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至己至

關燈
    夏天終于到了,夏至來了,秀麗的山川明亮起來了,清清的河水漲起來了;溫暖的陽光熱起來了,嬌豔的花兒開起來了;到處綠樹成蔭,陽光普照,莊稼茁壯成長,人們的心情十分愉悅。

     大松也開始着單衣了,頭上還得戴涼圏圈帽(一種純手工布帽,無頂,腦門上繡有動物),類似現代的太陽帽,防風,透氣,腦袋不易着涼,加上傳統繡藝,十分漂亮。

    輕裝落地,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大松可以單獨行走了,開始走時顫顫歪歪,很不自然,可能有點害怕,幾天過後,也開始放飛自我,不願讓大人帶着走,大人去扶他,大松橫着跑了,雖然慢步,心理可樂呵了,臉上笑容滿面。

    看來大松自信心滿滿。

     生産隊裡總有做不完的事,秧苗已經封廂了,但同時也長有一些雜草,案闆芽,四葉草,稗子等,這時就要進行田間除草,就是薅秧。

    薅秧除草是幾千年水稻生産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誰也無法更改,後來有了除草劑,這些流程也随着科技的進步而逐漸消失。

     晚上生産隊開會,隊裡的男女老少都到齊了,農忙後比較閑,悶在家裡也不好玩,帶着小孩,手拿針線活兒,就到了學習室,生産隊的會議室,人還不少,全隊一百四五十人,來了至少一百人,老年人基本沒來,會場不大可是很熱鬧,特别是小孩子叽叽喳喳叫不停,在會場中追趕打鬧,嘻戲,顯得十分興奮,婦女們手納鞋底,或織毛線,男同志在那裡南來北往瞎吹亂吹,什麼西特列,什麼原子彈,張冠李戴,怎麼順口怎麼說,反正又不上稅,聽的人過幹瘾,說的人過嘴瘾,雖然邏輯不強,但是心花怒放。

     會場也沒有電燈,點了兩個煤油燈,不是很明亮,但還是能看清人們的面容,絕不會張冠李戴。

     隊長清了清嗓子!“安靜,安靜,馬上開會了”,拿出花名冊,開始點名,花名冊上是生産隊的勞動力,滿18歲的男女青年都登記在冊,滿60以上,身體有病的不在冊。

    今天在冊人數110人,整個會場有120人以上,小孩和學生娃也來湊熱鬧。

    點名從劉家嘴開始,到嚴家院子結束,本生産隊就象一撮箕,一個半圓形,十分對稱,中間平壩有小河流淌,源頭就是一大堰塘,平壩中是上等水田,金闆田,切刀田,大腦殼田,大田,拐子田,翹腦殼田,方田,共有好幾十塊水稻田。

     開始點名,由會計張學東點名,張學東,本隊的高中生有文化,所以在隊裡選他當會計,十八歲,年輕英俊,高鼻梁,特别帥氣。

    為人正直,做事認真,力求上進。

    既當會計,也幹農活。

     “中富”,“到”。

    “中成”,“來了。

    ”“箴伍,”“來了”,點各花了十分鐘。

    隻有社員牛兒(小名)沒來,他家住在山上貓耳在旁,聽說他阿爸病了。

    首先由隊長文江同志講話,文江同志年輕時也是一積極分子,表現特别好,做事果敢,推之為隊長,名曰江隊長。

    有威信,社員們都很尊重他。

    會長開始講話,“大家都聽到,秧田已經封箱了,視野特别好,但是秧田裡有一些雜草敗子,案闆芽,四葉草,要提高糧食産量,我們一定要除草,小組要把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