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决斗邀请函

關燈
    “所以您的症狀是反複出現的間歇性胃痛,伴有惡心、胃脹,還有便血,是吧。

    ”華英雄經過一番問診,初步确認了症狀。

     “沒錯!那疼起來真是要命,搞得我茶飯不思,這些日子都瘦了不少!”湯和訴苦道。

     “那麼,我們需要做一個胃鏡檢查,屆時會用一個探頭,從食道深入到胃部進行觀察。

    現在麻醉師不在,沒法做無痛胃鏡,會有一些痛苦和惡心的感覺,希望您忍耐一下。

    ”華英雄大緻的解釋了一下之後要用到的檢查方法。

     “沒問題!我當年在戰場上受了那麼多傷,從來都沒慫過!”湯和拍拍胸脯,保證道。

     見狀,華英雄就去做準備了。

     而朱元璋這邊,過的也很郁悶。

     百官知道這幾天老朱心情不佳,都竭力不要觸碰黴頭。

    但是在朝為官,難免有行差踏錯的時候,這幾日老朱又抓住機會杖責了不少官員。

    但是無論他怎麼發洩,心中那塊郁結始終難以消散。

     他嘗試過消除華英雄的影響,但是并不算成功。

     蔣瓛的打牌水平已然很不錯,但是卻完全駕馭不了【中華英雄】這個卡組。

    下次若再有黑暗決鬥發生,該派何人去應對? 戶部那邊時常提及精鹽和白糖之後的規劃,又使得朱元璋難免觸景生情。

    以後朝廷缺錢的時候肯定不會少,到時候滿朝文武有誰能提出如此有效的方案? 還有那醫術,自從在“中華樓”就診,朱元璋發現,那些個太醫他都不太看得上了。

    自己的身體現在是調整得不錯了,但是不論皇子皇孫,還是那些老兄弟裡面,都不乏身體欠佳的人,萬一。

    。

    。

    他又想到了沐英,不禁黯然神傷。

     隻有“便宜坊”的飯菜,倒是可以叫外賣。

    想吹空調,也可以去“中華樓”,不會有人攔着他。

    但是屆時人去樓空,又有什麼意思呢? 這麼多天,他始終拿不定主意,如何處理華英雄。

    因此,他隻能對宋忠下死命令,無論如何要先把人留下來,等他想好如何處置。

    因為他知道,一旦放走華英雄,以那人的精明,自己恐怕就再也找不到這個人了。

     正在為此事發愁的時候,今生奴忽然禀報道:“皇爺,錦衣衛佥事宋大人求見!” “宋忠?不是要他看着中華樓嗎?怎麼跑俺這裡來了?”朱元璋對這種渎職行為很是氣憤,怒道:“讓他滾進來!” “微臣拜見皇爺!”宋忠行禮道。

     “俺要你看着中華樓,你跑這裡來幹什麼?”朱元璋怒斥道:“是不是那人發生了什麼變故?” “皇爺明鑒!今日大殿下欲出走,微臣無能,擋不住殿下。

    。

    。

    ”宋忠戰戰兢兢地回答道。

     “你們那麼多人攔不住他一個?”這次輪到朱元璋難以置信了,以至于他連那句“廢物”或者“飯桶”都忘了說。

     “微臣不知道大殿下武功高超,眨眼之間,八個錦衣衛的高手已被制服。

    微臣全力一擊也被大殿下輕易擋下。

    ”宋忠繼續說道。

     “有這種事?”看來華英雄身上的秘密還遠不止如此,不過宋忠擠牙膏似的講解,令朱元璋很不爽:“擱這說書呢?後來呢,他大搖大擺的從正門出去了?” “大殿下确實從正門出去了。

    。

    。

    不過幸好信國公來中華樓看病,大殿下不好意思駁了信國公的面子,隻好先帶信國公去做檢查。

    。

    。

    ” “哈哈哈,這老湯,關鍵時刻還真是俺的福星!”當年就是湯和一紙邀請,朱元璋才走上了後來的道路。

    現在聽到因為這種原因,華英雄才沒走成,朱元璋也是哭笑不得。

     “此外,就在剛才,錦衣衛調查到一件事,微臣也是因為此事才急着進宮禀報。

    ” 原來,昨日劉叔來中華樓報到,錦衣衛從他那裡了解到了雨夜一戰的原委和經過,宋忠知道事關重大,才趕緊來向朱元璋禀告。

     聽完宋忠一五一十的彙報,朱元璋也是一陣汗顔,結合之前在河南發生的事情,朱元璋已經猜到了華英雄向走的原因:“俺還當他是不能認同俺,或者不能認同自己的身份,沒想到他竟然是因為怕牽連到身邊的人,才要自己一個人去那蠻夷之地!” 朱元璋這才發現,原來華英雄要走,并非逃避什麼,他一直是那個獨自抗下一切,十分有擔當的男人!此刻,朱元璋内心中對華英雄的評價又高了好幾成,隻是,華英雄身份這個坎,他還想不到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合理解釋。

     “傳翰林院大學士劉三吾觐見!”朱元璋喊道。

    劉三吾算是朝堂上學問最高、見識最廣的人了,不知道能不能替自己解惑。

     不久後,劉三吾來到了謹慎殿。

     “老臣參見陛下!”劉三吾已經年近八十了,不過精神還是很不錯的,聽到陛下召見,很快就走了過來。

     “劉愛卿免禮!”朱元璋給他賜了座,說道:“劉愛卿,客套話就不多說了。

    俺有個疑問,想與你探讨。

    ” “老臣必知無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