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惩贪锄奸

關燈
    禦書房内,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乾隆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如鷹般銳利,掃向殿下站着的劉墉、阿桂和王傑三人。

     乾隆微微皺眉,率先打破沉默,聲音低沉地問道:“你們三人今日求見朕,可是有了那與英吉利使者勾結之人的線索?” 劉墉趕忙上前一步,拱手作揖,神色凝重道:“陛下,臣等經過連日來抽絲剝繭般的缜密調查,終于查明,與英吉利使者勾結的官員竟是戶部侍郎穆和倫。

    ” “什麼?”乾隆皇帝聽聞,猛地站起身來,龍顔大怒,重重地拍在龍案上,“穆和倫?平日裡朕看他在朝堂上對朕忠心耿耿,委以重任,他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簡直是狼心狗肺!” 阿桂緊接着出列,嚴肅禀道:“陛下,千真萬确。

    這穆和倫隐藏極深,長時間蒙蔽了衆人。

    但此次臣等不辭辛勞,多方查證,已掌握了确鑿證據,足以證明其通敵之罪。

    ”說着,阿桂恭敬地呈上手中的證據。

     乾隆皇帝一把接過證據,匆匆浏覽,越看臉色越陰沉,怒不可遏地喝道:“立刻将穆和倫給朕緝拿歸案,朕倒要聽聽,他還有何狡辯之詞!” 王傑躬身應道:“陛下放心,臣等必定将此事妥善辦理,給陛下一個滿意的交代。

    ” 刑部大牢,陰暗潮濕,彌漫着一股腐臭之氣。

    穆和倫被押解至此,一臉驚恐卻又強裝鎮定。

    劉墉、阿桂和王傑三人站在他面前,目光如電。

     穆和倫故作鎮定,大聲說道:“三位大人,無故将本官押解到這等地方,所為何意?本官一心奉公,自問并無過錯。

    ” 劉墉冷哼一聲,将證據狠狠扔到穆和倫面前,厲聲道:“穆和倫,你還敢嘴硬!看看這些,一樁樁、一件件,都鐵證如山,證明你與英吉利使者暗中勾結,意圖危害我大清江山社稷,你還有什麼可說的?” 穆和倫看到那些證據,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但仍垂死掙紮:“這……這都是有人故意陷害我,我冤枉啊!我對大清、對陛下忠心耿耿,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

    ” 阿桂走上前,指着他的鼻子罵道:“到了此刻,你還不知悔改!這些證據都是我們費盡周折、多方查證而來。

    你平日裡在朝堂上僞裝得像模像樣,裝出一副忠心的樣子,實則暗地裡通敵賣國,罪不可赦!” 王傑也一臉嚴肅地說道:“穆和倫,你若現在認罪伏法,或許陛下還能念在你曾為朝廷效力的份上,從輕發落。

    若你繼續執迷不悟,必将遭受嚴懲,到時候悔之晚矣!” 穆和倫沉默許久,知道大勢已去,終于低下了頭,有氣無力地說道:“罷了,罷了,我認罪……是我一時鬼迷心竅,被利益沖昏了頭腦,做出了這等對不起朝廷和陛下的事。

    ” 與此同時,遙遠的藏邊,局勢劍拔弩張。

    和琳正與廓爾喀使者進行着艱難的談判。

     廓爾喀使者一臉傲慢,仰着頭說道:“和琳大人,這藏邊之地,我們廓爾喀志在必得,你們大清還是盡早割讓,免得刀兵相見,到時候生靈塗炭,你們也不好收場。

    ” 和琳面色沉穩,毫不畏懼地直視對方,回應道:“你們廓爾喀簡直是癡心妄想!藏邊自古以來就是我大清固有領土,豈容你們這些外邦染指。

    你們無端挑起事端,妄圖侵占我國領土,這種行徑實在是卑劣至極!” 廓爾喀使者冷笑一聲:“哼,和琳大人,你莫要嘴硬。

    如今我們廓爾喀兵強馬壯,實力不容小觑,你們大清若不答應我們的條件,後果可是不堪設想。

    ” 和琳義正言辭地說道:“我大清兵力同樣不容小觑,你們若敢輕舉妄動,必将讓你們有來無回。

    你們以為勾結我朝官員,妄圖通過陰謀手段謀取藏邊,我們就毫無察覺嗎?” 廓爾喀使者心中一驚,但仍強裝鎮定:“和琳大人,你這是無中生有,血口噴人。

    我們廓爾喀行事向來光明磊落,怎會做出此等見不得人的事?” 和琳看着對方,心中明白對方在裝傻充愣,于是不再多費口舌,隻靜靜地等待朝中消息。

     就在談判陷入僵局之時,快馬加鞭傳來劉墉等人的調查結果。

    和琳看着手中的書信,臉上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和琳将書信遞給廓爾喀使者,說道:“你們看看,你們在我大清的陰謀已然被識破,與你們勾結的穆和倫已經落網。

    我大清堅決扞衛領土主權,你們的如意算盤徹底打錯了。

    如今我大清軍隊已在藏邊集結完畢,枕戈待旦,随時準備應對你們的挑釁。

    你們若再執迷不悟,繼續一意孤行,那隻有死路一條!” 廓爾喀使者看完書信,臉色變得極為難看,心中暗忖陰謀敗露,大清又有了充分準備,此時若再強行索要藏邊,恐怕占不到任何便宜,弄不好還會損兵折将。

     沉默片刻後,廓爾喀使者無奈地說道:“和琳大人,看來此事是我們考慮不周。

    既然如此,我們願意暫時撤回本國,但希望日後兩國能保持和平友好,不要再起争端。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和琳嚴肅地說道:“希望你們記住今日的教訓,莫要再對我大清領土有非分之想。

    若再有下次,定不輕饒!我大清天威,豈是你們能随意挑釁的。

    ” 随着廓爾喀使者灰溜溜地撤回本國,一場關乎大清領土安危的危機,在衆人的努力下,暫時得到了化解。

    然而,這看似平靜的局面下,似乎仍隐藏着更深的暗流湧動,而大清的朝堂與邊疆,依舊充滿了未知的變數…… 西南邊陲暗藏的危機剛剛緩和,京城内卻又生出了另外一檔子事——那就是議罪銀之殇。

     乾隆五十五年九月的一天,紫禁城養心殿内氣氛凝重。

    乾隆帝眉頭緊皺,手中把玩着玉如意,目光掃過下方跪地的和珅。

     “和愛卿,如今國庫漸空,朕這諸多節慶、修建暢春園、圓明園開銷又大,你可有什麼法子?”乾隆的聲音低沉,帶着幾分疲憊。

     和珅嘴角微微上揚,叩首道:“皇上,奴才有一計。

    如今罰俸制度難以震懾官員,不如将其升級為議罪銀制度。

    官員犯了過失,可繳納高額銀兩免罪或減刑,這銀子不入國庫,直接歸入内務府,供皇上您支配。

    ” 乾隆眼中閃過一絲光亮,略作思忖後點頭:“此計甚好,朕準了。

    此事就由你去操辦,要隐秘行事。

    ” 不久,軍機處下設的密記處悄然運作起來。

    浙江巡撫李質穎因鹽務虧空,被密記處盯上。

    他心急如焚,找到和珅,撲通一聲跪地:“和大人,救我!我願認罰,求大人在皇上面前美言。

    ” 和珅扶起他,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