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萤火照空行

關燈
    大松這段時間着單衣,可以跑來跑去,腳穿涼鞋,因為是最熱天六月間<農曆>,這樣清涼着裝,讓人感到舒适。

    弟弟天天睡大覺,吃了睡,睡了吃,睡着了就放在搖籃裡,搖籃挂上小蚊帳,可以防止蚊子叮咬。

    有時弟弟一醒就會哭鬧,大松也學着大人模樣,推動搖籃,弟弟也就不哭了,大松還感覺挺有成就感。

    搖籃下裝有兩個帶竹節的竹筒,可以當搖籃的輪子,微微用力就能搖動。

    有時搖動弟弟還會哭,大松就會告訴去告訴大人,奶奶或幺姑,說弟弟不乖還哭,大人就知道該給小家夥換尿布了,換了尿布舒服了他才不會哭。

    帶小孩特辛苦,一天挨十來次尿布,當時也沒尿不濕,換下的尿布洗了晾幹,輪換使用,天氣好幹得快,如遇連陰雨,長時間不幹,會準備大量尿布片,涼晾一大片,五顔綠色,有點象聯合國升旗一樣的感覺。

     玉米地裡,玉米苗有2米高了,己經背娃娃帶上紅帽子了(長出玉米棒子了),這個時間段人們再給玉米追一次肥,這樣産量會提高20%,玉米葉有鋸齒狀,在旁邊勞作有點螛人,使人皮膚騷癢。

    為了增産增收,大家總是能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這點困難算不了什麼,這可是大夏天了,溫度很高,吹的風也是暖烘烘的,沒有一丁點涼意,大家挑水澆水,施肥,除草,幹的井井有條,一絲不苟。

    為了糧倉增加産量,為了大家的肚皮吃得飽,這些都不算是什麼困難!隊員們真的很辛苦,很努力,他們抽了三天的時間,亮出發,中午吃飯後休息一會兒,天黑才收工,昨早晚氣溫低,稍微涼快的時候,加緊的作業。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分投入一份回報。

    三天時間終于完成了所有的追肥任務。

     各家各戶的李子也都成熟了,從豆大的果子長到鹌鹑蛋這麼大,這麼大的果實經曆了大約三四個月,100天左右,向陽的地方時間短一點,背陰的地方時間長一點,這兩個地方的水果口味也不一樣,光照好的又香又甜,光照弱的又苦又澀,自家人吃李子肯定是選好的,吃選光照時間長的,光照充足的,這種正宗的李子綠,有一股不一樣的清香和甜美。

    李子成熟以後,大家都要想辦法把它變現,變現就是挑到集市上去賣,因為水果也是有季節性的,成熟時大部分都上市了,所以一到街上滿街都是這樣,會供過于求,賣不出去,甚至爛掉。

    勞動人民總是有辦法的,他們就挑着李子去那些沒有李子的地方去挑換糧食,李經理,挑三斤李子,或者說三斤李子換一斤小麥,糧食可以保存,變現也更容易,大家為了盡快出手,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當然,也有李孑需求的人直接背着糧食過來兌換。

    一棵比較大的李子樹可以換小麥200到300斤,小麥一角五分每斤。

    一棵李子樹可收入30元左右。

    還是挺劃算的。

     李子是夏季的水果,成熟的季節主要是在夏季的6-7月份之間。

    不過它的品種較多,花期也很長,所以果期比較長。

    通常在春季4月份就開始成熟上市了,市面上就有售賣的,最晚的要到8月底,這期間都能吃到新鮮的李子。

    其中成熟的時間集中在7月前後,此時是口感最好的時候。

     這段時間,很多喜鵲也到李子樹上來覓食,有一些其他的麻雀小鳥也都來與人們分享這美好的盛宴,它們真的很聰明,它選的全是樹頂上光照最好的李子個頭大,味道甜,品相最好的,因為人們到不了的地方,他們能輕松的到達,别看麻雀雖小,他的功夫可不小。

    人們一般也不與小鳥計較,反正有一些也會掉在地上,鳥兒想吃就讓它吃個夠。

    李樹林的地上也落滿了一些果子,這些果實是熟得比較早的人們又不容易采摘的,就掉在了地上,一些小動物也去覓食,小豬小雞小鴨他們都會到樹下去尋覓李果。

     大松的爺爺也會背上一些李子果去街上或者大路口蹲點賣,那時候的價非常便宜,但大松家的李子品相比較好,味道又甜,比人家的每斤多賣二分錢,當時普遍的價格普通果在每斤一角錢。

    李子樹的好處是不需要專人管理,到季節他就自己開花,自己結果,熟了人們自己去采摘,就可以上市變現。

     生産隊家家戶戶都有李子樹,基本都在各家房前屋後,院壩邊上,這樣方便管理,李子在成熟的時候總有一些人不經主人同意,擅自動乎采摘,大家想辦法防止丢失,在樹下堆上銅針刺,皂角刺,到山上采一些帶刺的植物放在樹下,這樣會起一定的作用。

    主要防止小娃兒去搞,特别是放學了,幾個小朋友一起哄就容易幹順手牽羊的事,雖說是家家都有,采摘别人家的那叫一個刺激,小孩子們天生很淘氣的。

     摘李子也是挺講究的,不象打棗,這個必須摘,李子上面有一層香灰(淡淡的白霧)是新鮮李子的标志,采摘時一定要保護好上面的灰,才有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