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修道、持戒都是自己的事情

關燈
    【始除煩惱令戒清淨,戒既完具定複清淨,以戒定淨令智慧淨,智既淨已顯自身源,有此義故名為淨心。

    】 從斷除煩惱開始,先令持戒清淨。

    如果戒能夠持得清淨圓滿、輕智既淨已顯自身源,有此義就能夠清淨。

    因為戒約束我們身口意三業不去做錯誤的事,如果我們的身心清淨心就能夠定下來,修的定也是清淨的! 戒和定都清淨了,智慧就能顯發,清淨智慧自然流露,我們的本地風光,就能夠顯現出來了。

    這個智慧不是世智辨聰,後者從比較而來,叫經驗所得。

    以這樣的緣故叫做淨心。

     【已下諸篇,治過雖别,同名淨心】 以下各篇對治的過患雖然各有不同,但講的都是淨心的道理,都叫淨心。

     【誡者,令汝識知對治初門,先除粗染根本惡業】 “誡”就是教誡你如何對治,知道修行從哪裡開始的。

    先除去習染的粗重根本惡業。

    修道人,先要把世間種種愛好,比如吸煙、喝酒這些是後天染上的,很粗重的習慣去掉。

    出家人叼個煙袋,喝酒喝得醉熏熏的,你說你很有修行,人家怎麼會相信呢?這些惡習都應該去掉,乃至粗染的根本,貪瞋重的,都應該先把它降伏下來。

     【知病知藥守心慎口,勵己修道離過患故名誡】 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裡,也知道如何對治。

    平時守護住内心,言語謹慎防止口業,激勵自己去修習道業。

    修道、持戒都是自己的事情,我們不要看别人修行不修行,有什麼過錯。

    要看我們自己,看自心。

     大家拜佛時有沒發現佛像的特點是什麼?佛的眼睛都是垂下來的——定相,他不看别人,他就觀自在。

    而我們呢,嘴巴張開喜歡講别人,眼睛像攝像機一樣專看别人的短處,耳朵聽是非倒是很樂意,這都是向外求法。

    修行是修自己,觀察自己,使自己遠離過患。

    “誡”,教誡的是這個。

     【居士就是居士,僧人就是僧人,不要相混淆。

    】 那麼下面告訴說,尤其指的是出家菩薩,教他着衣的顔色應該是怎樣,指出家衆,因為俗不禁什麼顔色。

    過去有人說,道俗都着灰色,那麼祖師們注解說,那不對,應該是指的出家衆,因為《梵網經》其實是指出家衆而言。

     「應教身所着袈裟。

    皆使壞色與道相應。

    」壞色與道相應,就所有佛門當中都是表示壞色才是啊; 「皆染使青黃赤黑紫色」:這都不是正色的意思;「一切染衣。

    乃至卧具」:都應該染,不要搞的,出家人睡的大花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