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弹棉花
關燈
小
中
大
冬季,天氣冷了,大松又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褲,棉褲是開裆褲,大松年底就滿兩歲了,好在現在可以自己走來走去玩,氣溫低,大松的臉凍得通紅通紅的,大松大松媽媽給大松做了一雙棉鞋,這樣腳就非常暖和松,棉褲是背帶棉褲,這樣穿着比較穩當。
冬天天氣晴朗的時候,社員們要給小麥油菜施追肥,當時的化肥很少,一般使用農家肥,澆灌各家各戶的糞水,使用有機肥料使莊稼長得更快,大松媽媽身懷有孕,有時候就去莊稼地裡薅薅草,做一點比較輕松的活,臘月初七初八,二姑将出嫁,那天将舉辦嫁女酒宴,預計客人将有十來桌。
這已經是農曆冬月了,該做一些準備工作,家裡準備了一頭肥豬,有200多斤,在當時來說已經不算小的了,就是給辦酒宴用的,有時間床單棉被也要準備,棉花被是請彈花匠來彈的,彈花還啊,是專門彈棉花的師傅,手藝非常好,是一個手藝人在附近十裡八鄉,大家都認識,以前專門給達官貴人朝廷命官彈棉花,棉被純是全手工,彈棉花匠,姓許,名紅富,富不富不知道,反正會彈棉花。
當時的一床棉被大概有八斤九斤重,那時的人不懂科學,認為越厚越保暖,太厚了,暖是暖和,但是壓在身上喘不過氣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後來的人們彈棉被一般的就五六斤重,方便攜帶保暖效果好。
彈棉花純屬是手藝活,科技含量也不高,但是人們非常需要它,特别是大冬天,十家八家都有彈棉花,制作新棉被,這樣冬天才夠暖和。
彈棉範先打一個大台,稱六斤棉花,平鋪在台上,就用彈弓在上面反複彈打,使棉花蓬松,不接團,反複敲打兩遍,按照棉被的尺寸,在上面鋪好線,用運盤在線和棉花上來回運動,運盤直徑有兩尺大,是實木做的,一般五公分厚,上面非常光滑,運盤在棉花和線上來回的揉搓,這樣棉線與棉花就粘在一塊兒了,就不會脫落了,一面熨好以後又做另一面,一上午一床棉被就搞好了,現在使用小型機器做一個小時就幹好了。
一般彈棉花需要兩個人,這樣好,有一個幫手,也便于操作。
當時許師傅帶了五六個徒弟,因為當時彈棉花的需求很大,特别是冬天,根本忙不過來,他彈的棉花蓬松,做的棉衣棉褲保暖性也非常好,所以附近很多人都找他彈棉花。
是當地的一塊金字招牌。
後來也申請非遺了。
給二姑彈了兩床棉被作為嫁妝用,自家又彈了兩床,家裡用。
被套床單也去供銷社買回來了,都是大紅色的,非常喜慶。
蚊帳,蚊帳鈎,馬燈,水桶都已準備好。
辦酒的宴席也是在自己家裡,還要推豆腐,這些都要請人幫忙,提前做好準備,不然到時忙不過來,該準備的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給二姑置辦的結婚家具,又全部擦洗了一遍,噴上清漆,這樣家具就更加争光瓦亮,看起來更漂亮。
所有的加起來大概一共有八九擡,當時川北人嫁女都是有家具的,兩個人擡一樣算一擡。
大松的爺爺奶奶泡了20多斤黃豆,被用來做豆腐,碾了100斤
冬天天氣晴朗的時候,社員們要給小麥油菜施追肥,當時的化肥很少,一般使用農家肥,澆灌各家各戶的糞水,使用有機肥料使莊稼長得更快,大松媽媽身懷有孕,有時候就去莊稼地裡薅薅草,做一點比較輕松的活,臘月初七初八,二姑将出嫁,那天将舉辦嫁女酒宴,預計客人将有十來桌。
這已經是農曆冬月了,該做一些準備工作,家裡準備了一頭肥豬,有200多斤,在當時來說已經不算小的了,就是給辦酒宴用的,有時間床單棉被也要準備,棉花被是請彈花匠來彈的,彈花還啊,是專門彈棉花的師傅,手藝非常好,是一個手藝人在附近十裡八鄉,大家都認識,以前專門給達官貴人朝廷命官彈棉花,棉被純是全手工,彈棉花匠,姓許,名紅富,富不富不知道,反正會彈棉花。
當時的一床棉被大概有八斤九斤重,那時的人不懂科學,認為越厚越保暖,太厚了,暖是暖和,但是壓在身上喘不過氣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後來的人們彈棉被一般的就五六斤重,方便攜帶保暖效果好。
彈棉花純屬是手藝活,科技含量也不高,但是人們非常需要它,特别是大冬天,十家八家都有彈棉花,制作新棉被,這樣冬天才夠暖和。
彈棉範先打一個大台,稱六斤棉花,平鋪在台上,就用彈弓在上面反複彈打,使棉花蓬松,不接團,反複敲打兩遍,按照棉被的尺寸,在上面鋪好線,用運盤在線和棉花上來回運動,運盤直徑有兩尺大,是實木做的,一般五公分厚,上面非常光滑,運盤在棉花和線上來回的揉搓,這樣棉線與棉花就粘在一塊兒了,就不會脫落了,一面熨好以後又做另一面,一上午一床棉被就搞好了,現在使用小型機器做一個小時就幹好了。
一般彈棉花需要兩個人,這樣好,有一個幫手,也便于操作。
當時許師傅帶了五六個徒弟,因為當時彈棉花的需求很大,特别是冬天,根本忙不過來,他彈的棉花蓬松,做的棉衣棉褲保暖性也非常好,所以附近很多人都找他彈棉花。
是當地的一塊金字招牌。
後來也申請非遺了。
給二姑彈了兩床棉被作為嫁妝用,自家又彈了兩床,家裡用。
被套床單也去供銷社買回來了,都是大紅色的,非常喜慶。
蚊帳,蚊帳鈎,馬燈,水桶都已準備好。
辦酒的宴席也是在自己家裡,還要推豆腐,這些都要請人幫忙,提前做好準備,不然到時忙不過來,該準備的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給二姑置辦的結婚家具,又全部擦洗了一遍,噴上清漆,這樣家具就更加争光瓦亮,看起來更漂亮。
所有的加起來大概一共有八九擡,當時川北人嫁女都是有家具的,兩個人擡一樣算一擡。
大松的爺爺奶奶泡了20多斤黃豆,被用來做豆腐,碾了1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