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快乐童年

關燈
    大松生來條件比一般人都好!爺爺,奶奶,二姑,幺姑,加上爸媽,一家七口人,也算一大家庭。

    滿月酒後,剛好是初春二月,天氣晴好,氣溫回升轉暖,大松也就不用大白天躺被窩了,常常出來哂曬太陽,見見日光,哂哂更健康。

    大松的卧具不少,當然不象現代的嬰兒床。

    那時的嬰兒設備全手工打造, 1.籮鬥(籮筐)全是竹編,有的用背簍代替,先在籮筐中鋪上幹淨的稻草,厚厚的一層,再鋪上幹淨的舊布或舊衣服,再放上小棉被,這樣又暖和,又幹淨,再給小孩包上尿布,外用小棉被包好捆緊,再把小孩放在搞好的籮筐中,一個完美的卧具就弄好了,嬰兒有時愛哭叫,可以搖一搖籮筐就不哭了,籮筐底部寬,高放隻有30多公分,所以不易翻滾,用起來很穩,是家家放娃的神器。

     2.還有就是搖籃,川北搖籃與電影中的搖籃完全不一樣,《啊搖籃》電影中的搖籃是北方的叫法,實際就一對方筐子,大型牲畜托在背上一邊放一個,是一種較好的運輸工具,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地方,那就是最方便快捷而且省力的交通工具,無記上坡下坎,田間小道,崎岖山路,這種運輸工具都能勝任,一百公裡就幾把青草,這青草有的是飼養員提供,自己去野外割草,有的地方水草豐富,把動物放在那兒證他自個兒搞掂,還省了人力。

    動物糞便是天然肥料,絕對綠色無公害。

    川北搖籃純手工制作,選材考究,必須選用一年以上的篁竹(專做家用竹器的),高大,筆直,這種竹子硬度适中易加工,器物易成型。

    韌性好,耐用,失水(幹)後不會脆斷,使用時間比其他竹編更好用!川北嬰兒搖籃長度一米,寬35一48公分,高15到20公分,搖籃裡鋪上稻草,放上竹席,這個簡易的睡具就弄好了,下面放上兩竹管,這樣便于移動,也可以搖動更容易哄小孩入睡。

     嬰兒六七個月後睡搖籃的時間就更多了,其實就是一嬰兒床,現在這種竹編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

    當時本村六個生産隊,隻有我們這生産隊的村民有手藝,喜歡相互學習,編造一些竹器,常用的竹篩。

    家裡的農用工具,撮箕,箥箕,pu籃(超大箥箕,直徑二米多),竹樓,竹箕,竹席,應有盡有,背簍,竹肩,竹書架,筷子簍,麻線籃(針線簍),提籃,竹門,竹籬笆,竹子大有用處,每家每戶都有竹林,每家有半畝左右,反正夠自家用,多于的竹子就用來編竹器,比如蒸籠,竹鍋蓋,全是用竹子編的,可以拿到集市換錢,補貼一下家用!大人們幹完農活,晚上就編竹器,這樣就有了活錢,冬天就編肉簍子,專搞包裝臘肉的,當時也沒紙箱,就用竹筐裝,用現代的話說,綠色環保,無污染!一天能編一兩個,每個一元八毛錢,可以掙3元6,當時來說己經很高了,教師工資用薪才30元,竹子山上長的,就不計成本,自己動動手而以,所以本隊的村民基本有零花錢,比其它隊過得好一些。

    其它生産隊都誇我們隊的人聰明能幹。

    天晴,幹農活,下雨天編竹器搞收入。

    其他生産隊的人下雨天就打牌,玩撲克,白白浪費時間。

    所以就窮得比較自然,相互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