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绣云府

關燈
    果然沒幾天時間,季安的任命就已經下來了,大乾江淮省繡雲府知府。

     說起這個繡雲府,在大乾那也是相當的有名,被稱為是三江都彙,錦繡雲城,曆朝曆代那都是繁華中的繁華之地。

     甚至在行政級别上,别的府的知府都是正五品,而這繡雲府的知府還要比其他知府高上半級,為從四品。

     不知多少詩人豪客在這裡留下了醉人篇章,大乾當初的詩聖曾寫詞贊誦。

     錦繡雲城,三江都會,繡雲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雲樹繞堤沙。

    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樂無涯。

     當時被傳為絕唱,而繡雲府之所以這麼有名,一是由于繡雲府地處三江通道,交通便捷,為商貿中心。

     二來則是由于繡雲府盛産雲繡,此繡乃是大乾一絕,不隻是大乾,連周圍幾國都是供不應求,所以繡雲府的商貿也非常發達。

     之後第三點則是繡雲府的人,繡雲府的女子之漂亮也被稱為繡雲雙絕之一,甚至大乾皇宮裡,都還有幾位繡雲府的妃子。

     但是這麼個地方,又是怎麼落到人人躲避,不敢赴任的呢。

     其實這也是三年前埋下的禍根,當初譚志同百日變法裡,就有阻止江南改稻為桑,清查田畝這一項,不過後來結果自然是大家都知道。

     自從那之後,絲綢商也是愈發肆無忌憚,三年時間,繡雲府裡居然看不到幾畝田地,所有的田地都種上了桑田。

     剛開始的時候自然是一片喜樂融融,百姓們拿着絲綢商給的錢,種着桑樹,比之前種田賺的還多。

     結果随着後來種桑的人越來越多,直到最後所有人都開始種桑的時候,老百姓發現不對勁了。

     米價開始越來越貴,而且外面的米商還進不來。

    到最後百姓們都開始吃不飽飯了,但是自己又跟絲綢商簽好了協議,不能種稻田。

     到最後不得已之下隻得将田地賣給了絲綢商,變成了流民,最後要麼到了絲綢商那裡做佃戶,要麼在繡雲城做工,勉強度日。

     而随着大乾這幾年的災害,商貿收到的打擊也很厲害,繡雲城這個三江都會也慢慢沒了往日的氣息。

     最讓繡雲府百姓絕望的還是今年年初以來,繡雲府大量的雨水,與洪災,更是讓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數。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地的官府與士紳居然還沒有救濟百姓的想法,反而趁此機會落井下石,低價收購百姓的田地。

     封鎖外面往繡雲府的糧道,短短半個月時間,就餓死了幾十萬人,到最後激起了民變,上任繡雲府知府被殺,據說腦袋都被災民煮了。

     後來據說民變暫時被壓下去了,但是這個燙手山芋也沒人敢接了,誰知道會不會去就被人又摘了腦袋。

     季安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而且如今那邊水氣彌漫,正合了自己五行水氣的修行之道,季安自然得走一趟。

     這幾天時間,季安跟王翠蘭等幾人處理完了應天府的事,一群人便包了一艘船一路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