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皮尔特沃夫

關燈
    們大多是在自己的國家賺了一大筆錢的人,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直接住進普通社區,享受相對較好的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

     而貧民區,這個被實行“社區自治”的地方,早已被幫派把持。

    他們與皮爾特沃夫的執法官們達成了某種默契,各自分管自己的人和事。

    執法官們省心省力,還能從幫派那裡分一份收益;幫派分子則可以放開手腳來壓榨貧民們,無人過問。

     在這片被遺忘的土地上,沒有人會為貧民們伸冤叫屈。

    他們連“榮譽皮爾特沃夫人”都不是,連張選票都不配擁有。

    他們的聲音被淹沒在城市的喧嚣之中,他們的苦難被掩蓋在繁華的背後。

    這裡,是皮爾特沃夫最黑暗、最醜陋的一面,也是這座城市無法抹去的恥辱。

     皮爾特沃夫這個名字,實際上是在日之門大橋建立後才逐漸被人們所采用的。

    在此之前,這片區域被稱為祖安,是一個連接南北恕瑞瑪大陸與瓦羅蘭大陸的交通要地。

    祖安人眼饞海運的巨大利益,決定炸開這條狹道,以拓寬海運通道。

    然而,這場爆炸卻意外引發了地殼運動,導緻南部大部分地區陷入地下,形成了如今的底城。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有錢有勢有才華的祖安人選擇離開底城,搬到北部居住。

    日之門大橋的建立,為北部地區的祖安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

    為了與過去的祖安區分開來,他們自稱皮爾特沃夫人,而将仍在南部地區生活的祖安人稱為底城人。

     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皮爾特沃夫的人口構成變得極為複雜。

    如今,超過20%的居民是諾克薩斯移民,他們帶來了諾克薩斯的文化、技術和政治影響力。

    40%的居民是原皮爾特沃夫人,即本地派,他們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擁有着深厚的地域情感和文化傳統。

    剩下的居民則是其他外來人口(外來派)與各族混血(混血派),他們來自四面八方,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而來到皮爾特沃夫。

     在權力機構與相關利益的分配上,諾克薩斯移民和本地派占據了主導地位。

    他們掌握着城市的大部分資源和決策權,而外來派與混血派則隻能選擇依附于前面二者之一,以謀求生存和發展。

     皮爾特沃夫連同祖安,事實上被諾克薩斯全面包圍着。

    這種地理上的劣勢,使得皮爾特沃夫在政治和軍事上都面臨着巨大的壓力。

    而在海克斯科技出現,尤其是海克斯飛門建立後,諾克薩斯已經不滿足于金錢方面的收益,開始全面接管海克斯飛門和日之門大橋的日常保衛工作。

     這一舉措,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皮爾特沃夫的政治困境。

    海克斯飛門和日之門大橋是皮爾特沃夫的經濟命脈,它們的控制權被諾克薩斯掌握,意味着皮爾特沃夫的經濟和政治獨立性受到了嚴重威脅。

     皮爾特沃夫這座城市的曆史與現狀,是衆多利益妥協下的畸形産物。

    它的繁華與貧困并存,它的光明與黑暗交織,都使得這座城市充滿了複雜性和矛盾性。

     喜歡改變世界從雙城之戰開始請大家收藏:()改變世界從雙城之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