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骑砍三国之逆臣祸将》已发,目前第一个故事段落章节已写完
關燈
小
中
大
本來當初是準備休息2個月寫新書的,結果懶癌發作,直接變成兩年。
汗個,新書還是騎砍題材,不過吸取了禦寇的教訓改了幾個點。
第一,系統,禦寇中後期的崩裂,幾乎就是第一次寫作實在沒分寸,把金手指設定的太強。
忠誠鎖定,讓内政裡的勾心鬥角直接沒了寫的熱情,連帶對手那邊的謀算也寫的一塌糊塗。
兵種升級,對于三國這種曆史類來說,實在是太BT了,隻能強行壓制主角王政,一直壓,壓的書友看的不舒服,我寫的也憋屈。
所以新書裡系統變成逐步開放,一開始隻能增強主角紀陟的個人武力,而且幅度也不會太BT,至于什麼時候更強,或者開不開後續界面,什麼時候開,決定邊走邊看,或許更好些。
第二,主角,跟王政不同,禦寇裡的王政,應該是性格上塑造的比較失敗的主角,反正我自己後面自己粗略一讀,覺得性格比較模糊,不夠鮮明,新書設定的紀陟,可以理解為守序中立,但是輕微偏邪惡陣營的設定,請注意“守序中立”,“輕微”“偏邪惡”這幾個詞。
直白點說,就是三觀和普通人差不多,但是行事風格更接近灰色群體,為人的底線,也比正常人的道德低一些的。
道德标準比較高的書友慎入,或者做好心理準備再看。
其他也沒啥說的了,新書目前六萬字,數據一般般,希望去看的書友多多追讀,尤其是每周二的追讀,3Q。
下面是新書第一章的内容。
................................................................................................................ 第一章,紀陟 公元193年,東漢初平四年。
七月的風病恹恹的,有氣無力地吹拂着位于廬江郡極西的尋陽縣,連城牆上那杆紀字大麾也變的無精打采,懶散地蜷縮在旗杆上。
四下充斥着嘈雜之音,那是一群黃巾士卒正在城外挖溝設壕,安營下寨,拼命的圍着縣城擺下陣勢。
正在城頭巡視的紀三放目四顧,能看到無論城上城下,人人盡帶着疲憊之色,似乎一倒下都能睡着一般,心裡不由泛起些許痛惜。
隻是一擡頭瞧見對岸,那些許痛惜轉,轉瞬便化作滔天的憤火! 卻不止他心中生火,此時對岸的渡口亦有大火熊熊,噼裡啪啦的聲響隔得老遠都隐約聽見,鋪天蓋地的濃煙之下,依稀能瞧見渡口已被燒成一片殘垣廢墟,黑灰和焦木浮在河面上,本就泛黃的水愈發渾濁不堪。
“陸康老匹夫,這是想要趕盡殺絕啊!” 雖然眼下是打着黃巾義軍的旗号,但要說起殺官造反這等事情,紀三卻可以做張角兄弟的前輩。
早在光和三年(180),他便随同鄉黃穰聯合江夏蠻起義造反,聚衆十餘萬,三月内便連克尋陽、皖城,居巢,桐鄉四城,一時間聲勢浩大,可惜最後在廬江太守陸康的鎮壓下功虧一篑,黃穰身死族滅,幾個江夏蠻的首領也紛紛歸降,隻有紀三領着百餘賊匪慌不擇路地逃竄去了江夏,默默地舔舐傷口。
四年之後黃巾起義,席卷八州,值此天下大亂之際,加之原太守陸康又已緻仕,告老還鄉,新任太守羊續雖然為官清廉,但聽聞乃是一介文弱書生,料來不善兵事,又是一個赴任不久的外地人,立足未穩,紀三便再度起了造反的心思! 這次他吸取了上一次的失敗教訓,決定改變戰略,一開始便要直搗黃龍,于是嘯聚了五萬人馬,打着黃巾的旗号,一路直奔廬江郡治舒城而去,結果... 信心滿滿的紀三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掀起的叛亂竟還不如上次,不足月旬便被羊續輕松平定! 再次遁回江夏,紀三本還有些不服氣,憋足了勁招兵買馬,不斷聯絡其他黃巾賊首,正準備一雪前恥,卻在不久之後又聽到一個令他十分震撼的消息... 汝南黃巾戴風率衆十萬過境侵襲,結果剛才打下一座寥縣(汝南郡與廬江郡的交界),正準備攻打安風縣時,便在城外被羊續率軍擊潰,斬首數千不說,渠帥戴風亦遭生擒! 這厮這麼生猛的嗎? 紀三倒吸一口冷氣,他實在不明白,一個履任不久的外地人,為何能在短短時間内便将舒城上下盡收一心?又哪裡來的這般厲害的将兵手段呢? 紀三自然不知,這新任廬江太守出身于泰山羊氏,泰山郡傍山靠海,從春秋戰國開始便武風強橫。
其他地方不安分的人往往隻在亂世時才紛紛跳出,而泰山卻是不管盛世亂世,盜匪層出不窮,屢見不鮮,從來就沒幾日消停過,自然而然地,此地的世家羊氏也已總結出豐富的鬥争經驗了。
故而羊續的這些手段,誠可謂家學淵源了。
不管羊續為何生猛,反正紀三是徹底吓住了,決定隻要此人在舒城一日,自家便絕不踏足廬江。
天從人願,中平三年,荊州趙慈發動叛亂,斬殺南陽太守秦颉,攻陷六座縣城,因為之前在廬江的表現太過亮眼,羊續被朝廷拜為南陽太守,負責平定趙慈叛亂,廬江太守則由貴遷接任。
打聽到這位貴太守上任之後除了
汗個,新書還是騎砍題材,不過吸取了禦寇的教訓改了幾個點。
第一,系統,禦寇中後期的崩裂,幾乎就是第一次寫作實在沒分寸,把金手指設定的太強。
忠誠鎖定,讓内政裡的勾心鬥角直接沒了寫的熱情,連帶對手那邊的謀算也寫的一塌糊塗。
兵種升級,對于三國這種曆史類來說,實在是太BT了,隻能強行壓制主角王政,一直壓,壓的書友看的不舒服,我寫的也憋屈。
所以新書裡系統變成逐步開放,一開始隻能增強主角紀陟的個人武力,而且幅度也不會太BT,至于什麼時候更強,或者開不開後續界面,什麼時候開,決定邊走邊看,或許更好些。
第二,主角,跟王政不同,禦寇裡的王政,應該是性格上塑造的比較失敗的主角,反正我自己後面自己粗略一讀,覺得性格比較模糊,不夠鮮明,新書設定的紀陟,可以理解為守序中立,但是輕微偏邪惡陣營的設定,請注意“守序中立”,“輕微”“偏邪惡”這幾個詞。
直白點說,就是三觀和普通人差不多,但是行事風格更接近灰色群體,為人的底線,也比正常人的道德低一些的。
道德标準比較高的書友慎入,或者做好心理準備再看。
其他也沒啥說的了,新書目前六萬字,數據一般般,希望去看的書友多多追讀,尤其是每周二的追讀,3Q。
下面是新書第一章的内容。
................................................................................................................ 第一章,紀陟 公元193年,東漢初平四年。
七月的風病恹恹的,有氣無力地吹拂着位于廬江郡極西的尋陽縣,連城牆上那杆紀字大麾也變的無精打采,懶散地蜷縮在旗杆上。
四下充斥着嘈雜之音,那是一群黃巾士卒正在城外挖溝設壕,安營下寨,拼命的圍着縣城擺下陣勢。
正在城頭巡視的紀三放目四顧,能看到無論城上城下,人人盡帶着疲憊之色,似乎一倒下都能睡着一般,心裡不由泛起些許痛惜。
隻是一擡頭瞧見對岸,那些許痛惜轉,轉瞬便化作滔天的憤火! 卻不止他心中生火,此時對岸的渡口亦有大火熊熊,噼裡啪啦的聲響隔得老遠都隐約聽見,鋪天蓋地的濃煙之下,依稀能瞧見渡口已被燒成一片殘垣廢墟,黑灰和焦木浮在河面上,本就泛黃的水愈發渾濁不堪。
“陸康老匹夫,這是想要趕盡殺絕啊!” 雖然眼下是打着黃巾義軍的旗号,但要說起殺官造反這等事情,紀三卻可以做張角兄弟的前輩。
早在光和三年(180),他便随同鄉黃穰聯合江夏蠻起義造反,聚衆十餘萬,三月内便連克尋陽、皖城,居巢,桐鄉四城,一時間聲勢浩大,可惜最後在廬江太守陸康的鎮壓下功虧一篑,黃穰身死族滅,幾個江夏蠻的首領也紛紛歸降,隻有紀三領着百餘賊匪慌不擇路地逃竄去了江夏,默默地舔舐傷口。
四年之後黃巾起義,席卷八州,值此天下大亂之際,加之原太守陸康又已緻仕,告老還鄉,新任太守羊續雖然為官清廉,但聽聞乃是一介文弱書生,料來不善兵事,又是一個赴任不久的外地人,立足未穩,紀三便再度起了造反的心思! 這次他吸取了上一次的失敗教訓,決定改變戰略,一開始便要直搗黃龍,于是嘯聚了五萬人馬,打着黃巾的旗号,一路直奔廬江郡治舒城而去,結果... 信心滿滿的紀三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掀起的叛亂竟還不如上次,不足月旬便被羊續輕松平定! 再次遁回江夏,紀三本還有些不服氣,憋足了勁招兵買馬,不斷聯絡其他黃巾賊首,正準備一雪前恥,卻在不久之後又聽到一個令他十分震撼的消息... 汝南黃巾戴風率衆十萬過境侵襲,結果剛才打下一座寥縣(汝南郡與廬江郡的交界),正準備攻打安風縣時,便在城外被羊續率軍擊潰,斬首數千不說,渠帥戴風亦遭生擒! 這厮這麼生猛的嗎? 紀三倒吸一口冷氣,他實在不明白,一個履任不久的外地人,為何能在短短時間内便将舒城上下盡收一心?又哪裡來的這般厲害的将兵手段呢? 紀三自然不知,這新任廬江太守出身于泰山羊氏,泰山郡傍山靠海,從春秋戰國開始便武風強橫。
其他地方不安分的人往往隻在亂世時才紛紛跳出,而泰山卻是不管盛世亂世,盜匪層出不窮,屢見不鮮,從來就沒幾日消停過,自然而然地,此地的世家羊氏也已總結出豐富的鬥争經驗了。
故而羊續的這些手段,誠可謂家學淵源了。
不管羊續為何生猛,反正紀三是徹底吓住了,決定隻要此人在舒城一日,自家便絕不踏足廬江。
天從人願,中平三年,荊州趙慈發動叛亂,斬殺南陽太守秦颉,攻陷六座縣城,因為之前在廬江的表現太過亮眼,羊續被朝廷拜為南陽太守,負責平定趙慈叛亂,廬江太守則由貴遷接任。
打聽到這位貴太守上任之後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