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徐渭之狂

關燈
    喝了一口酒,見徐渭一臉糾結,心中就一震,“讓兵部官吏自首難道不是你的謀劃?” 徐渭撓撓頭。

     “是誰?”沈煉想到了胡宗憲,但胡宗憲并不以這等謀劃著稱。

     “難道是……”沈煉一怔,“難道是蔣慶之?” 徐渭笑而不語。

     這是機密,他自然不能洩露給沈煉。

     “嘶!”他不說話,沈煉卻斷定就是蔣慶之,“此子果然是手段了得,陸炳選擇他做對手,隻能說是昏了頭。

    ” 二樓臨街,二人低聲說話,不時舉杯暢飲。

     “見過小閣老。

    ” 外面街上有人說話,徐渭探頭出窗,“是嚴世蕃。

    ” 沈煉拿着酒杯過來,往外看了看。

     嚴世蕃被幾個随從簇擁着,對面是一個官員,正滿臉堆笑奉承他。

     嚴世蕃懶洋洋的應付着官員,突然眸子一縮。

     “是蔣慶之!”沈煉低聲道。

     徐渭也看到了自己的老闆,可這位伯爺此刻竟然拿着雞腿邊走邊啃。

     您就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嗎? 徐渭翻個白眼。

     沈煉卻贊道:“果然是真名士自風流。

    ” 心學崇尚的是由心而發的生活方式,沈煉自己總結出了一套心法,一切皆有内而發,不假小我。

     而蔣慶之這等不在乎身份地位,随心所欲的活法,讓沈煉覺得和自己不謀而合。

     “蔣慶之!” 雖說在西苑曾碰到十餘次,但每次嚴世蕃和蔣慶之都隔着一些人,從未正面接觸過。

     “嚴世蕃!” 蔣慶之咽下雞肉,嚴世蕃丢下官員。

     “聽聞長威伯在兵部威風八面,令人羨煞。

    ”嚴世蕃的獨眼中笑意盈盈。

     “小閣老代父票拟,日理萬機!”蔣慶之咬了一口雞肉。

     嚴世蕃代父票拟奏疏的事兒許多人都知曉,但從未有人當面點出來。

     畢竟犯忌諱不是。

     嚴世蕃哈哈一笑,“改日喝酒?” “不了。

    ”蔣慶之搖頭。

     “怎地,就算是對手,也能坐而論道。

    ”嚴世蕃身邊的文人淡淡的道。

     “我的道與你等不同。

    ”蔣慶之說道。

     “哦!那我倒想聽聽你的道。

    ”嚴世蕃粗短的脖子擰動了一下。

     “我的道,在這。

    ”蔣慶之指指街道兩側的店鋪和行人,“道不同,不相為謀。

    ” 看着他揚長而去,文人說道:“此子這是何意?” 嚴世蕃眯眼看着蔣慶之的背影,“他是想說,他的道,是正道。

    ” 那麼,作為對手,嚴世蕃等人的道,那便是邪道。

     “兵部那邊,錦衣衛……”嚴世蕃沉吟着,文人說道:“元輔不是說了,此事不摻合,看着陸炳和蔣慶之鬥就是了。

    ” “陸炳落于下風,蔣慶之春風得意……正道,何為正道?愛民如子嗎?”嚴世蕃看着兩側街道的行人商賈,冷笑道:“讓咱們在兵部的人配合錦衣衛。

    ” “小閣老……”文人本想勸谏,嚴世蕃說道:“今日和蔣慶之一番話,你可知我覺知到了什麼?” “傲氣。

    ”文人笑道:“此子看似不拘小節,可那眸子裡看人卻是居高臨下,恍若俯瞰凡人。

    ” “我見過許多權貴,但從未有一人讓我覺着這般古怪。

    ”嚴世蕃說道:“不知怎地,我覺知到了威脅。

    ” “小閣老說笑了。

    ”文人傲然道:“如今咱們秉政,人多勢衆,若非有陛下看顧,就蔣慶之……屍骨早寒。

    ” “所以兵部貪腐案不能任由蔣慶之得手!否則兵部此後會成為他的助力。

    ” …… 回到家中,徐渭在等候。

     “先前我在臨街二樓見到伯爺和嚴世蕃對峙,伯爺走後,嚴世蕃一直在盯着伯爺的背影。

    ”徐渭說道:“此人狠毒,伯爺要小心。

    ” “此刻說這個還早。

    ”蔣慶之說道。

     嚴世蕃此刻還算謹慎,曆史上随着嚴黨不斷擴張勢力,嚴世蕃的膽子也跟着越來越大,越發肆無忌憚。

     而蔣慶之要做的便是針鋒相對。

     你擴張勢力,我難道不會? 兵部便是雙方的擂台。

     “那隻大老鼠究竟是誰?”徐渭撓撓頭,“此人隐藏的夠深。

    ” “記住,隻要做過,那麼必然有迹可循。

    ”蔣慶之說道。

     “我和老胡琢磨了許久,覺着兩個侍郎都有嫌疑。

    ” 徐渭和胡宗憲倒有些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味兒,而且還是酒友。

     “文長,若論智謀,你不輸于任何人,但許多時候一葉障目,你換個角度去看此事……” 蔣慶之輕聲道:“為何隻盯着侍郎呢?” “伯爺的意思……”徐渭突然捂額,“往下!” 孺子可教也! “這不是你愚鈍。

    ”蔣慶之拍拍他的肩膀,“人最容易被欲望驅使,所謂見利忘義,換個說法,在欲望驅使之下,人就會失去平常心。

    你不過是浮躁了罷!” 徐渭認真回想了一番,自己最近是有些浮躁了,想一步到位。

     他看了蔣慶之一眼,拱手,“謹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