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家乡巨变
關燈
小
中
大
春天到了,這已經是一九五八年了。
我兩歲多了,由于我在七八個月的時候,生大瘡,得了一場大病,身體一直虛弱,還不會走路。
這時,身體強壯一些了,開始學邁步了,俺娘每天一有空就把我抱到屋外,在俺家大門口老楊樹底下,樹蔭的地方讓我學邁步。
山東這個地方教孩子學邁步不叫邁步,叫朝步,就是向前走的意思。
那幾天村裡剛成立初級社,上級又來人叫改成高級社,叫大躍進,搞得人們不知道怎麼好了,農活也沒人張羅幹了,俺娘就在家裡教我學朝步了。
每天,教我學邁步,都是俺娘從我的身後用兩隻手架着我,叫我二哥或者大哥在我前面拿個晃啷來逗試我,引我去拿,向前走。
俺娘這樣安排,吸引我去拿,去拿就得往前走,有時我隻顧得伸手去拿晃啷了,腳邁步就失控了,摔了個大跟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大家笑,我也跟着笑。
我娘教我學邁步時,村裡的人路過時看到我,也常常停下了看熱鬧。
有的還問我娘我是哪個小孩,是老幾?俺娘就告訴他們是小三,他們聽了往往很驚訝。
說:“啊!是三呀?長瘡的病好了,沒想到,幾個月沒見,三出息這樣了。
俺學邁步,不長時間,就會蹒跚地走路了,俺娘非常高興。
到了五八年三月間,俺娘又為我生了個小弟弟。
這時,我家已經是七口人了。
俺爺這一年很忙,怎麼幹,也跟不上形勢了,常常挨上級批評。
氣得俺爺晚上和俺爹直唠叨。
俺爹說俺爺,你歲數大了,不行你就别幹了,别當那村長了。
俺爺說,我不當村長了,前年跑水時才成立互助組,去年就把互助組合成初級社,初級社剛成立幾天,就說落後了,叫再變成高級社。
這幾天,有說落後了,全國已經開始成立人民公社了,魏灣也叫人民公社了。
叫村都改成大隊,大隊裡還得分成小隊。
這不是換湯不換藥嗎?合一塊分了,分了再合成一塊,再分了。
“爹,不挨批評就好,人家上級叫你咋幹你就咋幹吧。
”俺娘說道。
“爺,我給你說,俺學校都搞大躍進了,老師給俺們念報紙了,報紙上說:1958年2月2日中央在南甯召開會議,提出全國都要大躍進,工業建設和工業生産要大躍進,農業生産要大躍進,文教衛生要大躍進。
”國家好了,要騰飛了。
“就是嘞,爹,國家要建設好,都大躍進了,要飛了。
那咱馬樓也得跟着國家飛呀。
” 第二天,上級工作隊又來了,來了就叫俺爺拿出馬樓村成立大隊的方案來。
俺爺說,有方案了,馬樓叫馬樓大隊了,大隊也劃開了,分三個小隊。
上級派來工作組,老邢,一聽,就說,這就對了。
形勢的需要,下級要服從上級。
接着就說俺爺,你要早點這麼認識,還何必挨批評呢。
接着,就講了一大通。
老邢講完就走了。
第三天,俺村又來人了,一來就是好幾個。
來了,那頭頭,也不給俺爺介紹他姓啥,是啥官,就叫俺爺喊人來開大會。
俺爺說那我就給你們叫村民去。
來的人一聽,就批評俺爺。
說俺爺,老馬呀,你什麼時候思想能進步呢?能跟上全國的形勢呢?現在,人家都叫社員了,你還叫村民呢?來的這個官給俺爺批評了一大通,批的大家都笑了。
那些日子,就那樣,誰來了都是開大會,都是講一通,都是說上級的新精神,都是喊大躍進,都是叫生産隊組織大家搞大生産。
結果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
人們白天幹活,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就這樣工作組還嫌幹的慢。
等到了晚上就領着大家學習,學習什麼大躍進,學習八大二次會議精神:“鼓足幹勁,力争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 開始,大家對學習還是很認真的,可以說人人都盼望着學習。
幹勁也是很足的。
那時都叫革命幹勁。
大家對“革命”這個詞很幹興趣。
不光做什麼,或者說什麼話,往往都願帶革命這個詞。
在說誰的思想好時,就說他的革命精神,在說某人幹活肯出力就說他有革命幹勁,在說誰家在抗日戰争或解放戰争中有幾個人參加了就說是革命家庭,說大躍進就說是一場革命。
就是對誰能上班了,就說參加革命工作了。
那時的人,一天誰要是說話能帶上幾個“革命”這個詞就顯得思想很進步。
在我學朝步走路時,看熱鬧的年輕人都說我學革命步了,他們看我會咿咿呀呀地學說話了,就逗試我是不是哼哼革命歌曲呢? 6月8、9号了,開始收小麥了,人們白天幹了一天活,傍晚還去隊裡學習。
那叫為革命而學習,學習革命文件。
每天晚上在學習完革命文件,工作組還讓社員們去地裡參加革命勞動——翻地,翻麥茬。
的确,在開始時人們的革命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大家都受不住了。
你想呀,人白天都幹了十五六個小時了,到晚上還去學習,再到地裡勞動能行嗎?結果弄得人們開始出工不出力了。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到了晚上,到了地裡,人們的眼睛就盯着領導,領導在,翻地,就裝着翻,還假裝着很用勁,幹那麼一小會兒。
等着領導走了,就在地裡躺着呼呼睡上大覺了。
工作組的人,為了要政績,也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天了,就是追着大家幹活。
時間長了,工作組的人也受不了呀,他們受不了,他們就換班看着大家。
工作組的人看着大家,大家也搞人換班看着他們。
等着他們來了,大家就裝模作樣地幹起活來,等着工作組人走了,大家就在那說笑話,或者睡覺。
村民叫社員了。
這種稱呼,一開始大家還是很喜歡的。
但人們對這種疲勞的勞動方式,漸漸地有了情緒。
在人們對這樣的勞動方式還沒弄明白時,縣裡、公社又在村裡調人去修水庫了。
開始公社來人還叫我們馬樓村抽調人去什麼地方修水庫呢?我爹又被調去了呢。
不久,俺爹回來了,這次回來,知道了不少奇事兒,講什麼張莊,李胡同村那兒把村的人都牽走了,房子都給拆了,拆下房子的磚和瓦都用去修大堤了。
我爹說他還參加了扒房拆牆,說扒房時有的人家就是不肯走,氣得嗷嗷叫。
當時我爹講這我娘也就是聽一聽,也沒往心裡去,對于我們小孩子們就更不當一回事了。
可是,沒過幾天,我們馬樓也叫動遷了。
有一天下午,我爺從公社回來了,我爺對俺爹俺娘說,可不好了,這一冬天往地裡推的糞,這一春天種的莊稼都白種了。
我呀,在位彎集公社開會了,馬上,我們這就要修水庫了,我們就得搬走了。
“搬走,往哪搬呀,這一大家子人家?”俺娘問道。
“這就不好說了,現在上級給我們這村長開會了,先叫我們知道,告訴我們心裡先有個準備;回到村裡先别給老百姓講,怕出亂子。
說是等縣裡派來人再說吧。
估計也用不了幾天了。
” “爹,修水庫?那咱這修多大的水庫呀?叫什麼水庫呀?”大哥問道。
“嗨,你問我,我問誰去?”爹說道。
“那兒,前幾天,公社不是叫你們十幾個人去張莊修水庫了嗎?你還說了呢,叫什麼水庫了”二哥說道。
“哦,好像叫什麼太行堤水庫。
爹,你在公社開會,聽說叫啥水庫了嗎?”俺爹說道。
“叫什麼水庫,公社的領導還說不上來呢。
有個縣裡水利局的人說了,叫什麼太行堤水庫了。
說是從河南蘭考縣那邊修過來的。
”俺爺說道。
“啊,爺,怎麼水庫,還是從河南修過來的呀?咱這曹縣不是山東省的嗎?也不歸河南管呀?”大哥問道。
“啊,曹縣是山東的,在大會上,那水利局的人說了,為了治理黃河,這水庫還是1955年河南省和山東省政府,兩省向中央提的建議,打的報告,要修這個水庫的。
說是要治理黃河泛濫,治理沙丘,治理這鹽堿地;要儲水,要灌溉,還要利用黃河水發電。
要解決開封、商丘、菏澤三地區灌溉用水問題。
”俺爺說道。
“哦,還這麼複雜呀、”大哥說道。
“複雜,那個人還說了,根據河南山東兩省打的報告,國家水利部制定了黃河綜合治理遠景規劃。
他還說在1955年國家召開的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就通過了這個黃河綜合治理遠景規劃。
”俺爺說道。
“啊,那爹,這個水庫還是國家批的呢?”俺爹問道。
“啊,那有個負責技術的還說呢,這水庫修時是一段一段修,從河南蘭考往這修,一個水庫都是二十裡地長,三四裡地寬;說這個水庫要修好了,能儲黃河的水十幾億立方米。
”俺爺說道。
“好啊,這是好事呀,有這水庫,以後就不愁種莊稼旱了,也不怕黃河泛濫了。
”俺爹說道。
“好,好,好是好,誰說不好了?可是就是叫咱搬家,把家搬走就不好了。
”俺娘說道。
“就是啊,我在那開着會,心裡就犯心事了?咱這馬樓這二百多戶,就有一千二百多人。
咱都在這住幾百年了。
你看咱家這四合院,都建的這麼好,舍得搬嗎?再說了,咱們馬樓是咱姓馬的建的村莊,你知道嗎?咱們的老家是山西的,是山西洪洞縣老鸹窩大槐樹的,當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是元朝大将徐達把咱們的老鸹窩的人硬遷移來的。
那時,戰争,打仗,弄到這山東沒有人煙地方來。
元朝遷移我們是來戍邊,來這農墾種地。
我們的祖先在這立足,建村,繁衍生息,一代一代,發展到到現在,在這住的好好的,現在就這麼讓走呀?老祖宗的墳墓都在這,可是一走就沒了?到時候給老祖宗祭祀燒把紙都沒個地方,這可怎麼辦呀?”俺爺說道,俺爺說着,就蹲在
我兩歲多了,由于我在七八個月的時候,生大瘡,得了一場大病,身體一直虛弱,還不會走路。
這時,身體強壯一些了,開始學邁步了,俺娘每天一有空就把我抱到屋外,在俺家大門口老楊樹底下,樹蔭的地方讓我學邁步。
山東這個地方教孩子學邁步不叫邁步,叫朝步,就是向前走的意思。
那幾天村裡剛成立初級社,上級又來人叫改成高級社,叫大躍進,搞得人們不知道怎麼好了,農活也沒人張羅幹了,俺娘就在家裡教我學朝步了。
每天,教我學邁步,都是俺娘從我的身後用兩隻手架着我,叫我二哥或者大哥在我前面拿個晃啷來逗試我,引我去拿,向前走。
俺娘這樣安排,吸引我去拿,去拿就得往前走,有時我隻顧得伸手去拿晃啷了,腳邁步就失控了,摔了個大跟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大家笑,我也跟着笑。
我娘教我學邁步時,村裡的人路過時看到我,也常常停下了看熱鬧。
有的還問我娘我是哪個小孩,是老幾?俺娘就告訴他們是小三,他們聽了往往很驚訝。
說:“啊!是三呀?長瘡的病好了,沒想到,幾個月沒見,三出息這樣了。
俺學邁步,不長時間,就會蹒跚地走路了,俺娘非常高興。
到了五八年三月間,俺娘又為我生了個小弟弟。
這時,我家已經是七口人了。
俺爺這一年很忙,怎麼幹,也跟不上形勢了,常常挨上級批評。
氣得俺爺晚上和俺爹直唠叨。
俺爹說俺爺,你歲數大了,不行你就别幹了,别當那村長了。
俺爺說,我不當村長了,前年跑水時才成立互助組,去年就把互助組合成初級社,初級社剛成立幾天,就說落後了,叫再變成高級社。
這幾天,有說落後了,全國已經開始成立人民公社了,魏灣也叫人民公社了。
叫村都改成大隊,大隊裡還得分成小隊。
這不是換湯不換藥嗎?合一塊分了,分了再合成一塊,再分了。
“爹,不挨批評就好,人家上級叫你咋幹你就咋幹吧。
”俺娘說道。
“爺,我給你說,俺學校都搞大躍進了,老師給俺們念報紙了,報紙上說:1958年2月2日中央在南甯召開會議,提出全國都要大躍進,工業建設和工業生産要大躍進,農業生産要大躍進,文教衛生要大躍進。
”國家好了,要騰飛了。
“就是嘞,爹,國家要建設好,都大躍進了,要飛了。
那咱馬樓也得跟着國家飛呀。
” 第二天,上級工作隊又來了,來了就叫俺爺拿出馬樓村成立大隊的方案來。
俺爺說,有方案了,馬樓叫馬樓大隊了,大隊也劃開了,分三個小隊。
上級派來工作組,老邢,一聽,就說,這就對了。
形勢的需要,下級要服從上級。
接着就說俺爺,你要早點這麼認識,還何必挨批評呢。
接着,就講了一大通。
老邢講完就走了。
第三天,俺村又來人了,一來就是好幾個。
來了,那頭頭,也不給俺爺介紹他姓啥,是啥官,就叫俺爺喊人來開大會。
俺爺說那我就給你們叫村民去。
來的人一聽,就批評俺爺。
說俺爺,老馬呀,你什麼時候思想能進步呢?能跟上全國的形勢呢?現在,人家都叫社員了,你還叫村民呢?來的這個官給俺爺批評了一大通,批的大家都笑了。
那些日子,就那樣,誰來了都是開大會,都是講一通,都是說上級的新精神,都是喊大躍進,都是叫生産隊組織大家搞大生産。
結果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
人們白天幹活,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就這樣工作組還嫌幹的慢。
等到了晚上就領着大家學習,學習什麼大躍進,學習八大二次會議精神:“鼓足幹勁,力争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 開始,大家對學習還是很認真的,可以說人人都盼望着學習。
幹勁也是很足的。
那時都叫革命幹勁。
大家對“革命”這個詞很幹興趣。
不光做什麼,或者說什麼話,往往都願帶革命這個詞。
在說誰的思想好時,就說他的革命精神,在說某人幹活肯出力就說他有革命幹勁,在說誰家在抗日戰争或解放戰争中有幾個人參加了就說是革命家庭,說大躍進就說是一場革命。
就是對誰能上班了,就說參加革命工作了。
那時的人,一天誰要是說話能帶上幾個“革命”這個詞就顯得思想很進步。
在我學朝步走路時,看熱鬧的年輕人都說我學革命步了,他們看我會咿咿呀呀地學說話了,就逗試我是不是哼哼革命歌曲呢? 6月8、9号了,開始收小麥了,人們白天幹了一天活,傍晚還去隊裡學習。
那叫為革命而學習,學習革命文件。
每天晚上在學習完革命文件,工作組還讓社員們去地裡參加革命勞動——翻地,翻麥茬。
的确,在開始時人們的革命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大家都受不住了。
你想呀,人白天都幹了十五六個小時了,到晚上還去學習,再到地裡勞動能行嗎?結果弄得人們開始出工不出力了。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到了晚上,到了地裡,人們的眼睛就盯着領導,領導在,翻地,就裝着翻,還假裝着很用勁,幹那麼一小會兒。
等着領導走了,就在地裡躺着呼呼睡上大覺了。
工作組的人,為了要政績,也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天了,就是追着大家幹活。
時間長了,工作組的人也受不了呀,他們受不了,他們就換班看着大家。
工作組的人看着大家,大家也搞人換班看着他們。
等着他們來了,大家就裝模作樣地幹起活來,等着工作組人走了,大家就在那說笑話,或者睡覺。
村民叫社員了。
這種稱呼,一開始大家還是很喜歡的。
但人們對這種疲勞的勞動方式,漸漸地有了情緒。
在人們對這樣的勞動方式還沒弄明白時,縣裡、公社又在村裡調人去修水庫了。
開始公社來人還叫我們馬樓村抽調人去什麼地方修水庫呢?我爹又被調去了呢。
不久,俺爹回來了,這次回來,知道了不少奇事兒,講什麼張莊,李胡同村那兒把村的人都牽走了,房子都給拆了,拆下房子的磚和瓦都用去修大堤了。
我爹說他還參加了扒房拆牆,說扒房時有的人家就是不肯走,氣得嗷嗷叫。
當時我爹講這我娘也就是聽一聽,也沒往心裡去,對于我們小孩子們就更不當一回事了。
可是,沒過幾天,我們馬樓也叫動遷了。
有一天下午,我爺從公社回來了,我爺對俺爹俺娘說,可不好了,這一冬天往地裡推的糞,這一春天種的莊稼都白種了。
我呀,在位彎集公社開會了,馬上,我們這就要修水庫了,我們就得搬走了。
“搬走,往哪搬呀,這一大家子人家?”俺娘問道。
“這就不好說了,現在上級給我們這村長開會了,先叫我們知道,告訴我們心裡先有個準備;回到村裡先别給老百姓講,怕出亂子。
說是等縣裡派來人再說吧。
估計也用不了幾天了。
” “爹,修水庫?那咱這修多大的水庫呀?叫什麼水庫呀?”大哥問道。
“嗨,你問我,我問誰去?”爹說道。
“那兒,前幾天,公社不是叫你們十幾個人去張莊修水庫了嗎?你還說了呢,叫什麼水庫了”二哥說道。
“哦,好像叫什麼太行堤水庫。
爹,你在公社開會,聽說叫啥水庫了嗎?”俺爹說道。
“叫什麼水庫,公社的領導還說不上來呢。
有個縣裡水利局的人說了,叫什麼太行堤水庫了。
說是從河南蘭考縣那邊修過來的。
”俺爺說道。
“啊,爺,怎麼水庫,還是從河南修過來的呀?咱這曹縣不是山東省的嗎?也不歸河南管呀?”大哥問道。
“啊,曹縣是山東的,在大會上,那水利局的人說了,為了治理黃河,這水庫還是1955年河南省和山東省政府,兩省向中央提的建議,打的報告,要修這個水庫的。
說是要治理黃河泛濫,治理沙丘,治理這鹽堿地;要儲水,要灌溉,還要利用黃河水發電。
要解決開封、商丘、菏澤三地區灌溉用水問題。
”俺爺說道。
“哦,還這麼複雜呀、”大哥說道。
“複雜,那個人還說了,根據河南山東兩省打的報告,國家水利部制定了黃河綜合治理遠景規劃。
他還說在1955年國家召開的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就通過了這個黃河綜合治理遠景規劃。
”俺爺說道。
“啊,那爹,這個水庫還是國家批的呢?”俺爹問道。
“啊,那有個負責技術的還說呢,這水庫修時是一段一段修,從河南蘭考往這修,一個水庫都是二十裡地長,三四裡地寬;說這個水庫要修好了,能儲黃河的水十幾億立方米。
”俺爺說道。
“好啊,這是好事呀,有這水庫,以後就不愁種莊稼旱了,也不怕黃河泛濫了。
”俺爹說道。
“好,好,好是好,誰說不好了?可是就是叫咱搬家,把家搬走就不好了。
”俺娘說道。
“就是啊,我在那開着會,心裡就犯心事了?咱這馬樓這二百多戶,就有一千二百多人。
咱都在這住幾百年了。
你看咱家這四合院,都建的這麼好,舍得搬嗎?再說了,咱們馬樓是咱姓馬的建的村莊,你知道嗎?咱們的老家是山西的,是山西洪洞縣老鸹窩大槐樹的,當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是元朝大将徐達把咱們的老鸹窩的人硬遷移來的。
那時,戰争,打仗,弄到這山東沒有人煙地方來。
元朝遷移我們是來戍邊,來這農墾種地。
我們的祖先在這立足,建村,繁衍生息,一代一代,發展到到現在,在這住的好好的,現在就這麼讓走呀?老祖宗的墳墓都在這,可是一走就沒了?到時候給老祖宗祭祀燒把紙都沒個地方,這可怎麼辦呀?”俺爺說道,俺爺說着,就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