進步,開始能夠控制或者轉化情緒了。
-------------------------------------------------------------------------------------------------- 第二次事件,是在周日晚上我送他去學校宿舍。
我提着垃圾袋下樓,結果在往垃圾桶裡扔的時候,不小心漏了出來,于是我就用手去撿垃圾,再放回到袋子裡去。
因為掉出來的是山藥皮,粘的,需要撿進去不容易,所以撿垃圾這個過程要持續兩三分鐘,這時候,兒子就惱了。
“黏糊糊的,惡心死了。
” 待在旁邊一會兒,他說“你趕緊呀,别人以為你是撿垃圾的,我真受不了”,于是幹脆拉着箱子,往小賣部的方向走了。
我把垃圾處理好後,就遠遠地跟在後面,還有點懵,不知道點在哪裡。
我想着撿個垃圾至于嗎,不就是很平常一件事情嘛,别人也不會覺得啥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後來,我在小賣部外面遠遠地等着他出來,他出來後拉着箱子,很生氣地說“你回去吧,把手洗幹淨,我不需要你送了。
看着惡心死了,我受不了。
” 我當時離得他有點遠,于是大聲說“兒子,如果媽媽就是撿垃圾的呢?你就不認媽媽了?” 我沒有聽到他說什麼。
然後我說“我把垃圾弄到外面了,我需要收拾呀。
” 他回答說“那你用掃把呀。
” 我說“外面有掃把嗎?” 他說“你可以上樓去拿呀?” 我說“那不是上樓麻煩嗎?” 然後我就往回家方向走,他就往宿舍方向走,我在魚塘這邊,他在魚塘那邊,等我到了家附近,再往對面看,早就沒了人影。
好吧,就這樣吧。
回來後我在思考這件事情,是什麼讓這個孩子惱了。
一是黏糊糊的,看得很惡心。
這一點我在以往生活中,發現過一些端倪,比如他不喜歡倒水池裡兜着的垃圾,就是這樣的。
他還不喜歡洗油乎乎的碗,當然誰都不喜歡,但是他好像尤其看着受不了;二是媽媽在撿垃圾,讓他很丢面子。
這點在之前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帶着他去給家長還拖把掃把的事情當中也看到了,就是他會覺得一些事情,做了很丢臉,他就不想在當場。
可能是這兩點吧,我隻能說,慢慢習慣吧,生活中就是有些黏糊糊的東西,生活中也會有很多掉面子的事情,慢慢地去發現,這是很正常的就好了。
敏感的他,需要慢慢脫敏。
意外的事情在後面,我想着這件事情回了家,然後就做自己的事情,無意中發現兒子給我發了三條微信“剛剛那件事就當沒發生過”,“我不想影響我這周的心情”,“拜拜”,于是我回了個“好吧,拜拜”。
他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内自己調整了! 又一次證明,這個孩子消化,轉化自己的情緒的能力真的有好大的進步呀! 從小時候,一有情緒就摔東XZ東西,到今天可以短時間的自我調整,而且還能這麼清晰地告訴我他的想法,我不得不說,兒子,真的是很偉大的進步,你真的很棒!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