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生生不息

關燈
    百花盛開的季節,春耕也要開始了!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八九甩腳甩手,九九八十一,莊稼漢兒田中立。

    這些彥語概括了氣象與農時,生動又形象,田間管理是主題,追肥,除草,當時沒有除草劑,全靠人工物理除草,春播以種豆種瓜為主,四季豆,豇豆,絲瓜,南瓜,苦瓜,也大量播種,育苗育秧,翻地開廂,趁這大好春光,急時播種,不誤農時! 到什麼季節播什麼種,大家都很清楚,生産隊裡安排得明明白白,白雲山上每月上去管理一次,鋤草,澆水,施肥,每月一次,全生産隊一齊上,一天必須幹完,平時真不想爬這麼高,至于說欣賞風景,當時的人也沒那雅興,先吃飽肚子才是王道。

    生活水平遠未達到欣賞自然風光的層次。

    白雲山高梁寺的油菜長勢非常好,光照充足,豆莢又長又飽滿,絕對又是一個豐收季節。

     大松爸爸在一組計工分,他本是3組的社員,為了記工分不作弊,每組選一個記分員到另一組記工分,形成相互監督,制約,不給人情分,這樣相對比較公平,對有争議的,社員們可以相互讨論,評議,解決了大家擔心的問題。

     大松媽媽的肚子越來越大,鄰居老奶奶對大松說,你媽媽肚子裡有妹妹了,大松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又好像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大松問媽媽“真的有個妹妹嗎?”“生下來就知道了。

    ”“媽媽,什麼時候生妹妹啊”,“快了,很快就看到了。

    ”春播育苗一切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刨紅薯,育玉米苗,主要就是秧苗,但這幾種作物要占全年産量的一大半,解決不餓肚子的問題全靠大春作物豐收。

     四月初八,人們都在忙碌的插秧,家裡傳來了新生兒的啼哭聲,大松媽媽果真給大松生了一個妹妹。

    如今兄妹三人,大松爸爸媽媽感到特别的幸福,全家人都很高興。

    妹妹降生了,媽媽得坐40天月子,川北人坐月子忌40天,那個時代雖說是食品是緊缺物質,在農村來說,自己也養有雞鴨,每天也有新鮮的蛋食,外婆家當然也準備了一些營養品,有蛋有肉(臘肉),還有幾隻公雞和一挑稻谷,當時的外婆家比一般人家好過一點,主要是生産隊有一些經營項目,加工房,面房,一些經濟收入比其他隊更豐富。

    媽媽坐月子,就是休息,按時吃飯,奶奶和幺姑就忙多了,每天還得洗嬰兒尿布,挂在外面的李子樹枝上晾曬,五顔六色,好象彩旗一樣,與聯合國升旗沒多大區别。

    大松和弟弟每天都去逗逗妹妹,主要覺得非常好玩。

    弟弟也有4歲了,可以幫忙給媽媽端水端飯動作象模象樣,得到最實惠的獎勵就是媽媽留給他的半個雞蛋,因為那也是美食。

     滿月後,媽媽背着妹妹帶着大松回娘家,大松可以自己走路了,雖然20來裡路,也不算遠,大松跟着媽媽一路前行,正是大端午節(五月十五),天氣還是有一些熱,媽媽背着妹妹拉着大松邊走邊歇,這其實也是對大松的鍛煉,大松第一次走這麼遠的路,以前走這段路有人背着他,現在跟着媽媽單獨完成這段路程,走過太平壩,翻過木梳廟,穿越十裡長溝,路過樂興溪,爬上碑垭口,輕松下山,來到了黃果樹,走過機耕路,轉一個彎就到外婆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