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拼的就是脑子快
關燈
小
中
大
林攸宜面露溫柔淺笑,滿含情誼地看着坐在上首意氣風發的李端錦,忽然想起他曾提過,為了駁回大臣們勸他不親自迎親,他和文武百官當庭辯論,最後氣昏兩位老臣。
林攸宜能想象到那時候的李端錦,也一定如今日這般胸有成竹、有理有據。
情感充斥心間,回想起進宮來的五年,她從一開始的棄情絕愛,到後來慢慢接受李端錦,而今日,她更喜歡他了。
林攸宜也恍然大悟,是啊,她不僅是皇後,也是他的戰友。
待朝臣散了,回到寝宮,李端錦看着不顧他人眼光,急切環住他的林攸宜,感受到了她熱切的心情。
安多等人識趣地退下。
“怎麼了?”李端錦問。
林攸宜更加大膽,跳到李端錦身上,雙手環住他修長的脖頸,雙腿夾住他的腰,整個人都挂到了李端錦身上,“臣妾聽到了。
” “陛下在大殿上說妻子的那番話,臣妾真的好喜歡。
” 這三年,林攸宜偶爾會有情緒格外外露的時候,比如那一年及笄禮當晚向李端錦主動邀寵,這一次主動擁抱。
但這隻是她此刻特别感動。
李端錦一直都很清楚林攸宜的脾性,感動她容易,但想要走進她的内心很難,倔強的蚌殼,給點甜頭就張一次嘴。
從剛進宮時的拒絕到現在會主動表白“喜歡”,蚌殼的殼在他持續的攻勢下慢慢張開,但……還不夠。
李端錦深吸了口氣,緊緊壓抑住心頭的沖動,“朕也很高興,先下來。
” “不要。
”林攸宜覺得他們之間應該要有突破了,如果是李端錦受了歐陽明月那件事情的影響,就更應該刺激幫他恢複。
李端錦眼眸深沉,抱着林攸宜直往寝室而去。
一個旋轉,林攸宜被李端錦輕輕置于床上,緊接着,李端錦的唇便印在了林攸宜的唇上,一番狠狠的“蹂躏”,林攸宜已是鬓發散亂,臉頰羞紅。
“先收點利錢。
”李端錦意味深長地說,“朕的好皇後還得好好鍛煉。
” 林攸宜長歎,都還沒進入主題,林攸宜就已經難以承受,若當真真槍實戰,她會不會三天下不來床?林攸宜想。
回以李端錦的是林攸宜肚子咕咕的叫聲。
待兩人整理好出來用膳,林攸宜提起了正事。
她從兩位兄長那得知,攸縣傳出皇後引起這百年難遇的大雨的謠言定是有人背後操縱,現在她要想辦法破除這個謠言。
“陛下,臣妾認為制止謠言的最好方式就是以朝廷名義将真相傳進民間,有了正規渠道的消息,謠言自然不攻自破。
” 李端錦擡眸緊緊盯着林攸宜,很是驚喜,“皇後想如何做?” “臣妾想仿照奏折的形式,出一本關于大同政策治理的冊子,這種冊子可以将陛下想對百姓講的話,還有對各個區域的謀劃、策略都列在上面,百姓們自然相信陛下。
” 李端錦眸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贊賞,林攸宜才引出個話頭子,李端錦心中就已然有了思路,但還是順着話題道,“要推廣到地方,人力、财力、物力得要投入不少。
” 雖然這幾年國庫充盈,但今年這場雨災消耗了不少,後續還要撥款重建,不宜過多動用國庫存銀。
關于這一點,林攸宜也想過,“冊子可以以一個銅闆一份的價格收取,咱們大同各個地方都有書院,書院的學子可以抄寫冊子,驿站可以負責運送冊子,隻需各地方招些賣冊子的人員即可,而這些人員則可以從殘疾人士、乞讨者等需要救濟的人員裡面安排。
” 調動書院力量,讓書院學子第一時間掌握大同政治方針,這些學子定樂意抄寫,再将這項事務與學生的表現挂鈎,再定期收集學子們
林攸宜能想象到那時候的李端錦,也一定如今日這般胸有成竹、有理有據。
情感充斥心間,回想起進宮來的五年,她從一開始的棄情絕愛,到後來慢慢接受李端錦,而今日,她更喜歡他了。
林攸宜也恍然大悟,是啊,她不僅是皇後,也是他的戰友。
待朝臣散了,回到寝宮,李端錦看着不顧他人眼光,急切環住他的林攸宜,感受到了她熱切的心情。
安多等人識趣地退下。
“怎麼了?”李端錦問。
林攸宜更加大膽,跳到李端錦身上,雙手環住他修長的脖頸,雙腿夾住他的腰,整個人都挂到了李端錦身上,“臣妾聽到了。
” “陛下在大殿上說妻子的那番話,臣妾真的好喜歡。
” 這三年,林攸宜偶爾會有情緒格外外露的時候,比如那一年及笄禮當晚向李端錦主動邀寵,這一次主動擁抱。
但這隻是她此刻特别感動。
李端錦一直都很清楚林攸宜的脾性,感動她容易,但想要走進她的内心很難,倔強的蚌殼,給點甜頭就張一次嘴。
從剛進宮時的拒絕到現在會主動表白“喜歡”,蚌殼的殼在他持續的攻勢下慢慢張開,但……還不夠。
李端錦深吸了口氣,緊緊壓抑住心頭的沖動,“朕也很高興,先下來。
” “不要。
”林攸宜覺得他們之間應該要有突破了,如果是李端錦受了歐陽明月那件事情的影響,就更應該刺激幫他恢複。
李端錦眼眸深沉,抱着林攸宜直往寝室而去。
一個旋轉,林攸宜被李端錦輕輕置于床上,緊接着,李端錦的唇便印在了林攸宜的唇上,一番狠狠的“蹂躏”,林攸宜已是鬓發散亂,臉頰羞紅。
“先收點利錢。
”李端錦意味深長地說,“朕的好皇後還得好好鍛煉。
” 林攸宜長歎,都還沒進入主題,林攸宜就已經難以承受,若當真真槍實戰,她會不會三天下不來床?林攸宜想。
回以李端錦的是林攸宜肚子咕咕的叫聲。
待兩人整理好出來用膳,林攸宜提起了正事。
她從兩位兄長那得知,攸縣傳出皇後引起這百年難遇的大雨的謠言定是有人背後操縱,現在她要想辦法破除這個謠言。
“陛下,臣妾認為制止謠言的最好方式就是以朝廷名義将真相傳進民間,有了正規渠道的消息,謠言自然不攻自破。
” 李端錦擡眸緊緊盯着林攸宜,很是驚喜,“皇後想如何做?” “臣妾想仿照奏折的形式,出一本關于大同政策治理的冊子,這種冊子可以将陛下想對百姓講的話,還有對各個區域的謀劃、策略都列在上面,百姓們自然相信陛下。
” 李端錦眸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贊賞,林攸宜才引出個話頭子,李端錦心中就已然有了思路,但還是順着話題道,“要推廣到地方,人力、财力、物力得要投入不少。
” 雖然這幾年國庫充盈,但今年這場雨災消耗了不少,後續還要撥款重建,不宜過多動用國庫存銀。
關于這一點,林攸宜也想過,“冊子可以以一個銅闆一份的價格收取,咱們大同各個地方都有書院,書院的學子可以抄寫冊子,驿站可以負責運送冊子,隻需各地方招些賣冊子的人員即可,而這些人員則可以從殘疾人士、乞讨者等需要救濟的人員裡面安排。
” 調動書院力量,讓書院學子第一時間掌握大同政治方針,這些學子定樂意抄寫,再将這項事務與學生的表現挂鈎,再定期收集學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