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曲江烟雨惊断弦,水榭血梅引奇缘
關燈
小
中
大
宣和三年三月初三寅時七刻,長安城籠罩在杏花織就的雨簾中。
務本坊國子監的晨鐘撞破春寒,聲波在濕潤的空氣裡蕩開漣漪,驚得慈恩寺塔檐銅鈴齊顫。
劉夢弼掖了掖月白襕衫的廣袖,指節觸到懷中《杜工部集》綢面書衣的冰涼——這是政和七年冬,他在汴京大相國寺書市用祖傳洮河硯換得的嘉祐刻本。
書頁間夾着的玉蘭早己風幹成琥珀色,卻在雨中悄然洇出幾縷舊香。
轉過延康坊十字街口,粟特駝隊的銅鈴聲碎玉般灑落。
領頭老者深目高鼻,纏頭巾上的瑟瑟珠映着天光,随着《涼州曲》的節拍叮咚作響。
十二峰駱駝馱着龜茲葡萄酒,陶甕封口的蜂蠟烙着"延州軍監制"的朱印。
酒肆招幡被雨水浸透,"新豐美酒鬥十千"的墨字暈染開來,與波斯邸店門楣上的婆羅缽文符咒交疊成奇異圖騰。
忽有焦香混着胡麻味破空而來,西市北曲的畢羅鋪子正揭籠屜。
面點師手持雕花木模,将玫瑰餡填入蓮花紋中,模具邊沿"天禧三年張記"的款識泛着幽光。
隔壁回鹘人開的香料鋪前,小厮正研磨龍腦香,石臼裡騰起的白霧裹着異香,與胡姬裙裾掠過的蘇合香糾纏在一處。
行至曲江池西南隅,前朝芙蓉苑的殘垣爬滿忍冬藤。
半截漢白玉望柱斜插泥中,柱頭殘存的朱雀紋銜珠欲飛,與池中殘荷枯莖構成詭異呼應。
水雲榭的歇山頂坍了一角,露出椽木間燕巢新銜的春泥,兩隻雛鳥探出嫩黃喙尖,正接住檐角滴落的雨珠。
十二扇雕花槅門僅存其五,殘存的"漁樵耕讀"木雕被雨水泡得發脹,樵夫手中的斧頭恰指東南方——那裡立着個素衣女子,面前沉香木幾上橫着具形制奇古的焦尾琴。
那女子梳着反绾驚鹄髻,斜插白玉響鈴簪,鬓邊碎發被細雨染成黛色。
月白交領襦裙外罩着天水碧半臂,衣緣繡的卻不是時興的百花紋,而是《山海經》中的文鳐魚。
素衣女子指尖正掠過五十弦焦尾琴。
那琴身龍池處銘文斑駁:"峄陽孤桐,雷火淬之,開元九年雷威制"。
琴轸上系着的金粟随指法顫動,在晨光中流轉如星。
最奇的是奏琴姿勢——左手懸腕如鶴唳九天,右手撚弦似觀音拈花,正是《琴操》所載的"雷氏三式"中的"潛龍式"。
初聞弦音如昆山玉碎,冰泉乍破,轉調時忽作幽壑猿啼。
劉生辨出這是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沙場白骨纏草根",卻比坊間流傳的曲譜多出七處變徵之聲。
那五十弦的焦尾琴竟被奏出筚篥的悲怆——原是用了龜茲的急吟手法,雁柱随着輪指在十三徽處急顫,震得承露上的金粟簮鈴叮當作響。
忽聞裂帛之聲破開雨幕,第
務本坊國子監的晨鐘撞破春寒,聲波在濕潤的空氣裡蕩開漣漪,驚得慈恩寺塔檐銅鈴齊顫。
劉夢弼掖了掖月白襕衫的廣袖,指節觸到懷中《杜工部集》綢面書衣的冰涼——這是政和七年冬,他在汴京大相國寺書市用祖傳洮河硯換得的嘉祐刻本。
書頁間夾着的玉蘭早己風幹成琥珀色,卻在雨中悄然洇出幾縷舊香。
轉過延康坊十字街口,粟特駝隊的銅鈴聲碎玉般灑落。
領頭老者深目高鼻,纏頭巾上的瑟瑟珠映着天光,随着《涼州曲》的節拍叮咚作響。
十二峰駱駝馱着龜茲葡萄酒,陶甕封口的蜂蠟烙着"延州軍監制"的朱印。
酒肆招幡被雨水浸透,"新豐美酒鬥十千"的墨字暈染開來,與波斯邸店門楣上的婆羅缽文符咒交疊成奇異圖騰。
忽有焦香混着胡麻味破空而來,西市北曲的畢羅鋪子正揭籠屜。
面點師手持雕花木模,将玫瑰餡填入蓮花紋中,模具邊沿"天禧三年張記"的款識泛着幽光。
隔壁回鹘人開的香料鋪前,小厮正研磨龍腦香,石臼裡騰起的白霧裹着異香,與胡姬裙裾掠過的蘇合香糾纏在一處。
行至曲江池西南隅,前朝芙蓉苑的殘垣爬滿忍冬藤。
半截漢白玉望柱斜插泥中,柱頭殘存的朱雀紋銜珠欲飛,與池中殘荷枯莖構成詭異呼應。
水雲榭的歇山頂坍了一角,露出椽木間燕巢新銜的春泥,兩隻雛鳥探出嫩黃喙尖,正接住檐角滴落的雨珠。
十二扇雕花槅門僅存其五,殘存的"漁樵耕讀"木雕被雨水泡得發脹,樵夫手中的斧頭恰指東南方——那裡立着個素衣女子,面前沉香木幾上橫着具形制奇古的焦尾琴。
那女子梳着反绾驚鹄髻,斜插白玉響鈴簪,鬓邊碎發被細雨染成黛色。
月白交領襦裙外罩着天水碧半臂,衣緣繡的卻不是時興的百花紋,而是《山海經》中的文鳐魚。
素衣女子指尖正掠過五十弦焦尾琴。
那琴身龍池處銘文斑駁:"峄陽孤桐,雷火淬之,開元九年雷威制"。
琴轸上系着的金粟随指法顫動,在晨光中流轉如星。
最奇的是奏琴姿勢——左手懸腕如鶴唳九天,右手撚弦似觀音拈花,正是《琴操》所載的"雷氏三式"中的"潛龍式"。
初聞弦音如昆山玉碎,冰泉乍破,轉調時忽作幽壑猿啼。
劉生辨出這是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沙場白骨纏草根",卻比坊間流傳的曲譜多出七處變徵之聲。
那五十弦的焦尾琴竟被奏出筚篥的悲怆——原是用了龜茲的急吟手法,雁柱随着輪指在十三徽處急顫,震得承露上的金粟簮鈴叮當作響。
忽聞裂帛之聲破開雨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