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田丰审配
關燈
小
中
大
袁尚自然是有最佳人選的,這兩位人選不但能夠很好的完成堅壁清野餓死黑山賊的策略,還能保護好忠良。
畢竟冀州袁氏内部太過紛争,勾心鬥角,一步踏錯可能忠良便會飲恨黃泉路。
所以有些人是需要保護的,放在日後也能夠為袁尚所用! “兒推薦兩人必能堅定不移的貫徹堅壁清野之策略,不但如此這二人心志堅定,還能抵得住晉陽和上黨兩地世族的非議和阻撓!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父帥平日裡安靜一些,消停一會。
”說到這袁尚不禁面帶笑容。
袁尚熟知三國曆史,通曉這個時代各個角色的性情和處境,自然也了解袁紹的苦悶。
袁紹最大的苦悶就是耳根不清淨,身邊的謀士和後院的女人們,一直在争吵和聒噪,一睜眼起床袁紹就天天面對這些事情,沒有一天消停過! 如今袁尚為了獲得袁紹的立儲之心,先穩住劉夫人和齊夫人,再把那些謀士們捋順一番,自然可以讓袁紹耳根清淨。
當然最大的好處是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人去擾亂袁紹的視聽,讓他做出錯誤判斷。
讓袁紹慢慢的信任自己和依賴自己,那時袁尚的繼承人之位就不在話下了! “為父的确是每日被叨擾得煩躁!早晨起來便是你母親和姨母之間的女眷雜事,不是争風吃醋就是相互謾罵。
今日你能讓她倆消停,為父真的是深感輕松。
在軍帳之中,則是河北謀士與颍川謀士之間的唇槍舌戰,兩邊各執一詞,又都是大道理,現在一策一動都是亂糟糟的!偏偏那些真正領兵的将官是一個屁也不放!倒也聽話,父帥指哪他們就打哪,奮勇争先。
怎麼,你推薦的二人還能讓為父清淨清淨?”袁紹也頗為無奈。
袁尚這時臉上略有幾分壞笑:“父帥覺得田豐和審配二人如何啊?” 袁紹一聽,臉上不一會露出了會心一笑:“甚好甚好,不過我怕二人都是文官,那張燕骁勇敏捷,他二人若在軍前勢必不是對手啊!” 袁尚繼續耐心的解釋:“父帥莫要忘了,我們定下的堅壁清野之策并非是要去剿匪,和張燕一刀一槍的拼殺。
而是用糧食和經濟封鎖餓死黑山賊!因此平日裡對抗當地世族的阻力,并且兢兢業業做好監視與防禦措施才是取勝之王道!同時我冀州的強敵還是公孫瓒和曹操,若把能打的将軍去守城和堅壁清野,真到和強敵對戰時父帥手中可調動的精兵強将就不夠了,不利于我軍正面戰場的獲勝! 因此堅壁清野之策,我軍當以最少兵力,最少武将去完成這個重要的任務!同時還不能出任何閃失!省下的兵力和可調動的武将則一直在父帥手中聽令行事,這樣無論是滅公孫還是打曹操,都有更大勝算! 反之我軍謀士過多,難免形成獻計獻策太雜亂的情況,若是人人都獻策,反倒讓人無法做決策,更兼冀州本土謀士和颍川世家謀士彼此對立,相互攻讦,内耗嚴重,不如安排一些謀士去做更務實的任務。
而且兒就是要兩個文官去守兩郡堅城,因為但凡武将,都想着立功受賞,難免想着出兵和黑山賊一較高下,速速拿下敵人,這樣也不用去過守城的枯燥日子,還能獲得軍功!如此這般反倒給黑山賊機會,也無法貫徹堅壁清野的政策了!何況大部分武将頭腦容易發熱,被辱罵幾句就坐不住去和張燕拼命了!而審配和田豐都是文官,自知無法正面對戰張燕,因此隻能乖乖守城!這樣一來才能最大程度的消耗黑山賊的糧草,把他們統統餓死! 再者審配和田豐都是忠貞之士,平日裡又以嚴謹缜密着稱,定能時時監控張燕動向,斷不會有疏漏。
而對當地世族,他倆都是有骨氣之人,必不會被世族收買,且他二人睿智多謀,想來還能反過來算計這些世族。
因此這二人實在是去堅壁清野之最佳人選!同時他倆離開,父帥還能耳根清淨些,不然這田豐審配動不動講大義,獻策不成冒犯父帥,這麼一來父帥也不必和他倆生氣了。
有關兵力部署,兒建議晉陽和上黨各城隻分配一萬兵力,總共兩萬即可!攻城戰需要三倍于守城兵力才能破城,黑山賊總共兩萬兵力,想短期破城非常困難。
餘下之兵力可以參加對公孫瓒和曹操的作戰。
況且若是守城軍隊太多,黑山賊也不敢去攻城了,反倒不利于我軍消耗黑山賊的兵力!兵力少,田豐和審配也定當更加緊鑼密鼓的籌備守城物資,反倒是能激發二人的堅守潛力!” 袁尚把人員安排和兵力部署都講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以說是洞察人性,物盡其用! 首先起用田豐和審配去鎮守上黨與晉陽二郡并非袁尚托大,而是他基于對三國曆史和二人性情的了解,做的合理推測! 曆史上,審配,字正南,魏郡陰安人。
審配為人正直,袁紹領冀州,審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總幕府。
袁紹河北平定後,審配力主與曹操決戰。
曾率領弓弩手大破曹軍于官渡。
也就是袁紹萬箭齊發的實際執行者就是審配!袁紹病死後,審配等矯诏立袁尚為嗣。
曹操圍邺,審配死守數月,終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冀州人張子謙曆來和審配不睦,曹軍攻城時先行投降,此時笑着對審配說:“正南,你比我怎麼樣?”審配厲聲呵斥:“你不過是個降虜,審配為忠臣,雖然死了,哪裡像你苟且偷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臨行刑前,審配呵斥劊子手讓自己面北而死,說:“吾君在北!” 好一個忠烈之人!守氣節!就連曹操在看到這一幕時都感慨:“河北忠義之士甚多,袁本初竟不能用之。
” 後人評論審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節。
” 這審配是袁尚的死黨,看袁譚死活不順眼,因此立矯诏奉袁
畢竟冀州袁氏内部太過紛争,勾心鬥角,一步踏錯可能忠良便會飲恨黃泉路。
所以有些人是需要保護的,放在日後也能夠為袁尚所用! “兒推薦兩人必能堅定不移的貫徹堅壁清野之策略,不但如此這二人心志堅定,還能抵得住晉陽和上黨兩地世族的非議和阻撓!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父帥平日裡安靜一些,消停一會。
”說到這袁尚不禁面帶笑容。
袁尚熟知三國曆史,通曉這個時代各個角色的性情和處境,自然也了解袁紹的苦悶。
袁紹最大的苦悶就是耳根不清淨,身邊的謀士和後院的女人們,一直在争吵和聒噪,一睜眼起床袁紹就天天面對這些事情,沒有一天消停過! 如今袁尚為了獲得袁紹的立儲之心,先穩住劉夫人和齊夫人,再把那些謀士們捋順一番,自然可以讓袁紹耳根清淨。
當然最大的好處是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人去擾亂袁紹的視聽,讓他做出錯誤判斷。
讓袁紹慢慢的信任自己和依賴自己,那時袁尚的繼承人之位就不在話下了! “為父的确是每日被叨擾得煩躁!早晨起來便是你母親和姨母之間的女眷雜事,不是争風吃醋就是相互謾罵。
今日你能讓她倆消停,為父真的是深感輕松。
在軍帳之中,則是河北謀士與颍川謀士之間的唇槍舌戰,兩邊各執一詞,又都是大道理,現在一策一動都是亂糟糟的!偏偏那些真正領兵的将官是一個屁也不放!倒也聽話,父帥指哪他們就打哪,奮勇争先。
怎麼,你推薦的二人還能讓為父清淨清淨?”袁紹也頗為無奈。
袁尚這時臉上略有幾分壞笑:“父帥覺得田豐和審配二人如何啊?” 袁紹一聽,臉上不一會露出了會心一笑:“甚好甚好,不過我怕二人都是文官,那張燕骁勇敏捷,他二人若在軍前勢必不是對手啊!” 袁尚繼續耐心的解釋:“父帥莫要忘了,我們定下的堅壁清野之策并非是要去剿匪,和張燕一刀一槍的拼殺。
而是用糧食和經濟封鎖餓死黑山賊!因此平日裡對抗當地世族的阻力,并且兢兢業業做好監視與防禦措施才是取勝之王道!同時我冀州的強敵還是公孫瓒和曹操,若把能打的将軍去守城和堅壁清野,真到和強敵對戰時父帥手中可調動的精兵強将就不夠了,不利于我軍正面戰場的獲勝! 因此堅壁清野之策,我軍當以最少兵力,最少武将去完成這個重要的任務!同時還不能出任何閃失!省下的兵力和可調動的武将則一直在父帥手中聽令行事,這樣無論是滅公孫還是打曹操,都有更大勝算! 反之我軍謀士過多,難免形成獻計獻策太雜亂的情況,若是人人都獻策,反倒讓人無法做決策,更兼冀州本土謀士和颍川世家謀士彼此對立,相互攻讦,内耗嚴重,不如安排一些謀士去做更務實的任務。
而且兒就是要兩個文官去守兩郡堅城,因為但凡武将,都想着立功受賞,難免想着出兵和黑山賊一較高下,速速拿下敵人,這樣也不用去過守城的枯燥日子,還能獲得軍功!如此這般反倒給黑山賊機會,也無法貫徹堅壁清野的政策了!何況大部分武将頭腦容易發熱,被辱罵幾句就坐不住去和張燕拼命了!而審配和田豐都是文官,自知無法正面對戰張燕,因此隻能乖乖守城!這樣一來才能最大程度的消耗黑山賊的糧草,把他們統統餓死! 再者審配和田豐都是忠貞之士,平日裡又以嚴謹缜密着稱,定能時時監控張燕動向,斷不會有疏漏。
而對當地世族,他倆都是有骨氣之人,必不會被世族收買,且他二人睿智多謀,想來還能反過來算計這些世族。
因此這二人實在是去堅壁清野之最佳人選!同時他倆離開,父帥還能耳根清淨些,不然這田豐審配動不動講大義,獻策不成冒犯父帥,這麼一來父帥也不必和他倆生氣了。
有關兵力部署,兒建議晉陽和上黨各城隻分配一萬兵力,總共兩萬即可!攻城戰需要三倍于守城兵力才能破城,黑山賊總共兩萬兵力,想短期破城非常困難。
餘下之兵力可以參加對公孫瓒和曹操的作戰。
況且若是守城軍隊太多,黑山賊也不敢去攻城了,反倒不利于我軍消耗黑山賊的兵力!兵力少,田豐和審配也定當更加緊鑼密鼓的籌備守城物資,反倒是能激發二人的堅守潛力!” 袁尚把人員安排和兵力部署都講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以說是洞察人性,物盡其用! 首先起用田豐和審配去鎮守上黨與晉陽二郡并非袁尚托大,而是他基于對三國曆史和二人性情的了解,做的合理推測! 曆史上,審配,字正南,魏郡陰安人。
審配為人正直,袁紹領冀州,審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總幕府。
袁紹河北平定後,審配力主與曹操決戰。
曾率領弓弩手大破曹軍于官渡。
也就是袁紹萬箭齊發的實際執行者就是審配!袁紹病死後,審配等矯诏立袁尚為嗣。
曹操圍邺,審配死守數月,終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冀州人張子謙曆來和審配不睦,曹軍攻城時先行投降,此時笑着對審配說:“正南,你比我怎麼樣?”審配厲聲呵斥:“你不過是個降虜,審配為忠臣,雖然死了,哪裡像你苟且偷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臨行刑前,審配呵斥劊子手讓自己面北而死,說:“吾君在北!” 好一個忠烈之人!守氣節!就連曹操在看到這一幕時都感慨:“河北忠義之士甚多,袁本初竟不能用之。
” 後人評論審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節。
” 這審配是袁尚的死黨,看袁譚死活不順眼,因此立矯诏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