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關燈
    講一個真實積善的例子。

    清代江西臨川人張益生,十幾歲時因家中貧困跟着族人學做錢莊生意,勤謹誠懇,後逐漸發家。

    他廣行善事,貧老孤寡,無不周濟。

    親友告急,從不吝啬。

    修橋鋪路、建廟修城、興建義學、增設考棚,更是毫不猶豫。

    地方上的育嬰堂,靠他多年資助才持久維持,十年中養活孤兒三千多名。

     直隸、山西各地災荒,幾百、幾千兩捐獻,每每隐去姓名。

    凡種種善舉,均慷慨參與……張益生常發願說,如果每年獲利萬金,必将用大部分來行善。

    自己家雖然富裕,卻不置辦産業。

    同時又相信各種善書,每每身體力行。

     同治年間,張益生與人合夥販油,共36條船過洞庭湖。

    突遇大風,其他船全翻了,唯有張益生的船安然無恙,冥冥之中自有天佑。

    那年他到岸後獲利巨大。

    張益生從此信心更加堅定,行善也更加精勤。

    他70多歲時,走路依然如同少年。

    五個兒子中,長子在福建做郡守,四子高中舉人。

    家中子孫興盛,讀書有繼,綿延起伏。

     清代善書《勸戒錄》中說:錄此故事,可見修福積德者不必求報,而獲報必定豐厚。

     一、孝順父母 每周或每月給父母打打電話,包容父母的不完美,不以壞情緒面對他們,主動做家務,多帶父母出去走走或者隻是散散步,多給父母一些言語上的贊美和支持。

     二、學會布施 布施:财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捐錢捐物,贊美他人,教人智慧,救人慧命的布施,隻有布施出去,才能回流,多麼奇妙又簡單的玄機! 三、養成好的習氣 保持節儉習慣,不浪費糧食和水,不随意揮霍,主動幫助别人,做錯了不逃避責任,充滿善意與愛意,微笑示人,給與他人尊重 四、鍛煉身體,善待自己 登山、踏青、睡覺、運動、太極伽。

    看到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的情緒,和同頻道的人在一起,和親近的人舒适的人在一起,學會治愈自己。

     五、親近大自然 擁抱大樹、觸摸樹葉、花朵、小草,感它們。

    曬太陽、看月亮、吹吹自然風,感受風輕拂在臉上的感覺,擁抱大自然給與我們的一切! 六、常施食小動物 出門接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