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巧助纪昀

關燈
    在唐棣有力證據下,舒麟不得不低頭認罪。

    那麼有人可能要問了,唐棣到底是幹什麼的?他怎麼會有這麼重要的證據? 唐棣,是江淮鹽政高衡手下一個九品書吏,專門負責上傳下達的文書往來。

    那天,接待了舒麟之後,舒麟托高衡向林萬春借錢買糧充實官倉的書信就是唐棣親自經手。

    他将書信送給林萬春之後,感覺事态嚴重,就設法花錢從林萬春管家趙福手中偷偷把這封信弄了回來。

    趙福何許人也?“粘杆處”成員,弄這樣一封書信還不是手到即來。

     就這樣,這封信就回到了唐棣手中。

    經趙福授意,告訴唐棣這書信乃是重要的保命符。

    關鍵時刻,還能起到翻天覆地的作用。

    在沒有第三人知道的情況下,唐棣就把這封信私藏了起來,如今變成了關鍵的呈堂證供。

     舒麟的案子,涉及三宗大案。

    一宗是江南糧倉案;一宗是兩淮鹽運案,還有就是林氏三虎的案子。

    拔出蘿蔔帶出泥,許多江南官員牽涉其中。

     其中有:高郵州吏闵額元、揚州知府劉秉、高郵知州吳宦、江甯布政使康姬钿、蘇州按察使王世奮、江淮鹽政高衡、普富、兩淮鹽運使盧健增等主要官員,還有就是兩江總督舒麟。

    再加上山東糧倉的案子,牽涉到其它大小官員三百多位。

     三法司審結舒麟後,将結果上奏給乾隆。

    乾隆大發雷霆,嚴令三法司務必要把涉案大小官員一律嚴懲。

    另派欽差帶兵前往江南處理此事,林氏二虎賜淩遲處死,抄沒所有财産歸入國庫。

     鑒于舒麟未曾直接參與江南一案,将其降至侍衛充軍到雲貴戍邊。

     好麼!劉墉第一次江南暗訪,查到了如此大案要案。

    試問,這三百多名官員背後有多少人不憎恨劉墉?林氏三虎背後有多少人不憎恨劉墉?還有那些船夫、腳行、負責搬運的壯勞力、推車的、擔擔的、趕馬車的,最少有十萬之中失去了生活來源,這些又有多少人不憎恨劉墉? 不過,給劉墉歌功頌德的遠遠超過這十萬之衆。

    劉墉仍舊在江南落得了一個“劉青天”的好名聲。

     此事過後,乾隆很長時間沒有召見劉墉,也沒有讓他上朝議政,劉墉在家憋屈了一個多月。

     這一天,劉墉正在讀書,忽聽門子來報誠親王來訪。

    我和劉墉趕緊整理衣冠出門迎接。

     接進客廳落座,誠親王說:“皇上口谕,着劉墉近日入翰林院侍講,協助朕拟出今年大考題目,不得有誤,欽此!” 我和劉墉跪下接旨謝恩起身後王爺繼續說道:“劉墉啊!知道因何查出如此重大案件而沒有得到皇上的獎賞麼?” “下官不知!”劉墉說道。

     王爺說“猜一猜嘛!” 劉墉說道:“下官不敢!” “那,本王就告訴你,隻因你多管閑事,放着官倉舞弊之事不查,卻查什麼林氏三虎。

    這下好了,由于你查出了林氏三虎的惡行,驚動了林萬春背後的那個高人。

    林萬春服毒自殺,本來應該知道他背後的那個人是誰,線索全斷,再也無法查出那個神秘人物了!你說皇上能高興得起來麼?”王爺停了一下繼續說道“本來應該加官進爵,卻鬧了個功過相抵,還不如那個水師提督安順呐!你不覺着虧麼?” “王爺,隻要能鏟除混在官場的這些個蛀蟲,我劉墉即使被貶谪為民也心甘情願。

    ”劉墉铿锵有力地說道。

     “你可知道你劉墉得罪了江南一大片的人嗎?可知道将會有萬餘之衆對你咬牙切齒麼?”王爺又問。

     劉墉說道:“為了我大清王朝,哪怕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好——!好——!好——!有你這句話,本王就放心了!”誠親王豎起大拇指贊道。

    誇贊完劉墉對我說道:“劉安!交回你的兵符令箭吧。

    ” 我趕忙拿出令箭交給了王爺。

    劉墉見我交出令箭,也掏出金牌遞給王爺。

    王爺擺了擺手說:“那些是皇上交給你的,你還是還給皇上吧!”說完起身告辭,走了。

     兩日後,劉墉奉旨進入翰林院侍講。

    見到錢隆,交出金牌和團龍褂子。

    乾隆命人收了金牌,團龍褂子給他留下說道:“這團龍褂子嘛!朕賞你了!以便日後不時之需。

    ” 停了停乾隆又說道:“劉墉、劉安,你們二人也該帶着老婆孩子去慈甯宮看看太後了!她老人家很想你們!” 我和劉墉趕緊說道:“臣、奴才領旨!” 這裡或許又有人問了,那天子劍呢?天子劍怎麼不還? 付钰是乾隆的一等金牌侍衛,他從乾隆那裡領來的東西,當然由他送回了。

    不然,記錄上會一直有付钰沒有歸還天子劍的記載,那就壞菜了。

     出宮後的路上,被臭煙袋鍋子紀曉岚攔住了去路,非要我們去他住的連昇客棧小坐一會兒,說有要事相商,于是我們就跟着他到了連昇客棧。

     進到屋内,紀曉岚趕緊沏茶倒水,把劉墉讓到上座後深施一禮說道:“紀昀紀曉岚在此給劉大人鞠躬了,請劉大人一定幫忙出個主意,不然紀某今年還得名落孫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墉扶起紀曉岚問其原因,紀曉岚把上次會考之事原原本本地講給了我們倆。

     原來,紀曉岚在乾隆十二年以鄉試第一的身份參加過京城會考。

    一路過關斬将,進入了殿試。

    殿試的時候,才思敏捷,筆下生風,唰唰唰沒用多久就答完交卷。

     單等看榜的時候,榜上無名,究其原因是因為他那個臭煙袋鍋。

     首先,在貢院内答卷時由于連續抽煙太多,讓監考軍兵誤以為考間内失火,被監考軍兵們用水把他澆了個透心涼。

     後來換了衣服和筆墨紙硯,還好他才思泉湧,很快就又作答完畢,沒有耽誤時間。

     紅榜有名後進入殿試,紀曉岚記吃不記打,竟然在殿試時抽煙。

    大夥說說看,整個大殿内彌漫着一股煙味,還不是什麼好煙葉。

    乾隆爺和各位主考官能受得了麼?乾隆爺一氣之下,将他的卷子扔到火盆裡燒了。

    并下旨六年内不準他參加會考。

    就這樣,他在乾隆十二年未登皇榜,名落孫山。

    六年後的這次會考,他為了避免舊戲重演,竟然讓劉墉給他出主意。

     我在旁邊聽的偷偷直樂,心想活該,活該你名落孫山! 劉墉聽後想了想問道:“曉岚兄難道就不能不抽煙麼?” 紀曉岚一臉沮喪地說道:“我若不抽煙,半個字也寫不出。

    ” 我這時手裡拿着根細竹條,當做馬鞭用的,被劉墉看到了。

    劉墉搶過去看了半天,然後把竹尖上的竹葉去掉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