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捡柴割草大肥猪
關燈
小
中
大
下半年天時較短,晝短夜長,天氣較冷,燃料需求自然比夏耗費大,撿柴割草這些活動就少不了。
撿柴割草不僅僅是大人們的事,孩子們也得參與,在農村地區,到了七八歲都得參與一些勞動,幫家長分擔一些較輕的活,做飯時加柴,扯豬草,撿紫,這樣活兒可以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知道勞動中的苦與樂,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勞動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生語會過得更好。
當時學校也有勞動課,特别是大忙季節,公社農場裡學生就會去參加勞動,從自家帶上勞動工具,去闆登桠農場幹活,當時學校也講究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要有表現,人的綜合素質要強。
參加勞動的一般都是四年級以上的同學,兩個班上一次山,約一百人,全部出動分散不開,根本幹不了活,所以采取輪流制,既鍛煉了學生,也給農場減輕了負擔,農場收獲的糧食不少,小麥,大米比其它生産隊還要多,所以農場的日子過得比較滋潤。
同學們去勞動,原則上老師要求學生自帶幹糧,農揚提供開水。
農場管理人員還是挺厚道的,學校到農場有兩公裡山野,孩子們還是挺積極的,但也很辛苦,山間小路,蜿蜒盤旋,崎岖不平,山下到山上有200米高,孩子們在家裡幹活都沒有這麼積極,一說出去勞動,大家都挺興奮的,自告奮勇積極領先。
山上的農産品要比山下晚五六天,但是紅薯産量不少,孩子們主要是去幫他們挖紅薯,載油菜。
農場的工人朋友們也知道孩子們是學生,也不讓他們幹重活,反正都是一些手頭活,搬運一下紅薯,摘一下油菜,澆澆水,孩子們人多,你追我趕,幹的熱火朝天。
中午的時候,農場的叔叔阿姨們也給他們準備了午餐,由于人多,其他米飯不方便做,他們就蒸了幾百個包子,全是大肉包子,平時很少吃得上,孩子們也需要營養,在家裡吃包子,一般要到端午節才有,平時能吃上包子,那可是很稀奇的。
農場的叔叔阿姨們蒸了好幾百個包子,還熬有小米粥,中午有肉包子,孩子們高興的不得了,好香啊!好久沒有吃到這樣的大包子了,平均四個,吃不完的,可以帶走,有些同學帶回去給自己的長輩吃,自己也就吃了一個,這說明孩子們從小是有孝心的,也是有愛心的。
吃了飯又繼續幹,下午三點多将近四點,孩子們都回家了,因為有的同學離家的路程比較遠,所以早一點回去比較安全,大家都考慮到這安全問題,不像上課五點半了才放學。
又是一個星期天,大人們去生産隊幹活,給莊稼使追肥,薅草,孩子們吃完早飯,你跟着上山去撿柴割草,樂東天氣雖然有點寒冷,但是小小的太陽一出來也還是有一點溫暖,這時候,上山割草撿柴那是比較舒服,一運動就會暖和,剪柴背回家去又可以取暖,可這是一舉多得,孩子們與往常一樣,先把自己的背簍搞滿,複枝樹葉,小樹枝,小灌木,弄了滿滿的一杯,這裡搞滿了就開始玩耍了,跟他們玩的不一樣,就是玩兒滑梯,這山裡哪裡有什麼滑梯呢?而且很好,比城裡的滑梯高級多了,這滑梯可是天然的,再多的錢你也買不到,這些滑梯完全是天作之物,大自然的饋贈。
這些東西都是天然的,大青石上面有一斜坡,斜坡大概有五六十度,正好是一部天然的滑梯,長度有十來米。
從上到下兩秒鐘就下來了,孩子們玩滑梯,可是毀壞了不少衣服,特别是褲子,屁股經常被磨穿。
但孩子們也有辦法,也學得越來越聰明了,就用一塊小石闆放在上面,坐在石闆上往下溜,這樣既好玩還不傷衣物,玩滑梯,這可是沒有技術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不小心從頂上滾下來,那會摔得很疼的。
五六個孩子都想玩,那怎麼辦呢?誰先上誰後上呢?這個肯定會有争議,當然也不能用打架來決定勝負,這樣就有以大欺小的嫌疑,娃娃們“”也會想辦法就用劃拳的方式解決,赢了的先上輸了的後上這個比較公平,各自準備好石闆輪流的玩,玩上三四輪回家吃午飯,下午還要出來幹,小家夥都很機靈,提前就打算好了下午要做的事,哪裡下手更方便,這些小細節也鍛煉了孩子們成長,為以後人生道路墊定了一些基礎。
無論大事小事,基本道理沒有變,基本邏輯也是一樣,大與小隻是人們選擇的事不同而已。
做事與遊戲,生活與玩樂,隻要充分協調好,對每一個人都是有好處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大松這段時間也穿上了新棉鞋,是媽媽親手做的,白鞋底,黑鞋幫,而且是新棉花,特别暖和。
川北的冬天氣溫怪,冷,就是刺骨的冷,四川濕度大,一冷就是透心涼,涼到背心,一到冬天老人孩子保暖最重要,萬病從涼起,隻要不受寒受凍,一般不會生病,其實生活中保養保養就是這樣,首先你得保護好自己,冷起了知道穿,天熱了曉得脫,随時注意加減衣服,對個人的健康相當有好處。
大松穿上新鞋也喜歡去鄰居家顯擺,讓别人誇一誇,“這鞋好漂亮,好暖和,誰給你做的?”“媽媽做的,媽媽做的新鞋鞋,媽媽做了好多新鞋鞋?。
”小孩子顯擺很正常。
大松媽媽一般會給大松做雙,另一雙稍微大小點,小孩子腳長得快,過不了一段時間鞋就短了,每次做鞋都是有計劃的做大一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幺姑除了給生産隊幹活,回家也要做些針線活兒,繡鞋墊,繡枕套,繡罩、檐,紮花繡朵是每個姑娘的必修課,媽媽做鞋,幺姑有時也幫幫忙。
一是提高速度,二是學一些技術,使自己的手工更加熟練。
幺姑也是大姑娘了,過不了幾年也會出嫁的
撿柴割草不僅僅是大人們的事,孩子們也得參與,在農村地區,到了七八歲都得參與一些勞動,幫家長分擔一些較輕的活,做飯時加柴,扯豬草,撿紫,這樣活兒可以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知道勞動中的苦與樂,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勞動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生語會過得更好。
當時學校也有勞動課,特别是大忙季節,公社農場裡學生就會去參加勞動,從自家帶上勞動工具,去闆登桠農場幹活,當時學校也講究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要有表現,人的綜合素質要強。
參加勞動的一般都是四年級以上的同學,兩個班上一次山,約一百人,全部出動分散不開,根本幹不了活,所以采取輪流制,既鍛煉了學生,也給農場減輕了負擔,農場收獲的糧食不少,小麥,大米比其它生産隊還要多,所以農場的日子過得比較滋潤。
同學們去勞動,原則上老師要求學生自帶幹糧,農揚提供開水。
農場管理人員還是挺厚道的,學校到農場有兩公裡山野,孩子們還是挺積極的,但也很辛苦,山間小路,蜿蜒盤旋,崎岖不平,山下到山上有200米高,孩子們在家裡幹活都沒有這麼積極,一說出去勞動,大家都挺興奮的,自告奮勇積極領先。
山上的農産品要比山下晚五六天,但是紅薯産量不少,孩子們主要是去幫他們挖紅薯,載油菜。
農場的工人朋友們也知道孩子們是學生,也不讓他們幹重活,反正都是一些手頭活,搬運一下紅薯,摘一下油菜,澆澆水,孩子們人多,你追我趕,幹的熱火朝天。
中午的時候,農場的叔叔阿姨們也給他們準備了午餐,由于人多,其他米飯不方便做,他們就蒸了幾百個包子,全是大肉包子,平時很少吃得上,孩子們也需要營養,在家裡吃包子,一般要到端午節才有,平時能吃上包子,那可是很稀奇的。
農場的叔叔阿姨們蒸了好幾百個包子,還熬有小米粥,中午有肉包子,孩子們高興的不得了,好香啊!好久沒有吃到這樣的大包子了,平均四個,吃不完的,可以帶走,有些同學帶回去給自己的長輩吃,自己也就吃了一個,這說明孩子們從小是有孝心的,也是有愛心的。
吃了飯又繼續幹,下午三點多将近四點,孩子們都回家了,因為有的同學離家的路程比較遠,所以早一點回去比較安全,大家都考慮到這安全問題,不像上課五點半了才放學。
又是一個星期天,大人們去生産隊幹活,給莊稼使追肥,薅草,孩子們吃完早飯,你跟着上山去撿柴割草,樂東天氣雖然有點寒冷,但是小小的太陽一出來也還是有一點溫暖,這時候,上山割草撿柴那是比較舒服,一運動就會暖和,剪柴背回家去又可以取暖,可這是一舉多得,孩子們與往常一樣,先把自己的背簍搞滿,複枝樹葉,小樹枝,小灌木,弄了滿滿的一杯,這裡搞滿了就開始玩耍了,跟他們玩的不一樣,就是玩兒滑梯,這山裡哪裡有什麼滑梯呢?而且很好,比城裡的滑梯高級多了,這滑梯可是天然的,再多的錢你也買不到,這些滑梯完全是天作之物,大自然的饋贈。
這些東西都是天然的,大青石上面有一斜坡,斜坡大概有五六十度,正好是一部天然的滑梯,長度有十來米。
從上到下兩秒鐘就下來了,孩子們玩滑梯,可是毀壞了不少衣服,特别是褲子,屁股經常被磨穿。
但孩子們也有辦法,也學得越來越聰明了,就用一塊小石闆放在上面,坐在石闆上往下溜,這樣既好玩還不傷衣物,玩滑梯,這可是沒有技術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不小心從頂上滾下來,那會摔得很疼的。
五六個孩子都想玩,那怎麼辦呢?誰先上誰後上呢?這個肯定會有争議,當然也不能用打架來決定勝負,這樣就有以大欺小的嫌疑,娃娃們“”也會想辦法就用劃拳的方式解決,赢了的先上輸了的後上這個比較公平,各自準備好石闆輪流的玩,玩上三四輪回家吃午飯,下午還要出來幹,小家夥都很機靈,提前就打算好了下午要做的事,哪裡下手更方便,這些小細節也鍛煉了孩子們成長,為以後人生道路墊定了一些基礎。
無論大事小事,基本道理沒有變,基本邏輯也是一樣,大與小隻是人們選擇的事不同而已。
做事與遊戲,生活與玩樂,隻要充分協調好,對每一個人都是有好處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大松這段時間也穿上了新棉鞋,是媽媽親手做的,白鞋底,黑鞋幫,而且是新棉花,特别暖和。
川北的冬天氣溫怪,冷,就是刺骨的冷,四川濕度大,一冷就是透心涼,涼到背心,一到冬天老人孩子保暖最重要,萬病從涼起,隻要不受寒受凍,一般不會生病,其實生活中保養保養就是這樣,首先你得保護好自己,冷起了知道穿,天熱了曉得脫,随時注意加減衣服,對個人的健康相當有好處。
大松穿上新鞋也喜歡去鄰居家顯擺,讓别人誇一誇,“這鞋好漂亮,好暖和,誰給你做的?”“媽媽做的,媽媽做的新鞋鞋,媽媽做了好多新鞋鞋?。
”小孩子顯擺很正常。
大松媽媽一般會給大松做雙,另一雙稍微大小點,小孩子腳長得快,過不了一段時間鞋就短了,每次做鞋都是有計劃的做大一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幺姑除了給生産隊幹活,回家也要做些針線活兒,繡鞋墊,繡枕套,繡罩、檐,紮花繡朵是每個姑娘的必修課,媽媽做鞋,幺姑有時也幫幫忙。
一是提高速度,二是學一些技術,使自己的手工更加熟練。
幺姑也是大姑娘了,過不了幾年也會出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