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所有的出家人都是你的师傅
關燈
小
中
大
聞具足,就是聽聞正法。
就是以你們那種好樂心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這個聽聞正法你們不要揀擇說,一定指定某個人給我講我才接受,其他人給我講我不接受,這個是你們自築圍牆,把自己圍牆給建起來,這種本身就是一種恭高我慢的表現。
你覺得那個人講得不行,說明你比他還更好,你才覺得他不怎麼樣喽。
善财童子五十三參,他到處去參學,乃至哪個師父有一技之長,我都應該參學。
出家師父也好,在家居士也好,每一個人的修學過程都有他的心得,都有他的長處。
我們在某個地方的理解和修學過程,未必有這樣的一個知見、觀念。
我們從他那裡學來一句一字都是增長我們的知識,對我們的修學都有幫助,我們有這樣的缺點,正好這個師父指出來了,他一句話或許受用終生。
你不要去揀擇一定要哪個人,這樣你聽聞佛法的機會就失去了,你要多聽,什麼師父講我們都聽,這樣就好。
皈依三寶的人也是這樣,也不要揀擇什麼人,你皈依三寶就好了嘛,不要揀擇哪個師父給我皈依我才接受,那個師父給我皈依不接受。
那意思說那個師父比較有修行,将來這個師父往生佛土能把你拉上去,那麼好拉的嗎?如果那麼好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早就把我們拉去了。
修行要自己去修,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你通過那個師父給你皈依,證明你是三寶的弟子就了事了,你也不要一定找那個師父做你的幹爹,做你的幹媽,這樣你就很累,就有一種眷屬感。
那個師父我拜他啦,就打聽那個師父的生日什麼時間,然後我拼命給他過生日,送東西啊,辦祝壽啦,這是我們世俗人的情見。
我們要以法相見,不能以情相牽。
修學佛法要斷世間的情愛,了解吧?這個世間有種種情長——兒女情長,我們一輪回生死,就是有情有愛,就不能出輪回。
我們要慢慢去斷戀情愛,跟師父這種關系本身是建立在法義上,這師父有告訴我們佛法,給我們法身慧命帶來利益,所以我要親近他,這樣而已。
不是說那個師父對我很好,經常送我東西、泡茶喝,然後我才要親近他;那個師父冷冰冰的,所以我就不親近他。
如果冷冰冰的能夠告訴你佛法,你應該親近。
所以說與師父應該建立在法義上這麼一種關系,也就是一切出家人都是我們的師父,應該這樣觀念才對。
不要認準哪一個是我師父,其他不是我師父。
你是皈依僧,所謂僧就是所有一切出家衆,剃光頭的都是你的師父,它本意是這樣,佛陀告訴我們道理是這樣。
我們學佛,一切佛為師,一切法為師,但是其他的十方諸佛已經入滅,唯有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間成道,由他說法告訴我們,所以有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說的法,我們現在是學釋迦牟尼佛的法。
那個師父給你皈依叫本師,證明人。
如果說你偶爾對他有一點恭敬、偏重一點,那也不是有多大的罪過,理應對一切出家人都一樣對待。
那是因為那個師父引導你成為三寶的弟子,你有所感恩、報答,那也沒關系,是這樣子。
應該對一切出家人都有這麼一種恭敬心。
我們要聽聞正法,要親近善知識。
所謂聽聞正法,你要經常多聽,聽完了以後要去比較,不能像前面講了那樣自築圍牆,我聽這一個人的,其他我就不聽了。
佛法裡面沒有講聽聞正法隻能聽一個人的,沒有這樣說。
為什麼華嚴裡面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參呢?他就告訴我們要多學、廣學、多聽這個道理。
隻聽一個人的,知見、見解是非常有限的,除非他是佛、大菩薩,他的見解才能夠圓滿。
否則的話,你就跟他一個人學,學着學着你就學偏了,知見就錯了,搞不好就會變成這樣子。
那有人說不能多聽,其他一聽那就變成雜了、亂了,經裡面也沒這樣講。
專修淨
就是以你們那種好樂心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這個聽聞正法你們不要揀擇說,一定指定某個人給我講我才接受,其他人給我講我不接受,這個是你們自築圍牆,把自己圍牆給建起來,這種本身就是一種恭高我慢的表現。
你覺得那個人講得不行,說明你比他還更好,你才覺得他不怎麼樣喽。
善财童子五十三參,他到處去參學,乃至哪個師父有一技之長,我都應該參學。
出家師父也好,在家居士也好,每一個人的修學過程都有他的心得,都有他的長處。
我們在某個地方的理解和修學過程,未必有這樣的一個知見、觀念。
我們從他那裡學來一句一字都是增長我們的知識,對我們的修學都有幫助,我們有這樣的缺點,正好這個師父指出來了,他一句話或許受用終生。
你不要去揀擇一定要哪個人,這樣你聽聞佛法的機會就失去了,你要多聽,什麼師父講我們都聽,這樣就好。
皈依三寶的人也是這樣,也不要揀擇什麼人,你皈依三寶就好了嘛,不要揀擇哪個師父給我皈依我才接受,那個師父給我皈依不接受。
那意思說那個師父比較有修行,将來這個師父往生佛土能把你拉上去,那麼好拉的嗎?如果那麼好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早就把我們拉去了。
修行要自己去修,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你通過那個師父給你皈依,證明你是三寶的弟子就了事了,你也不要一定找那個師父做你的幹爹,做你的幹媽,這樣你就很累,就有一種眷屬感。
那個師父我拜他啦,就打聽那個師父的生日什麼時間,然後我拼命給他過生日,送東西啊,辦祝壽啦,這是我們世俗人的情見。
我們要以法相見,不能以情相牽。
修學佛法要斷世間的情愛,了解吧?這個世間有種種情長——兒女情長,我們一輪回生死,就是有情有愛,就不能出輪回。
我們要慢慢去斷戀情愛,跟師父這種關系本身是建立在法義上,這師父有告訴我們佛法,給我們法身慧命帶來利益,所以我要親近他,這樣而已。
不是說那個師父對我很好,經常送我東西、泡茶喝,然後我才要親近他;那個師父冷冰冰的,所以我就不親近他。
如果冷冰冰的能夠告訴你佛法,你應該親近。
所以說與師父應該建立在法義上這麼一種關系,也就是一切出家人都是我們的師父,應該這樣觀念才對。
不要認準哪一個是我師父,其他不是我師父。
你是皈依僧,所謂僧就是所有一切出家衆,剃光頭的都是你的師父,它本意是這樣,佛陀告訴我們道理是這樣。
我們學佛,一切佛為師,一切法為師,但是其他的十方諸佛已經入滅,唯有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間成道,由他說法告訴我們,所以有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說的法,我們現在是學釋迦牟尼佛的法。
那個師父給你皈依叫本師,證明人。
如果說你偶爾對他有一點恭敬、偏重一點,那也不是有多大的罪過,理應對一切出家人都一樣對待。
那是因為那個師父引導你成為三寶的弟子,你有所感恩、報答,那也沒關系,是這樣子。
應該對一切出家人都有這麼一種恭敬心。
我們要聽聞正法,要親近善知識。
所謂聽聞正法,你要經常多聽,聽完了以後要去比較,不能像前面講了那樣自築圍牆,我聽這一個人的,其他我就不聽了。
佛法裡面沒有講聽聞正法隻能聽一個人的,沒有這樣說。
為什麼華嚴裡面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參呢?他就告訴我們要多學、廣學、多聽這個道理。
隻聽一個人的,知見、見解是非常有限的,除非他是佛、大菩薩,他的見解才能夠圓滿。
否則的話,你就跟他一個人學,學着學着你就學偏了,知見就錯了,搞不好就會變成這樣子。
那有人說不能多聽,其他一聽那就變成雜了、亂了,經裡面也沒這樣講。
專修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