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付钰认亲
關燈
小
中
大
前文書說道,根據賬本所記載賬目,劉増決定先從揚州官倉入手。
我們一行由揚州知府劉冰陪同,帶領着侍衛們來到揚州官倉,開始對倉内的賬目進行詳細清查。
倉内堆滿了糧食,各種記錄冊擺放得井然有序。
劉墉命人将倉内賬目逐一核對,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清查過程中,劉墉發現了一些異常。
有幾個倉屯的紙張與其他紙張稍有不同,而且這些倉屯的糧食數量顆粒不少,記載與劉墉手中的記載分毫不差。
僅憑幾張紙的不同,不能作為證據來證明揚州府造假,更不能定罪。
清查完揚州官倉,揚州知府劉冰設宴款待我們一行。
酒席宴上劉冰說道:“劉大人呐,這幾日實在辛苦,來來來,請滿飲一杯,以示在下謝意。
” 劉墉舉杯抿了一口道:“劉大人呐,揚州乃我大清富庶之地,萬不可掉以輕心。
” “呵呵!劉大人放心,我劉某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做出不法之事,有損官威、國威之事!更知道孰重孰輕!來來來,大家喝酒喝酒!”劉冰言罷招呼大家一起吃酒。
第二日,我們一行辭别揚州府,踏上了賬本上第二個官倉查驗。
這裡與揚州如出一轍,也難查到一絲破綻。
多日下來,我們一無所獲。
經過幾天的折騰,劉墉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了。
這日清晨,劉墉一改常态,身穿團龍褂子,讓我們也直接穿上黃馬褂,帶上一隊侍衛,徑直朝着兩江總督府而去。
兩江總督衙門位于江甯府中心,其建築風格獨特,氣勢恢宏。
踏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門樓,朱紅漆門莊重而肅穆,門上金色的門釘整齊排列,在陽光照耀下閃爍着光芒,彰顯着皇家威嚴。
門檐下懸挂着黑底金字的匾額,“兩江總督府”五個大字蒼勁有力,彰顯出地方軍政的權威。
沿着主道前行,兩側矗立着一對石獅子,它們怒目圓睜,威風凜凜,鎮守着衙門。
石獅子的雕刻細膩精美,每一處線條都展現出力量與威嚴,仿佛在守護着這一方天地。
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氣勢雄偉。
灰色的牆體上爬滿了歲月的痕迹,給人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感覺。
屋頂的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飛檐鬥拱錯落有緻,彰顯出江南建築的獨特魅力。
走進大堂,空間開闊而大氣。
高大的立柱支撐着整個建築,上面精美的雕刻圖案令人贊歎。
大堂正中央擺放着一張巨大的公案,公案上方懸挂着“清正廉明”的匾額,讓人感受到一種莊重而嚴肅的壓抑。
整個衙門的布局嚴謹有序,無論是庭院、回廊還是廂房,都展現出一種規整而宏大的氣勢。
在建築的細節之處,更是體現了傳統工藝的精湛,每一處雕刻、每一片瓦都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
兩江總督衙門的雄偉莊嚴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我們一行走到總督府門前,我上前遞交了程文,把門官兵一看劉墉穿着打扮,立刻飛奔進去通報。
不一會兒,兩江總督書麟親自出門迎接。
“哎呀呀呀!隻聽說劉大人奉旨來到了我江浙一帶,不想今日才得一見,快快快,有請劉大人!有請劉大人!”書麟看到劉墉後趕緊将劉墉及我們迎進了總督府三堂。
各位看官老爺,大夥在其他地方總是單單看到一些府衙的大堂,卻從沒看到過什麼二堂、三堂。
那麼我們今天就專門講一講這些府衙建築結構及作用。
在乾隆年間,一些較大的府衙一般沿着中軸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照壁。
它矗立在大門前,猶如一面巨大的屏風,不僅遮擋了視線,還以精美的裝飾展現着衙門的威嚴。
大門面闊三間,采用大木懸山式構制,門釘闆門、八字形影壁、須彌式基座這些細節處,盡顯清代建築的精緻工藝。
進入大門,便是儀門。
它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架,大木硬山式的構造,隻在高級官員及貴賓進出時才會開啟。
儀門就像一個神秘的通道,連接着府衙内外。
再往前走,便是大堂。
大堂前置月台,面闊五間,進深八椽架,大木懸山式的構造讓它顯得格外雄偉。
這裡是舉行大典、決策軍事和接待貴賓的重要場所。
想象一下,每當有重大儀式,大堂裡人來人往,官員們身着華服,神色莊重,場面十分壯觀。
從大堂往後,便是二堂。
它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架,大木懸山式的構造,是日常辦公和議事的地方。
平日裡,官員們在這裡處理各種事務,讨論案件,為城市的發展出謀劃策。
繼續向後,三堂前置高台,面闊五間,大木硬山式的構造。
這裡是接待上級官員、商議政務及起居的地方。
在三堂,官員們與上級交流溝通,彙報工作,同時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左右兩側對稱分布着廂房、耳房和跨院。
廂房裡擺放着辦公桌椅,是官員們日常辦公的地方;耳房則可以作為休息之所。
跨院為整個府衙增添了幾分幽靜。
在府衙的各個角落,還設有架閣庫和倉庫。
架閣庫用于保存文牍、檔案,那些珍貴的文件就像曆史的見證者,記錄着城市的發展和變遷;倉庫裡存放着物資、财物等,為府衙的正常運轉提供了保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府衙四周有高大的圍牆圍合,四隅設有水井和更房。
水井為日常用水提供了便利,更房則是守護府衙安全的重要力量。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能看到他們在府衙周圍巡邏,确保府衙的安全。
這就是乾隆時期較大府衙的結構與作用,我們一幹人等被總督書麟迎到了總督府三堂落座。
落座、奉茶必不可少,一陣寒暄之後,書麟開口問道:“不知劉大人今日到我總督衙門有何貴幹?” 劉墉見書麟首先發問,便直截了當地回複道:“下官奉皇上旨意,前來江浙一帶查驗官倉是否充實,不知書大人可有指教?” “既然劉大人奉旨行事,那肯定有皇上的金牌令箭,能否讓本官一觀?”嘿,這小子還要驗一驗劉墉是真是假。
劉墉也不客氣,随手從懷中掏出金牌,又命我拿出令箭,還讓他看了乾隆的天子劍。
書麟看了之後尴尬地笑了笑說:“劉大人盡管查驗本都治下所有官倉,如有不實,甘願領罪。
” 劉墉說道:“下官這裡有幾本賬目,想讓書大人指教一二。
”說完掏出賬目讓書麟觀看。
書麟看了好幾遍說道:“此等賬目并無不妥呀!” 劉墉又掏出那個單獨賬目讓書麟看,書麟看了以後問道:“這本賬目與其他賬本有何關聯?”
我們一行由揚州知府劉冰陪同,帶領着侍衛們來到揚州官倉,開始對倉内的賬目進行詳細清查。
倉内堆滿了糧食,各種記錄冊擺放得井然有序。
劉墉命人将倉内賬目逐一核對,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清查過程中,劉墉發現了一些異常。
有幾個倉屯的紙張與其他紙張稍有不同,而且這些倉屯的糧食數量顆粒不少,記載與劉墉手中的記載分毫不差。
僅憑幾張紙的不同,不能作為證據來證明揚州府造假,更不能定罪。
清查完揚州官倉,揚州知府劉冰設宴款待我們一行。
酒席宴上劉冰說道:“劉大人呐,這幾日實在辛苦,來來來,請滿飲一杯,以示在下謝意。
” 劉墉舉杯抿了一口道:“劉大人呐,揚州乃我大清富庶之地,萬不可掉以輕心。
” “呵呵!劉大人放心,我劉某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做出不法之事,有損官威、國威之事!更知道孰重孰輕!來來來,大家喝酒喝酒!”劉冰言罷招呼大家一起吃酒。
第二日,我們一行辭别揚州府,踏上了賬本上第二個官倉查驗。
這裡與揚州如出一轍,也難查到一絲破綻。
多日下來,我們一無所獲。
經過幾天的折騰,劉墉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了。
這日清晨,劉墉一改常态,身穿團龍褂子,讓我們也直接穿上黃馬褂,帶上一隊侍衛,徑直朝着兩江總督府而去。
兩江總督衙門位于江甯府中心,其建築風格獨特,氣勢恢宏。
踏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門樓,朱紅漆門莊重而肅穆,門上金色的門釘整齊排列,在陽光照耀下閃爍着光芒,彰顯着皇家威嚴。
門檐下懸挂着黑底金字的匾額,“兩江總督府”五個大字蒼勁有力,彰顯出地方軍政的權威。
沿着主道前行,兩側矗立着一對石獅子,它們怒目圓睜,威風凜凜,鎮守着衙門。
石獅子的雕刻細膩精美,每一處線條都展現出力量與威嚴,仿佛在守護着這一方天地。
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氣勢雄偉。
灰色的牆體上爬滿了歲月的痕迹,給人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感覺。
屋頂的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飛檐鬥拱錯落有緻,彰顯出江南建築的獨特魅力。
走進大堂,空間開闊而大氣。
高大的立柱支撐着整個建築,上面精美的雕刻圖案令人贊歎。
大堂正中央擺放着一張巨大的公案,公案上方懸挂着“清正廉明”的匾額,讓人感受到一種莊重而嚴肅的壓抑。
整個衙門的布局嚴謹有序,無論是庭院、回廊還是廂房,都展現出一種規整而宏大的氣勢。
在建築的細節之處,更是體現了傳統工藝的精湛,每一處雕刻、每一片瓦都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
兩江總督衙門的雄偉莊嚴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我們一行走到總督府門前,我上前遞交了程文,把門官兵一看劉墉穿着打扮,立刻飛奔進去通報。
不一會兒,兩江總督書麟親自出門迎接。
“哎呀呀呀!隻聽說劉大人奉旨來到了我江浙一帶,不想今日才得一見,快快快,有請劉大人!有請劉大人!”書麟看到劉墉後趕緊将劉墉及我們迎進了總督府三堂。
各位看官老爺,大夥在其他地方總是單單看到一些府衙的大堂,卻從沒看到過什麼二堂、三堂。
那麼我們今天就專門講一講這些府衙建築結構及作用。
在乾隆年間,一些較大的府衙一般沿着中軸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照壁。
它矗立在大門前,猶如一面巨大的屏風,不僅遮擋了視線,還以精美的裝飾展現着衙門的威嚴。
大門面闊三間,采用大木懸山式構制,門釘闆門、八字形影壁、須彌式基座這些細節處,盡顯清代建築的精緻工藝。
進入大門,便是儀門。
它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架,大木硬山式的構造,隻在高級官員及貴賓進出時才會開啟。
儀門就像一個神秘的通道,連接着府衙内外。
再往前走,便是大堂。
大堂前置月台,面闊五間,進深八椽架,大木懸山式的構造讓它顯得格外雄偉。
這裡是舉行大典、決策軍事和接待貴賓的重要場所。
想象一下,每當有重大儀式,大堂裡人來人往,官員們身着華服,神色莊重,場面十分壯觀。
從大堂往後,便是二堂。
它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架,大木懸山式的構造,是日常辦公和議事的地方。
平日裡,官員們在這裡處理各種事務,讨論案件,為城市的發展出謀劃策。
繼續向後,三堂前置高台,面闊五間,大木硬山式的構造。
這裡是接待上級官員、商議政務及起居的地方。
在三堂,官員們與上級交流溝通,彙報工作,同時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左右兩側對稱分布着廂房、耳房和跨院。
廂房裡擺放着辦公桌椅,是官員們日常辦公的地方;耳房則可以作為休息之所。
跨院為整個府衙增添了幾分幽靜。
在府衙的各個角落,還設有架閣庫和倉庫。
架閣庫用于保存文牍、檔案,那些珍貴的文件就像曆史的見證者,記錄着城市的發展和變遷;倉庫裡存放着物資、财物等,為府衙的正常運轉提供了保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府衙四周有高大的圍牆圍合,四隅設有水井和更房。
水井為日常用水提供了便利,更房則是守護府衙安全的重要力量。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能看到他們在府衙周圍巡邏,确保府衙的安全。
這就是乾隆時期較大府衙的結構與作用,我們一幹人等被總督書麟迎到了總督府三堂落座。
落座、奉茶必不可少,一陣寒暄之後,書麟開口問道:“不知劉大人今日到我總督衙門有何貴幹?” 劉墉見書麟首先發問,便直截了當地回複道:“下官奉皇上旨意,前來江浙一帶查驗官倉是否充實,不知書大人可有指教?” “既然劉大人奉旨行事,那肯定有皇上的金牌令箭,能否讓本官一觀?”嘿,這小子還要驗一驗劉墉是真是假。
劉墉也不客氣,随手從懷中掏出金牌,又命我拿出令箭,還讓他看了乾隆的天子劍。
書麟看了之後尴尬地笑了笑說:“劉大人盡管查驗本都治下所有官倉,如有不實,甘願領罪。
” 劉墉說道:“下官這裡有幾本賬目,想讓書大人指教一二。
”說完掏出賬目讓書麟觀看。
書麟看了好幾遍說道:“此等賬目并無不妥呀!” 劉墉又掏出那個單獨賬目讓書麟看,書麟看了以後問道:“這本賬目與其他賬本有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