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改革初行,风云暗涌

關燈
    協同戶部官員,深入京城周邊鄉村,推廣高産農作物。

     他手把手教農民種植玉米、紅薯和土豆,講解合理密植和輪作休耕的好處。

     農民們起初半信半疑,但看到林宇親自下地示範,又承諾若種植失敗給予補償,便紛紛嘗試。

     商業改革卻遭遇了重重阻力。

     京城中一些富商巨賈,長期享受着舊有稅收制度的便利,聽聞要廢除苛捐雜稅并設立商業管理機構,聯合起來向朝廷施壓。

     他們買通部分官員,在朝堂上對林宇的改革方案百般阻撓。

     在一次朝堂議事中,一位受富商賄賂的官員站出來,義正言辭地指責道:“林侍郎,你這商業改革,看似為了促進商業發展,實則是擾亂市場秩序。

     廢除現有稅收,國家财政從何而來? 設立管理機構,不過是多了些盤剝商人的手段。

    ” 林宇鎮定自若,反駁道:“大人此言差矣。

     不合理的苛捐雜稅讓商人畏縮不前,商業難以繁榮。

     規範市場、保護商人權益,才能吸引更多人投身商業,交易量增大,稅收自然會增加。

     設立管理機構,是為了營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而非盤剝。

    ” 盡管林宇據理力争,但改革的反對聲仍此起彼伏。

     回到府邸,林宇疲憊地坐在椅子上,周銘前來探望,見他愁眉不展,安慰道:“林兄弟,改革本就艱難,這些阻力在意料之中。

     隻要堅持下去,定能看到成效。

    ” 林宇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周大人放心,我既己踏上這條路,就不會半途而廢。

     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我都要為大明殺出一條血路。

    ” 在這改革的關鍵時刻,京城之外,李自成的大順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攻城,而明朝内部,改革的矛盾與沖突也在不斷激化,林宇和他的改革之路,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