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海上的航程a

關燈
    六月下旬的海洋上,天氣是炎熱而潮悶的。

    在西太平洋與中國南海相鄰處的巴士海峽這條國際航道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大型船舶來來往往熱鬧非凡地穿梭在這個黃金航路上。

     來來往往的各類船舶,在巴士海峽的航道上嚴格按照船舶航行的國際通用規則,互間進行了笛聲聯系。

    各種聲調的航船笛聲此起彼伏地悠悠飄逸在這片海峽範圍内。

     這一片海洋範圍中有多條航路,各條航路也呈現出一派熱鬧的航行景象。

     “鲲鵬”一号大型綜合海洋科學考察船小心翼翼地行駛在巴士海峽間,潛龍站在高高的了望台上拿着航海望遠鏡仔細地察看着海峽四周的海面狀況。

     陽光燦烈,海風陣陣,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發出陣陣“嘩啦啦~嘩啦啦~”較大的聲音。

     科考船上的各種先進的智能化海洋科學考察設備全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态中,來自深海各處的信息數據被一一定格貯存收集于專用的數字雲資料庫中。

    這是一處海洋地貌奇異多變的海峽區。

     潛龍通過高倍高清晰的專業航海望遠鏡眺望着雄偉壯觀的洋面上,隻見遠方的東南方向的巴坦群島附近的某一處島礁海岸邊的灘塗地生長了一處茂密火紅的紅樹林,那片疆土曾經是中國台灣省附屬的固有領土啊,卻被某個不仁不義反複無常的國家非法侵占了一年又一年。

     巴坦(巴丹)群島以風景秀麗海洋生物多樣性而聞名。

    這裡擁有清澈的海水、潔白的沙灘和豐富的海洋生态系統,是一處絕佳的熱帶亞熱帶海島度假勝地。

     潛龍透過高清晰的航海望遠鏡久久地凝視着這片故土,映入他眼簾的是一片片寬闊的金色沙灘,細膩的沙粒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沙灘邊上的椰子樹搖曳生姿,椰風樹影婆娑,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陽光透過椰子樹的縫隙,灑在細膩的沙灘上,形成許許多多斑駁的光影。

    微風吹過,椰子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着古老的故事。

    這些茂密的椰樹林為岸上的人們提供了一片清涼的樹蔭。

     沿途海岸邊,海浪輕柔地拍打着海岸線,發出悠揚的聲音,讓人心曠神怡。

    海水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藍色,從近岸的碧綠漸變為遠處的深藍。

    陽光折射在海面上,形成一片片閃耀的光斑,仿佛是玉帝天宮在海洋中的倒影。

    附近的海洋中生活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有五彩斑斓的熱帶魚、海龜和七彩斑斓的珊瑚礁。

    這些海洋生物也是一道道流動亮麗的風景線。

    清澈的海水中,五彩斑斓的珊瑚礁猶如海底的花園,各種熱帶魚兒在珊瑚間穿梭,它們身姿優美,色彩斑斓,猶如一幅流動的畫卷。

    偶爾,一隻海龜悠然自得地遊過,它的出現為這片海域增添了一份神秘與甯靜。

     巴坦群島的海域還是衆多海洋哺乳動物的家園。

    海豚在這裡嬉戲,它們躍出水面,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然後又潛入水中,消失在蔚藍的大海裡。

     巨輪緩緩地行駛在巴坦海峽中,碧海爍金海浪翻湧,一群群各種各樣的海鳥在空中盤旋,它們時而俯沖入海,捕捉魚類;時而又停在遠處的礁石或沙灘上,享受着陽光的沐浴。

     在這片神奇的地方,椰風樹影與海洋生物共同演繹着大自然的交響曲,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如果潛水愛好者們來到這裡,就可以盡情地翔遊在澄清的海中探索這片神秘的海洋世界,欣賞各種奇特的海洋生物和美麗多彩又動人的珊瑚礁。

     巴坦島周邊還有許多小島,每個島嶼都有其獨特的風景和魅力。

    有的島嶼擁有清澈見底的碧綠海水,适合浮潛和劃獨木舟;有的島嶼以懸崖峭壁和天然洞穴着稱,适合徒步探險。

    人們可以在這些島嶼間穿梭,體驗不同島嶼的迷人風光。

     穿行在這個寬闊的海峽中,巴坦群島的海洋風景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在這裡,讓人們可以盡情地享受陽光、沙灘和海水帶來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巴坦群島,亦稱巴丹群島,曆史上是中國台灣附屬的離島,是中國固有的領土。

    巴丹群島距離我國台灣省島最近的蘭嶼島是99公裡,最近處離台灣島142公裡;距離菲律賓的呂宋島200公裡。

    巴丹群島曆史上一直就是中國固有領土的一部分,元代就歸屬于中國了,當時的元代地圖上也有标注。

    在明朝之際以及以前,中國是航海大國,千百年來一直活躍在東亞海域,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據史料記載,這組群島最早由中國人發現并開發的,早在西班牙人來到菲律賓之前,中國人就早已定居在巴坦群島上了。

     公元1898年,美西戰争結束後,菲律賓易手。

    雙方定義的“菲律賓領土”以北緯20度為限,并不包括北緯21度的巴坦島;以東經118度劃界,并不包括黃岩島。

    1900年美國非法占領了巴坦群島。

     美西戰争後的《巴黎條約》也規定的菲律賓領土北部分界線就劃在北緯20度以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巴坦島其實一直是台灣漁民傳統的漁場,1930年日本統治台灣的時候,也規定台灣漁民可以在巴坦島捕魚。

    台灣當前的“護漁暫定執法線”,也是以北緯20度為界的。

    (1945年中國接收台灣後,因故原計劃準備派部隊接收巴坦群島的,最後卻沒有進一步派兵進入巴坦群島。

    ) 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争,清朝政府戰敗,把台灣與巴丹群島割讓給日本。

    二戰時期,發表于1945年7月26日,全稱《波茨坦公告》(英語:PotsdamDeclaration)《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是一份具有國際法理效力的國際法規。

    1945年7月17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近郊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期間發表對日最後通牒式公告。

    由美國起草、英國同意。

    中國沒有參加會議,但公告發表前征得了蔣介石的同意。

    蘇聯于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後也加入到該公告。

     波茨坦公告共有十三條,主要内容有:盟國将予日本以最後打擊,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應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日本投降後,其主權隻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軍隊完全解除武裝. 1943年11月,中國、美國、英國召開了開羅會議。

    會議結束後,《開羅宣言》經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公布于世。

    宣言從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灣的非法性,确認了台灣是中國領土。

    《開羅宣言》,明确規定“把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台灣歸還中國”。

     1945年中美英蘇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條款必将實施”。

    日本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

    這一系列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文件奠定了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領土的曆史與法理根基。

     根據1945年中美英三國《波茨坦公告》,台灣及巴丹群島應歸還給原主權國中國來管轄,應該由中國戰區接管。

    當時的國民黨政權一心要打内戰,接手了台灣及巴丹群島,但對巴丹群島處于台灣蘭嶼外海的離島疏于管理,沒有安排駐軍,給了菲律賓非法侵占的機會。

     1946年,菲律賓從美國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菲律賓趁機侵占了中國固有領土(巴坦)巴丹群島。

     菲律賓領土從未跨過北緯20度線。

    美國與西班牙在争奪菲律賓戰争中,西班牙戰敗,簽署了《美西條約》與《美菲條約》,根據條約規定:菲律賓的領土的北部以北緯20度線為準。

    巴丹(巴坦)群島位于北緯21度線,根本不在菲律賓法定的北緯20度線領土範圍内。

    從法理上講,(巴坦)巴丹群島依然屬于中國台灣省管轄。

     巴丹(巴坦)群島自古就屬于中國固有領土,菲律賓侵占中國的巴丹(巴坦)群島是非法的侵略行為,菲律賓應該把非法侵占的巴丹群島歸還給中國。

     潛龍站立在高高的了望塔上,透過望遠鏡,他久久地凝視着巴坦群島的方向,心裡感到一陣陣的隐痛,這片中華民族固有的風水寶地何時能夠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成為中華民族民族複興的一個标志性的故士回歸的曆史印記。

    … 從曆史上來看,巴坦群島,早在元代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中國的地圖上,并被認定為中國的傳統領土。

    明朝和清朝時期,巴坦群島先後被納入中國的管轄範圍,又重新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巴坦群島是由50多個島嶼組成的,總面積大約是210平方公裡。

    這些島嶼位于台灣省蘭嶼島東南方、巴士海峽的南邊。

    海島地質地貌巍峨,峥嵘如鬼工,海蝕地貌奇形怪狀豐富多彩。

     在海洋生物資源方面,巴坦群島的海洋漁類資源非常豐富,其中椰子蟹是該地區的特産。

     椰子蟹是一種大型陸行性蟹類,椰子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