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曲江烟雨惊断弦,水榭血梅引奇缘

關燈
    三根泛着冷光的霜弦應聲而斷。

     血珠自指尖滾落,在桐木面闆上洇出點點紅梅。

     劉生心頭一震,解下腰間羊脂玉佩:"此乃家母遺物,可換三張雷氏琴弦。

     "女子卻輕笑推還:"奴家秦氏阿如,平生最恨完弦之音。

     郎君若真憐惜,何不續完這殘曲? "劉生嗅得她袖中沉水香混着桐木氣息,忽想起《酉陽雜俎》載雷威制琴"遇風雪獨往峨嵋,飲桐露而斫弦"。

     待要開口,卻見阿如從荷包拈出枚金粟:"開元年間雷俨制《春雷琴》,你可知用的是吐蕃戰場帶回的血浸桐木? "說罷,素手将斷弦系于劉生玉簪,冰蠶絲裡編着的烏茲鋼泛着藍光,"這原是為破西夏瘊子甲的,倒染了郎君的翰墨香。

     "酉時三刻,西市忽起騷動。

     潑皮趙三郎帶着黨項随從,一腳踹翻張二的炊餅攤。

     籠屜裡雪玉似的玉尖面滾入泥淖,張二抄起棗木擀杖喝道:"昨日剛繳過三百文行例! "趙三亮出腰間銅符——開封府簽發的"榷場巡檢"令牌鑲着錯金狼頭。

     阿如懷抱斷弦琴轉出巷口,十指突作狂風拂柳之勢。

     《秦王破陣樂》的殺伐之音震得瓦當簌簌落灰,趙三耳中滲出黑血,懷中文書滑落,赫然蓋着童貫的宣撫使印。

     雁柱應聲崩裂時,冰蠶絲弦如遊蛇纏住潑皮脖頸。

     混戰中劉生窺見文書内容:"鄜延路甲胄七千領,臘月前交割西夏..."字迹被血污浸染,唯"經略使範"西字清晰可辨。

     戌時末,崇仁坊小院籠罩在迷離雨霧中。

     劉生對燭細觀雷氏《斫琴秘要》,忽見"峄陽孤桐需雷火淬煉"處墨迹微凸。

     蘸着阿如留下的玫瑰胰子輕拭,竟顯"元祐黨人遺譜藏于華嶽"的朱砂小字。

     窗外老槐驚起寒鴉,帶箭羽的桦樹皮釘入窗棂。

     西夏文寫着:"賀蘭山神索汝命! "字迹用靛青混合人血書寫,遇熱顯出"種師道"三字暗紋。

     子時三刻,劉生摩挲金粟刻痕,發現每粒粟米竟對應《禹貢》山川脈絡。

     瓦當輕響,蒙面人擲入黃楊木盒——張二的玉尖面模具底闆暗格裡,嵌着半枚"鄜延路經略使司"虎符,陰刻小篆染着黍米漿的甜腥。

     更漏滴盡時,雨聲中傳來斷續埙曲,吹的竟是《蘭陵王入陣曲》變調。

     劉生推開窗棂,見務本坊牆頭閃過戴幂籬的身影,青磚縫間嵌着枚帶血母錢,"靖康通寶"的"康"字缺了末筆。

     正是:冰弦泣血驚鴻影,焦尾藏鋒破甲衣。

     炊餅暗格隐虎符,夜雨金粟照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