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萝卜干挂满树稍

關燈
    臘月,年底快到了,舊歲除,新春至。

    初四,大松奶奶的生日,一大早喜雀喳喳叫,奶奶說今天有客要來,天氣也非常晴朗,冬天天冷,今天是難得的晴好天氣。

    喜雀枝頭叫,客人一定到。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肯定有客人來呀,11點左右,大姑,二姑他們相繼都回來了,手裡提着三大樣,面條,糖酒,臘肉,是當時回家走親戚的必備禮物。

    收不收不一定?但是你去一定要帶。

     大姑,二姑來了以後,他們手上還帶有水果糖,這是專門接待小孩用的,大宋看見來客人了,也非常熱情,大聲喊“來客了,來客了,二姑回來了”,小黃狗也在那裡,汪汪汪的叫,奶奶從裡屋走出來,接待了他們的行李,二姑提着大松,直接給他兜裡裝滿了水果糖,大松高興的不得了。

    端出小闆凳叫二姑坐,“大松真懂事,大松好乖”,“二姑,二姑吃飯沒有?”小孩子也學會了一些大人的客套話,這些話都是長期積累學來的,屬于條件反射。

     喜雀喳喳叫,年頭歲末,喜事連連,大姑二姑剛到,媒人和幺姑的對象也來了,他們除了老三件外,還給幺姑買了禮物,反正是大姑娘喜歡的東西,衣服還有膠底鞋,膠底鞋是當時女士最時尚的潮流鞋,有型好看耐穿,底子特别耐磨,比手工鞋好看多了,幺姑收到禮物,心裡樂開了花,一上午忙前忙後非常興奮。

    小夥子這次穿着也講究,四袋幹部服,腳穿一雙很合腳的大貢儀步鞋,看得出來是他母親做的,不然哪有那麼合适,一條嶄新的褲子,腳邊還有些許線頭,應該是剛剛從縫紉店才取回不久,這也是頭一次穿,頭發也剛剛理過很是精神,一生産隊出納員打扮成了公務員的樣子,這也說明他很看重這樁婚事,也尊重女方家庭。

    媒婆照樣帶着她的小女兒一起過來,因為是冬天穿着花棉襖,花棉褲,花棉鞋,頭上戴着小花帽,兩個羊角小辮藏在了花帽下,一雙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别有神。

    客人們坐下吃點心,飲茶聊天,擺龍門陣,新姑爺坐上席,表示對客人的尊重!擺談今年生産隊的收入,糧食産量,生産隊副業收入,家中喂了幾頭豬等等,反正都是一些息息相關的很接地氣的事。

    新姑爺是出納員,當然自己隊裡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

     中午飯特别豐盛,蒜苔臘肉,麻辣香幹,蘿蔔幹炖排骨,海帶炖豬蹄,糯米糍粑,還炒了一點包菜。

    反正桌面上很豐富了,過年也不過如此,客人們吃得高興,大松家人也很高興,喝的是本地酒廠的白酒,絕對糧食酒,六角錢一斤,很香,大家習慣喝本地酒,縣酒廠也有幾款名酒,幺隴大粬酒,幺隴二哥頭,當時酒廠在電廠河,酒廠不大收入不小,是縣重點企業,年納稅好幾萬,酒廠隻有500平方,但效益驚人,工人不多,手上戴的是上海牌手表,當時價格在100多元一隻,絕對的奢侈品,也是時髦的象征,一般的普通百姓是不會代手表的,特别是種地的人,根本沒有錢消費。

    廠長管理有方,銷售有能力。

    全縣一百多萬人,就這一縣一個國營酒廠,其他還沒有鄉鎮酒廠,是個人管理也不會虧本,當時是賣方市場,有貨為王。

    當時也沒有用戶至上一說,都是求着賣方,賣方高興才賣給你,不高興有錢也沒用,不象現在掙錢,賣方還得裝孫子,時代不同了,人們有尊嚴了,經濟發展了,物質豐富了,消費者選擇性更多了,有了經濟實力,人們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自家人飲酒适量為止,沒人勸酒,每人喝了一杯,主要談一淡正事,席間男方家提到了辦酒結婚一事,這當然在情理之中,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快到結婚年齡大家都會提上日程。

    大人們當然都有自己的安排,男方提出來了,當然很重視,也不能馬上答應,就是所會考慮,這中間得由媒人調整,二姑出嫁一年左右,馬上操力幺姑婚事也不現實,主要是财力不足,得置辦嫁裝,一些家具,這些都是大松爸爸負責,出錢出力,大松爺爺身體有小毛病,也不會手藝,隻領基本口糧,不掙工分,全由大松爸爸辦理,川北也沒彩禮一說,基本都是女方置辦。

    反正雙方年齡也不大,大家先通行走(指交往)一段時間也不是什麼問題!好在大家都通情達理。

     吃完飯,媒人和小夥子先告辭回家,幺姑送他們到了村口的大路上,他們一邊走一邊聊,顯得很是愉快。

     大姑二姑她們和奶奶在聊天,看這件事情如何安排。

     蘿蔔園裡的蘿蔔今年長得又長又大,雨水均勻,施肥充足,澆灌得當,蘿蔔有白色的,紅色的,直徑七八公分,三四十公分長,半截露在地面很招人眼,今年的蘿蔔長勢喜人,經過前一段的霜凍,蘿蔔的更加脆嫩,口感更好,這個時候就是收獲蘿蔔的最佳時期,收早了,口感不好,收晚了,蘿蔔會起布筋,也就老化了。

     今天來了客,人多,大姑二姑也不是外人,也直接去菜園子幫忙收獲蘿一蔔,收蘿蔔是很講究的,先将蘿蔔葉子割掉,割完葉子,就是拔蘿蔔,拔蘿蔔也是費力氣的,好在剛下了雪不久,土質松軟,還比較輕松就拔出蘿蔔,如遇土地幹燥很容易斷裂,有時得借助鋤頭才能挖出蘿蔔!蘿蔔産量特别高,畝産兩三千斤是常事,遇到大長蘿蔔,畝産四五千斤,一般家庭都有種蘿蔔的習慣。

     小主,這個章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