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处理烦恼的方法

關燈
    圓種智”的觀念,如果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這是最高的環保意識。

    有情和無情都在法界當中,這一法界隻有“有情”不稱其為“法界”, 隻有“無情”當然也不能稱為“法界”,隻有“有情”與“無情”同時平衡地存在,這個大智慧才能圓滿;如果不能平衡地存在,就圓滿不了。

    所以佛教的這個理論,可以說是最圓滿的環保理論,不管用到哪個方面都是圓融無礙的。

     我們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煩惱,要曉得惜緣,還要懂得惜福,有福不可享盡。

    時時刻刻有一種節約的精神,時時刻刻想到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不可以過分地來享用,總有一天地球上能吃能喝能用的東西會用完。

     我在雲水參訪時,看到有些地方标語寫得非常好,比如“愛惜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如果把這種精神推廣到所有的方面,想到我們人類有今天,還有明天; 今天的人要生存,明天的人也同樣要生存;我們自己要生存,别人也要生存;我們人類要生存,其他的一切衆生、一切動物也要生存,以這種尊重财富、尊重生命的精神來指導生活,就會減少很多煩惱,就會使生活更加穩定、更加祥和、更加幸福。

     以上所講的,第一條要求自己,叫做“優化自身素質”,後面的第二條諒解他人,第三條感恩奉獻,第四條惜緣惜福,加在一起就叫做“和諧自他關系”。

    這些方法加在一起,就是佛教的智慧和慈悲。

    優化自身素質,靠智慧;和諧自他關系,靠慈悲。

    有智慧,就能覺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獻人生。

    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就是我們化解煩惱的最好方法。

     喜歡季鳳文牧師二請大家收藏:()季鳳文牧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