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闭关反思
關燈
小
中
大
行下去就行了。
此前,程振也是如此認為的。
不然也不會在開脈之初就堅定選擇《太乙金華秘要》。
一年多的修行以來,程振進步神速。
到如今,更是倚仗《太乙金華秘要》奪得了小比頭名。
這一切都昭示着程振此前的選擇是正确的。
那麼,程振其實不比再去糾結什麼道路,就沿着當前選擇一路走下去就好了。
可以預見,将來的成就也未必會差。
不過,程振覺得不能如此理所當然。
涉及道途,馬虎不得,還是需要謹慎确認才行。
程振有此想法也不是毫無根據。
自開脈至今,程振修行之中,每每有超過常識之進境。
比如煉第一道清氣時的突飛猛進;煉最後一道清氣時再次洗煉清氣産生蛻變;更有在明氣第三步時一蹴而就凝煉玄光。
這些修行關鍵節點上,程振都有超過常識的突破,這些都是在功法以及前人筆記中沒有提到的。
初時,程振還自以為是自己在金法上天賦異禀。
但知道煉出玄光,這個想法就有些站不住腳了。
溟滄派開派五千載,在如此長的時間中,天子超絕的弟子也并不少見。
便是陳氏之中也不乏此等人才。
能有資格修行《太乙金華秘要》的人,天資都不會差到哪去。
可是,卻從未聽過有人能做到程振那樣。
心中有了疑惑,再去回憶過往種種,就會發現更多反常之處。
回顧自己此前修行種種,再與前人比較。
程振發現,自己平日修行進度其實并不如何出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自己之所以一年就達到現在的境界,主要是每次修行關隘渡過方式都與衆不同。
而之所以不同,都與當時狀态有關。
程振每次渡過關隘時,都是處于一種忘我之境。
幾乎每次都是心神沉入恍惚無象之境。
程振在其中總能有些似有若無的領悟。
返照到現實中,便是每個修行關隘程振都能輕松過關,并且有超過常理的收獲。
仔細想來,每次心神沉入恍惚之境都有種難以言說的感受。
那種狀态不可言甚至無法在心中描述。
總之是一種奇妙體驗。
硬要以文字描述,程振隻能想到前世一句話。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程振目前道行低微,但也知道那種狀态對于修士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自己能連續數次都由忘我而入恍惚之境。
這無疑是此身的寶貴财富,可能還是一攀大道的最重要倚仗。
有此明悟之後,程振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三條道路中的法道。
程振看過的道書中對于法道的描述少之又少,認識的修士耶沒聽說走法道或者兼修法道的。
程振想要了解更多也無從得知。
隻能以道書上隻言片語推測一二。
據道書描述,法道似乎不重術法,最重體悟天地妙理。
領悟之後,言行之間自生莫大威能。
體悟天地妙理,說起來不過幾個字,但是其中難度卻不可估量。
天地間諸多妙理就在那裡,但是修士怎麼去領悟?到什麼程度算是領悟?這都是無法詳細描述的。
明白自身特異後,程振覺得自己可能,或許,似乎,可以嘗試一下法道修行。
…… 喜歡大道争鋒:一萬年來誰着史請大家收藏:()大道争鋒:一萬年來誰着史
此前,程振也是如此認為的。
不然也不會在開脈之初就堅定選擇《太乙金華秘要》。
一年多的修行以來,程振進步神速。
到如今,更是倚仗《太乙金華秘要》奪得了小比頭名。
這一切都昭示着程振此前的選擇是正确的。
那麼,程振其實不比再去糾結什麼道路,就沿着當前選擇一路走下去就好了。
可以預見,将來的成就也未必會差。
不過,程振覺得不能如此理所當然。
涉及道途,馬虎不得,還是需要謹慎确認才行。
程振有此想法也不是毫無根據。
自開脈至今,程振修行之中,每每有超過常識之進境。
比如煉第一道清氣時的突飛猛進;煉最後一道清氣時再次洗煉清氣産生蛻變;更有在明氣第三步時一蹴而就凝煉玄光。
這些修行關鍵節點上,程振都有超過常識的突破,這些都是在功法以及前人筆記中沒有提到的。
初時,程振還自以為是自己在金法上天賦異禀。
但知道煉出玄光,這個想法就有些站不住腳了。
溟滄派開派五千載,在如此長的時間中,天子超絕的弟子也并不少見。
便是陳氏之中也不乏此等人才。
能有資格修行《太乙金華秘要》的人,天資都不會差到哪去。
可是,卻從未聽過有人能做到程振那樣。
心中有了疑惑,再去回憶過往種種,就會發現更多反常之處。
回顧自己此前修行種種,再與前人比較。
程振發現,自己平日修行進度其實并不如何出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自己之所以一年就達到現在的境界,主要是每次修行關隘渡過方式都與衆不同。
而之所以不同,都與當時狀态有關。
程振每次渡過關隘時,都是處于一種忘我之境。
幾乎每次都是心神沉入恍惚無象之境。
程振在其中總能有些似有若無的領悟。
返照到現實中,便是每個修行關隘程振都能輕松過關,并且有超過常理的收獲。
仔細想來,每次心神沉入恍惚之境都有種難以言說的感受。
那種狀态不可言甚至無法在心中描述。
總之是一種奇妙體驗。
硬要以文字描述,程振隻能想到前世一句話。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程振目前道行低微,但也知道那種狀态對于修士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自己能連續數次都由忘我而入恍惚之境。
這無疑是此身的寶貴财富,可能還是一攀大道的最重要倚仗。
有此明悟之後,程振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三條道路中的法道。
程振看過的道書中對于法道的描述少之又少,認識的修士耶沒聽說走法道或者兼修法道的。
程振想要了解更多也無從得知。
隻能以道書上隻言片語推測一二。
據道書描述,法道似乎不重術法,最重體悟天地妙理。
領悟之後,言行之間自生莫大威能。
體悟天地妙理,說起來不過幾個字,但是其中難度卻不可估量。
天地間諸多妙理就在那裡,但是修士怎麼去領悟?到什麼程度算是領悟?這都是無法詳細描述的。
明白自身特異後,程振覺得自己可能,或許,似乎,可以嘗試一下法道修行。
…… 喜歡大道争鋒:一萬年來誰着史請大家收藏:()大道争鋒:一萬年來誰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