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快乐外婆家

關燈
    上行人最多的是情侶,準确的說是新婚夫婦,今天拜媒人的日子,所以自然就比平時多。

    到了樂興溪街上歇息了片刻,又繼續往外婆家走,剛要過小橋。

    爸爸問大核,“大松,去外婆家走哪條路?”“記得,走了好多回了。

    ”當時經濟基礎落後,地形地貌幾十年也沒變化,大松見過走過基本都能記住。

    “往那邊走,上坡。

    ”“對了,記住過橋轉左上坡,要記住左右。

    ”左右當時真還分不清,沒人教什麼也不知道。

    經過幾次糾正,終于能分清左右了!下坡又上坎走過鐘家砭(邊),登上陡石梯,到達碑垭口,上面涼風習習,松濤陣陣,濃濃的清香味沁人心脾,這是松林的芳香,大山的味道,自然的饋贈,一切都是那麼美。

    俯看曾加溝,一派初春的景色,麥苗綠油油,油菜籽花開始零星開放,兩邊層層梯田,錯落有緻,從小河邊到山巅己顯露出春的生機。

    樹枝發芽了,小草嫩綠了,路邊不知名的野花(那時沒百度)也悄無聲息的開效了,春節,春天,春花怒放,到處是春的氣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在碑垭口稍作休息,媽媽給妹妹換好尿布,喂完奶水又開始下山,從上往下着曾加溝水庫碧波蕩漾,野鴨兒在水裡悠閑自得,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優先體念了春水的暖意。

    從碑垭口到黃果樹大約200多米,從山上到山下盤山路也就十多分鐘,今天初二,走親訪友的人特多,兩棵黃果樹下,已有不少人在那裡小憩,有的要上坡,有的要下行,不論去哪裡,在這裡歇歇腳是最好的選擇。

    舅舅他們早已在這裡等待大松他們的到來,爸爸在這裡買了幾條甘蔗,分給舅舅他們,他們一邊吃甘蔗,一邊拉着大松和弟弟往外婆家走。

    拐了兩道彎走過幾根田埂就看到外婆家了,遠遠都能聽到廚房裡忙碌的聲音和廚房上的炊煙。

    院子裡己經坐滿了客人,主要是外公的兄弟,二公公和三公公兩家全部大小悉數到齊!大松爸爸媽媽弟弟妹妹的到來,一擁而上争先恐後一睹小妹妹的尊容!七八個月,正是依依呀呀的時候,看到這麼多人,小妹妹手舞足蹈,臉上笑出了酒窩。

     中午吃飯坐了四桌,在那個年月還是很考念家庭實力的,好在外公年青經商,有一些積儲,過年過節比一般人家庭熱鬧。

    加上外公有手藝,也能掙到錢,在那年月還有雙蛳手表戴,可見家庭實力就不一般。

    每桌十大碗,雖說是不發達年代,但席上的菜品自然不能少。

    開飯前有茶食,糖果,花生,點心瓜子,飲茶聊天,客人們飲茶聊天,擺龍門陣,有關去年的一些新鮮事,廚房裡也備好中餐,一般飲茶聊天半小時後,就開始正式午飯,先燃放鞭炮,增加節日氣氛。

    相互敬酒,就是白酒,金城酒廠的儀隴大曲,濃香撲鼻,勝過國台,伴着回鍋肉下肚,那種感覺真是沒法比喻,酒醇,肉香,臘味加年味,環環相扣,美不勝收。

    川北大麯酒你總是飲不夠,香醇就是最大的特點。

     過年去外婆家,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人多熱鬧這就是最高興的,當然也有壓歲錢,那個時代,平時就在家裡,隻是過年過節才走動。

    走親戚是最快樂的事情。

     吃完午飯,大松爸爸還去參觀了水庫,和水庫辦公室,當時水庫還在建設中,每天都有幾百人在水庫上幹工,是全公社每個生産隊輪流上幹,一個隊一天。

    自帶撮箕扁擔,糧食米飯。

    歲修水庫,歲修公路,人人都有分! 水庫辦公室有廚房,材料房,一些工具器材,測量儀等,和一些宣傳标語,但随着水庫的工作完善,水庫辦公室也就靜靜的座落在原地,守護着水平如鏡的大水庫。

    水庫給丘陵地帶的人們帶來了生機,讓缺水少雨的地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大修水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很有道理的! 水庫的大壩上也有很多人遊玩,過春節期間,大家都想近距離接觸!感受一下人工湖泊的魅力。

     陽光灑在水面,微風吹拂,細細的浪花金光閃閃,十分美麗!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