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才能展示
關燈
小
中
大
劉墉把和珅和紀曉岚推到前頭,一是想看看和珅是如何為人處事的;二是也讓紀曉岚知道,一些事并非想當然就能做好的。
乾隆聽了劉墉的話深感欣慰,說道:“劉墉所奏正合朕意,準奏!那就任命和珅及紀曉岚皆為欽差,務必查清這些大案,欽此!” 和珅聽後滿心歡喜,内心十分感激劉墉,心想:“劉伯父還是想着我的,如果處理好這件事,還能得到皇上欣賞,或許還能升官。
”于是跪下山呼萬歲。
紀曉岚聽後,後悔不已。
他深知前去江蘇,若處理好了,便能留一世清明;若處理不好,便會遺臭萬年。
但是,即便内心極不情願,也得謝乾隆隆恩。
下朝之後,和珅第一個來到劉墉府上,見到劉墉雙膝跪倒,口稱:“學生感謝劉伯父舉薦之恩!” 劉墉扶起和珅說道:“希望你此去,一定要為國為民着想,不負皇恩,秉公執法,給在下一個滿意的答卷。
” “學生絕不辜負劉伯父厚望!”和珅激動地說道。
和珅還未離開,紀曉岚就來到了劉府。
見到劉墉說道:“劉兄,劉大人呐!你這不是把紀某架在火爐上烤嗎?我紀曉岚可沒得罪你劉墉吧!” 劉墉聽後哈哈一笑,說道:“紀大人,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你隻有親自處理一些事情,才知道得失成敗!” 和珅也在一旁說道:“劉大人是想讓你出去曆練一番。
不然,将來遇到大事如何應對呀?” 紀曉岚問劉墉:“你得教教我!如何才能把事情處理得當?” 劉墉說:“這還不簡單?隻要你把心思放在忠君愛國之上,一心為國為民去做事,就不會‘走錯路’。
” 話說回來,紀曉岚自從考中進士,除了那次跟随劉墉查看全國旱情之外,一直留在乾隆身邊,根本沒有自行處理過大案要案。
這次他獨自前往江蘇,心裡肯定沒底,不過也隻能硬着頭皮去了。
和珅領命前往新疆查辦葉爾羌高樸私役采玉案,一到地方,便擺出雷厲風行的架勢。
他深知此案牽涉甚廣,稍有不慎便會觸動各方利益。
高樸身為皇親國戚,平日在葉爾羌橫行無忌,私役百姓采玉,所獲珍寶大多流入自己腰包。
和珅到了葉爾羌,先找了個地方住下,悄悄對身旁的心腹說:“去,把咱們的人都撒出去,盡快摸清高樸采玉的具體運作,還有他藏匿贓物的據點,一個都不能漏。
” 心腹恭敬點頭:“是,大人,小的這就去辦。
” 幾日後,和珅與心腹再次碰面。
心腹說:“大人,都查清了。
高樸采玉的運作極為隐秘,他們在礦區威逼利誘當地百姓,日夜開采,采出的美玉都藏在這幾處地方。
”說着,遞上寫有地點的紙條。
和珅接過紙條,眼中閃過一絲暗喜:“好,你辦事得力。
通知随行官兵,咱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這些地方,務必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 突襲現場,官兵們如猛虎下山,迅速控制局面,一箱箱美玉被搜出,高樸的黨羽們驚慌失措。
當這些罪證擺在高樸面前時,高樸略顯失措,卻仍強裝鎮定:“和大人,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誤會……”說着,偷偷掏出一沓銀票,往和珅手裡塞,“這點小意思,還望和大人高擡貴手。
” 和珅面色一沉,嚴詞拒絕,将銀票還給高樸,道:“高大人,你休要妄想。
我此次辦案,是為彰顯皇威,容不得你這些歪門邪道。
” 審訊大堂,氣氛壓抑。
高樸心存僥幸,嘴硬道:“我沒罪,你們這是冤枉好人!” 和珅眉頭一皺,冷笑一聲:“哼哼!到現在還嘴硬。
來人,把搜查到的賬本和往來信件呈上來!” 旁邊的人呈上賬本和信件,高樸臉色瞬間煞白。
和珅拿起賬本,在高樸面前晃了晃:“鐵證如山,你還有何話可說?” 高樸癱坐在地,無奈低頭:“我……我招。
” 案子真相大白之後,和珅将高樸就地處決,其主要黨羽等押解回京,面見乾隆。
在乾隆面前,和珅恭敬跪地:“陛下,高樸采玉一案已審結,罪犯黨羽罪證在此,請陛下禦覽。
” 乾隆看着,滿意地點點頭:“和愛卿,你此次辦案效率頗高,且公正無私,朕沒有看錯人,很是滿意。
” 和珅磕頭謝恩:“陛下謬贊,這都是奴才分内之事,能為陛下分憂,是奴才之榮幸。
” 乾隆面露笑容:“嗯,繼續好好為朕效力,日後必有嘉獎。
”和珅心中暗喜,臉上愈發恭敬地說道:“奴才定不負陛下聖恩!” 經此一事,和珅在朝中的聲望又上了一層樓。
另一邊,紀曉岚抵達江蘇,面對江蘇巡撫楊魁及江甯布政使陶易對涉及徐述夔反詩一案監管不力的棘手局面,他深知不能操之過急。
紀曉岚先微服私訪,深入民間收集證據,了解到這起案件背後複雜的人際關系和官場糾葛。
原來,楊魁與陶易雖非故意縱容,但因官場的互相推诿和利益牽扯,導緻案件未能及時處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紀曉岚回到官署後,傳訊楊魁和陶易。
二人見到紀曉岚時,滿臉惶恐。
楊魁跪地哭訴自己并非有意渎職,隻是被下屬蒙蔽。
陶易則言辭閃爍,試圖将責任推給他人。
紀曉岚見狀,怒拍驚堂木,正色道:“二位身為朝廷命官,肩負一方重任,如此懈怠,國法難容!”随後,紀曉岚将聽到的和見到的一一講給二人,說道:“怎麼?還要讓本官拿出證據麼?”楊魁和陶易頓時啞口無言。
在處理此案時,紀曉岚并沒有一味嚴懲,而是考慮到江蘇官場的穩定和後續事務的開展。
他向乾隆上書,詳細闡述了案件經過和自己的處理建議:“陛下!臣查巡撫楊魁和布政使陶易在徐述夔案發時确有失職之責。
但平日政績較好,也深得百姓贊許。
臣認為可從輕處罰,以觀後效;同時,對江蘇官場進行一次大整頓,肅清官場風氣,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乾隆看了紀曉岚的奏章,采納了他的建議。
江蘇官場經此一役,風氣為之一新,紀曉岚也赢得了百姓的贊譽和同僚的尊重。
回到京城後,紀曉岚分别向乾隆複命。
朝堂之上,乾隆看着兩位得力臣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劉墉站在一旁,看着這一切,心中也暗自感慨。
這次辦案,和珅展現了他的果敢和手段,紀曉岚則凸顯了他的智慧與沉穩。
三人在朝堂上的故事,也才剛剛拉開新的帷幕,未來還有更多的風雲變幻等待着他們去應對。
乾隆四十四年,六月的京城,驕陽似火,烤得地面發燙。
整個朝廷卻因六世班禅東行,沸騰得如同鼎沸的油鍋。
乾隆聽了劉墉的話深感欣慰,說道:“劉墉所奏正合朕意,準奏!那就任命和珅及紀曉岚皆為欽差,務必查清這些大案,欽此!” 和珅聽後滿心歡喜,内心十分感激劉墉,心想:“劉伯父還是想着我的,如果處理好這件事,還能得到皇上欣賞,或許還能升官。
”于是跪下山呼萬歲。
紀曉岚聽後,後悔不已。
他深知前去江蘇,若處理好了,便能留一世清明;若處理不好,便會遺臭萬年。
但是,即便内心極不情願,也得謝乾隆隆恩。
下朝之後,和珅第一個來到劉墉府上,見到劉墉雙膝跪倒,口稱:“學生感謝劉伯父舉薦之恩!” 劉墉扶起和珅說道:“希望你此去,一定要為國為民着想,不負皇恩,秉公執法,給在下一個滿意的答卷。
” “學生絕不辜負劉伯父厚望!”和珅激動地說道。
和珅還未離開,紀曉岚就來到了劉府。
見到劉墉說道:“劉兄,劉大人呐!你這不是把紀某架在火爐上烤嗎?我紀曉岚可沒得罪你劉墉吧!” 劉墉聽後哈哈一笑,說道:“紀大人,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你隻有親自處理一些事情,才知道得失成敗!” 和珅也在一旁說道:“劉大人是想讓你出去曆練一番。
不然,将來遇到大事如何應對呀?” 紀曉岚問劉墉:“你得教教我!如何才能把事情處理得當?” 劉墉說:“這還不簡單?隻要你把心思放在忠君愛國之上,一心為國為民去做事,就不會‘走錯路’。
” 話說回來,紀曉岚自從考中進士,除了那次跟随劉墉查看全國旱情之外,一直留在乾隆身邊,根本沒有自行處理過大案要案。
這次他獨自前往江蘇,心裡肯定沒底,不過也隻能硬着頭皮去了。
和珅領命前往新疆查辦葉爾羌高樸私役采玉案,一到地方,便擺出雷厲風行的架勢。
他深知此案牽涉甚廣,稍有不慎便會觸動各方利益。
高樸身為皇親國戚,平日在葉爾羌橫行無忌,私役百姓采玉,所獲珍寶大多流入自己腰包。
和珅到了葉爾羌,先找了個地方住下,悄悄對身旁的心腹說:“去,把咱們的人都撒出去,盡快摸清高樸采玉的具體運作,還有他藏匿贓物的據點,一個都不能漏。
” 心腹恭敬點頭:“是,大人,小的這就去辦。
” 幾日後,和珅與心腹再次碰面。
心腹說:“大人,都查清了。
高樸采玉的運作極為隐秘,他們在礦區威逼利誘當地百姓,日夜開采,采出的美玉都藏在這幾處地方。
”說着,遞上寫有地點的紙條。
和珅接過紙條,眼中閃過一絲暗喜:“好,你辦事得力。
通知随行官兵,咱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這些地方,務必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 突襲現場,官兵們如猛虎下山,迅速控制局面,一箱箱美玉被搜出,高樸的黨羽們驚慌失措。
當這些罪證擺在高樸面前時,高樸略顯失措,卻仍強裝鎮定:“和大人,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誤會……”說着,偷偷掏出一沓銀票,往和珅手裡塞,“這點小意思,還望和大人高擡貴手。
” 和珅面色一沉,嚴詞拒絕,将銀票還給高樸,道:“高大人,你休要妄想。
我此次辦案,是為彰顯皇威,容不得你這些歪門邪道。
” 審訊大堂,氣氛壓抑。
高樸心存僥幸,嘴硬道:“我沒罪,你們這是冤枉好人!” 和珅眉頭一皺,冷笑一聲:“哼哼!到現在還嘴硬。
來人,把搜查到的賬本和往來信件呈上來!” 旁邊的人呈上賬本和信件,高樸臉色瞬間煞白。
和珅拿起賬本,在高樸面前晃了晃:“鐵證如山,你還有何話可說?” 高樸癱坐在地,無奈低頭:“我……我招。
” 案子真相大白之後,和珅将高樸就地處決,其主要黨羽等押解回京,面見乾隆。
在乾隆面前,和珅恭敬跪地:“陛下,高樸采玉一案已審結,罪犯黨羽罪證在此,請陛下禦覽。
” 乾隆看着,滿意地點點頭:“和愛卿,你此次辦案效率頗高,且公正無私,朕沒有看錯人,很是滿意。
” 和珅磕頭謝恩:“陛下謬贊,這都是奴才分内之事,能為陛下分憂,是奴才之榮幸。
” 乾隆面露笑容:“嗯,繼續好好為朕效力,日後必有嘉獎。
”和珅心中暗喜,臉上愈發恭敬地說道:“奴才定不負陛下聖恩!” 經此一事,和珅在朝中的聲望又上了一層樓。
另一邊,紀曉岚抵達江蘇,面對江蘇巡撫楊魁及江甯布政使陶易對涉及徐述夔反詩一案監管不力的棘手局面,他深知不能操之過急。
紀曉岚先微服私訪,深入民間收集證據,了解到這起案件背後複雜的人際關系和官場糾葛。
原來,楊魁與陶易雖非故意縱容,但因官場的互相推诿和利益牽扯,導緻案件未能及時處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紀曉岚回到官署後,傳訊楊魁和陶易。
二人見到紀曉岚時,滿臉惶恐。
楊魁跪地哭訴自己并非有意渎職,隻是被下屬蒙蔽。
陶易則言辭閃爍,試圖将責任推給他人。
紀曉岚見狀,怒拍驚堂木,正色道:“二位身為朝廷命官,肩負一方重任,如此懈怠,國法難容!”随後,紀曉岚将聽到的和見到的一一講給二人,說道:“怎麼?還要讓本官拿出證據麼?”楊魁和陶易頓時啞口無言。
在處理此案時,紀曉岚并沒有一味嚴懲,而是考慮到江蘇官場的穩定和後續事務的開展。
他向乾隆上書,詳細闡述了案件經過和自己的處理建議:“陛下!臣查巡撫楊魁和布政使陶易在徐述夔案發時确有失職之責。
但平日政績較好,也深得百姓贊許。
臣認為可從輕處罰,以觀後效;同時,對江蘇官場進行一次大整頓,肅清官場風氣,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乾隆看了紀曉岚的奏章,采納了他的建議。
江蘇官場經此一役,風氣為之一新,紀曉岚也赢得了百姓的贊譽和同僚的尊重。
回到京城後,紀曉岚分别向乾隆複命。
朝堂之上,乾隆看着兩位得力臣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劉墉站在一旁,看着這一切,心中也暗自感慨。
這次辦案,和珅展現了他的果敢和手段,紀曉岚則凸顯了他的智慧與沉穩。
三人在朝堂上的故事,也才剛剛拉開新的帷幕,未來還有更多的風雲變幻等待着他們去應對。
乾隆四十四年,六月的京城,驕陽似火,烤得地面發燙。
整個朝廷卻因六世班禅東行,沸騰得如同鼎沸的油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