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刘墉轶事

關燈
    上文書說道,讷勒自缢身亡,結束了他悲慘及輝煌的一生。

    乾隆初期最大的政治風波總算結束了。

    其實那個南方客商就是陳俊男,他也僅僅是個買賣商人而已。

    隻是乾隆知道了他的身份後一直想找到他。

    而讷勒手下人看到了陳俊男,就給讷勒出了個李代桃僵的主意,可這個主意被劉墉破壞了。

     事情結束後,乾隆論功行賞,首先給傅恒、劉統勳、達瑪琦加官進爵,給予表彰。

    賞了劉墉黃馬褂一領。

    我晉升為二等金牌侍衛。

    西山銳健營統領瞻哈因未曾提前發現隐患降職使用。

     乾隆獎懲完畢幾天後一天傍晚,門房向劉統勳禀報傅恒前來拜訪,劉統勳趕緊将傅恒請到前廳待茶說道:“傅中堂大駕光臨,不知有何見教?” “無甚大事兒,我以前沒有和劉墉打過交道,隻聞其聲,未曾見過其人。

    這次讷勒之事,劉墉果然膽識過人。

    在下今兒個意欲見見劉墉,也想交交這個朋友?”傅恒拱手說道。

     劉統勳趕緊說道“孽子胡鬧,怎能入得了傅中堂的法眼,來人!把劉墉叫來!”不一會兒,劉墉來到前廳,向傅恒和劉統勳行禮。

     傅恒上下打量着劉墉,笑着說道:“劉公子果然一表人才。

    劉墉啊!此次挫敗讷勒陰謀,你功不可沒啊。

    ” 劉墉謙遜地回道:“傅中堂笑話了,這全依仗皇上洪福,衆将士用命,我不過出了點盡綿薄之力。

    ” 傅恒點頭稱贊:“劉公子過謙了,皇上真沒看錯人。

    我觀你才智非凡,日後定當大有作為。

    不過劉墉,你是如何博得皇上青睐的呢?” “這——,這——,這我也說不清楚,草民實難告知!”劉墉結結巴巴地說。

     這裡各位看官老爺可能也有這樣的疑問。

    自從乾隆第一次探訪山東諸城逄戈莊,大家都看出來了,乾隆非常賞識劉墉,并且當時就封我作為五品護衛來保護劉墉。

     此後劉墉以布衣身份初試牛刀,幫乾隆暗查山東官員政績開始,就有大内侍衛暗中保護。

    甚至在我和劉墉遊曆期間,也不乏有侍衛保護。

    這就給各位看官帶來了許多疑問,乾隆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如此重視一個布衣的劉墉呢? 下面我們就專門來講一講關于乾隆和劉墉的往來。

     劉墉的父親劉統勳在雍正二年考中進士,因其才學出衆,被翰林院選為“庶吉士”,擔任翰林院編修,此時劉墉年僅4歲。

    别看他年紀尚小,卻已能熟練背誦《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等簡單的書籍,在同齡人中堪稱翹楚。

     此後,劉統勳當值南書房和尚書房時,小劉墉便成為朝裡朝外聲名遠揚的神童。

    時日一長,次數一多,神童小劉墉的名聲便傳入了雍正爺和皇後娘娘的耳中。

     經過雍正爺幾次考察,發現小小年紀的劉墉确實聰明機敏、才華橫溢,雍正爺對其贊賞有加。

    于是小劉墉便獲特旨得以進入“國子監”。

    由于劉墉被雍正爺及皇後娘娘的喜愛,劉統勳因此受到重用,随後被任命為“東宮詹事”。

    主要職責教導輔佐太子、管理東宮事務。

     至此,劉統勳擔任“東宮詹事”期間,便奠定了乾隆皇帝與劉墉之間的密切關系。

    小劉墉作為“國子監”年齡最小卻聲名在外的監生,太子寶親王早已耳熟能詳。

    如今劉墉的父親成為“東宮詹事”,即太子師,兩人的接觸自然頻繁。

    一個二十出頭,一個十來歲,況且小劉墉古靈精怪,時常能幫太子解決難題,使得寶親王對劉墉另眼相看。

    甚至太子奉旨出宮辦事,也會帶着小劉墉。

    此時,兩人的關系方才拉開序幕。

     随着時光流轉,小劉墉漸漸長大,十二三歲時已快長成半大小夥。

    因此,劉墉隻能前往東宮和景仁宮皇後娘娘處請安。

    這段時間,劉墉與寶親王弘曆情同手足、形影不離,與皇後娘娘親如母子。

     雍正十三年,雍正爺駕崩,太子弘曆繼位。

    次年,改年号為乾隆元年。

    此時的乾隆二十六歲,劉墉則十七歲。

    劉墉仍是“國子監”監生,而劉統勳的仕途逐漸順遂。

    乾隆繼位,便将劉統勳擢升為為刑部侍郎,之後又兼任左都禦史。

    為使劉統勳進入大清朝的政治權力核心,乾隆皇帝破格讓劉統勳加入“漢八旗”。

    劉統勳入旗後,劉墉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八旗子弟。

     然而,就在劉統勳平步青雲時刻,劉墉卻幹了一件蠢事。

    這緻使劉墉本應一片光明的前途,陷入了一段灰暗時期。

    緣由是他極力推崇曹雪芹的《石頭記》。

    此事不僅讓劉墉受挫,劉統勳也因此遭到乾隆皇帝的冷落。

    劉統勳怒不可遏,痛揍了劉墉一頓,差點将其打死。

    劉墉也因此失去了“國子監”監生的身份。

     乾隆皇帝的皇額娘、此時的太後,許久不見劉墉前來請安,便派人打聽情況。

    得知緣由後,太後告訴乾隆,表示此書并無大礙,不過是前朝康熙爺時期沒落官宦子弟的些許不滿,禁了便是,切不可寒了當今忠良之臣的心。

    随即又帶人前往劉府探望劉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太後見到傷痕累累的劉墉,心頭一顫。

    無意中順口說了句“我可憐的孩兒喲你可受苦了!”。

    機靈的劉墉聽到這話,用盡全身力氣爬起來給太後磕了三個響頭,并說道“孩兒害娘親惦記了,孩兒有罪”。

    就是這麼一句感恩之言,劉墉和太後便成了母子,太後還把佩戴的朝珠賞賜給了劉墉。

     那時,劉統勳擔心劉墉再生事端,以家中老母無人照料為由,将劉墉遣回山東諸城老家。

     這就是劉墉在回山東之前的經過,這些事兒,傅恒有所耳聞,隻是有太多的内情不知道。

     所以聽到劉墉結結巴巴的回答後,他頓了頓,又道:“我對劉公子的過往有所耳聞,不知劉大人可否細細講給在下聽聽?” 劉統勳看了一眼劉墉,緩緩說道:“既然傅中堂有興趣,那我便簡略說說吧。

    ”他清了清嗓子,繼續道:“墉兒自幼聰慧,熟讀詩書,在他年少時,便已展現出過人的才華。

    ” 劉統勳回憶起劉墉小時候的點點滴滴,臉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那時,他常被召入宮中,為皇上和皇後娘娘解悶,深得他們的喜愛。

    ” 傅恒聽得津津有味,插話道:“哦?如此說來,劉公子與皇上的交情頗深啊。

    ” 劉統勳點了點頭:“正是。

    雍正爺在位時,墉兒便與當時還是太子的皇上相識,兩人關系密切。

    後來皇上登基,對墉兒也是頗為賞識。

    ” 劉墉在一旁靜靜地聽着父親講述自己的過往,心中感慨萬千。

    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離不開父親的教導和皇上的信任。

     傅恒若有所思地說道:“難怪皇上對劉公子如此器重,原來還有這層淵源。

    ”他看向劉墉,眼中滿是贊賞:“劉公子,你可要好好為朝廷效力,莫辜負了皇上的期望。

    ” 劉墉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