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财为五家共有”

關燈
    住,一定跟他有沒有盡道義有關系,義跟利不能分開。

    假如這個利是不顧義,那叫刀頭舐蜜,這個成語很有味道。

    一把刀上有蜂蜜,看到蜂蜜受不了了,舌頭要去舔蜂蜜,好不好吃?一舔,好甜,怎麼流血了?舌頭切掉了。

    大家要了解,不要看眼前之利,人類急功近利,忘記了對下一代的教育,下一代沒出人才,人類沒有未來啊!這種利有什麼意義? 所以《易經》開頭的乾卦就提到了,“利者,義之和也…………利物,足以和義。

    ”什麼才是真正的利?這個“義”是适當、适宜,一定是整個做法非常得當,所謂君子愛财,取之有道,所有都是非常适宜的做法和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得到利。

    而且那個利從哪裡來?從利益萬物而來,合于道義的,才是真正的利。

    大家冷靜想一想,今天人類發明農藥,有沒有利物?沒有。

    他隻是圖眼前的方便,蟲子來了,就把它殺了,跟義不相應,怎麼可以殘害這麼多生命?人類有沒有得到好處?沒有。

    農藥一噴,大地統統闆結,以後不能種菜了。

    接着呢?“出乎爾者,反乎爾者”,請問所有的動物裡喝農藥喝得最多的是誰?你說人類聰不聰明?短視近利!現在更可悲的在哪裡?可悲在種菜的人不敢吃菜,種米的人不敢吃米,做哪一行的都通知他家裡不要享用這些東西。

    比方說做汽水的人,你看他家裡喝不喝汽水?坦白講,什麼橘子汽水、蘋果汽水,哪有橘子?哪有蘋果?都騙人的。

    因為他們沒有學過《青年十二守則》,信義為立業之本。

    大家要了解,橘子汽水怎麼來的?它是石油裡提煉出來的一種化學物質,味道很像橘子,我都曾經做給孩子看,用蘇打粉還有酚,來,誰敢喝?所以很可悲。

    人去賺違背道義的錢,其實都是給自己跟後代招禍,“取非義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饑,鸩酒止渴”,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講得很清楚,“取非義之财”就是我們此地講的“意外之财”,本不該是你的還去要,“漏脯”,“脯”是豬肉,漏脯就是把豬肉放在屋檐下,水打在肉上面隔夜,它就變成劇毒。

    “鸩酒”,“鸩”是一種有毒的鳥類,它的羽毛泡在酒裡變成劇毒。

    古人這些比喻要讓我們醒覺起來。

    所以貪非義之财的人,就像漏脯來止他的餓,吃下去好像飽了,結果一下就死了:鸩酒止渴,好口渴,把毒酒喝下去就死了。

    這個錢根本就很難長久。

     喜歡季鳳文牧師二請大家收藏:()季鳳文牧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