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收割野麻
關燈
小
中
大
這些,是不是麻?”
熊雨來到堆成山的麻捆前,從外表看的确很像,用手摸了一下,然後撕下來一條纖維,放在眼前辨認,也正是麻。
“是的,這些就是麻,是我們部落需要的東西。
” 一旁的草根和其他族人瞬間就歡呼了起來,熊部落的慷慨大方他們早就聽說過了,而且草風也證實了這些,這才讓草根下定決心在打獵的黃金時節去花幾天時間收割這些麻。
本來還冒着風險,但得到熊雨的認可,草根覺得這些天的辛勞沒有白費。
“但是這些麻還需要進一步的處理才行,這樣子是沒辦法用的。
”熊雨的一番話讓草根瞬間啞然,“是的,需要處理,不然沒辦法直接使用。
” “那要怎樣處理呢?”草風問道。
“這個簡單,原來我們都跟族長學過,”熊雨笑了笑,看到草根這個族長從欣喜一下子恐懼再變得開心,臉色跟變色龍一樣,就覺得很好笑,也突然慶幸熊部落是自己的部落,不然今天這樣的場景,變色的就是他熊雨了。
“你們把這些捆紮好的麻放到水裡浸泡,泡上個把月,到時候再撈出來曬幹,把外面這層麻皮給剝下來,我們部落就是要這些麻皮的。
” 熊雨一邊說着,一邊帶着草部落的人實地操作,“這些剝下來的麻皮,要挂起來才能晾的幹,而剝完皮的麻杆,也能用來紮籬笆,防止你們養的雞鴨逃跑,還能用來燒火做飯。
” 在熊部落打工的這段時間,大家也都見識到了熊部落很多新奇且實用的東西,比如竈台,很早以前烤肉的時候,隻要一個火堆就行。
但自從熊部落有了陶器,就需要用石頭壘一個竈台出來,而有了鐵鍋以後,更需要一個固定的竈台來做飯。
所以張洪便在廚房裡壘了好幾個竈台,就跟後世農村的煙火竈一樣。
這些技術沒有保密的必要,張洪便讓各個部落都學了去。
草根知道冬天,除了食物外,取暖也是很重要的,這些麻杆用來燒火,最好不過,而且也可以按照熊雨的指點,把這些麻杆給編成一道道牆,抹上黃泥,這樣也能抵禦不少寒風的侵襲,這樣冬天就能好過很多。
“我們部落對于麻的交換是這樣的,”熊雨将臨行前張洪交代的交換條件說了一遍,“麻的話,剝好的每100斤能換鹽一罐,粟米5斤,或者肉幹2條或鹹魚20斤,當然,也可以換成獸皮衣服、陶器、石頭工具這些,甚至你要換幾頭驢子、山羊,或者雞鴨,隻要有足夠的麻,那也都可以換。
” 草根瞬間糾結了起來,部落現在最缺的就是食物,可是他不想用這些麻換,自己部落周圍的樹林不少,能逮到一些小動物,還能采集到不少的果子,他最想的還是能換一些經過熊部落馴化的雞鴨,草風帶回來的雞蛋,他也吃過,跟野外的鳥蛋味道差不多,但養的雞每個月都能吃到雞蛋,而野外卻不是這樣。
這就讓草根明白了,食物能夠穩定獲取和以較小的代價獲取,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經過商定之後,熊雨和草根便定下來,承諾在一個月後,讓熊雨他們過來拉這些麻,順便帶一些雞鴨和羊,讓他們學着養殖。
熊雨也跟草根說了養殖的一些條件,并不是像看上去的那樣簡單,提醒過後,也就由着他們了。
吃過飯後,熊雨便帶着隊伍,馱着滿滿當當的東西,往熊部落趕去。
而告别了熊雨的草部落,則是立馬開動起來,留下保護老弱的人外,剩下的男女老幼,都拿着石鐮和草繩,到麻地裡收割黃麻。
這一片黃麻至少有個50畝,每畝能割下來多根拇指粗的麻杆,如果張洪在這裡,就會算出,這裡每畝地能産出曬幹的麻皮200多公斤。
而一畝地,草根他們隻用了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就割完了,即使算上剝麻的時間,在一個時辰裡面,就能得到250公斤的麻,按照熊部落的兌換價格,可以換上10斤重的肉幹10條,而這50畝,就能換250條肉幹,共2500斤重。
而且,有黃麻的地方不止這一處。
這麼多的肉,要是打獵,至少要打到一群幾十隻羊或者十幾頭野豬,而且損失還不一定能避免。
但割麻就幾乎沒有什麼危險,除了被麻茬戳傷外,幾乎沒有什麼傷害。
而草風也将麻杆上一些發黃的種子給留了下來,散落的種子有一些掉在了田裡,等到來年還能再長出來。
經過半天的收割,這一片地隻收割了五分之一,而捆好的麻捆也比較輕,兩人一捆,很快地擡到小溪邊,扔到水裡,并用石頭壓住,防止浮起來。
很快,部落門前的小溪,一半都給這些麻捆給填上了。
“族長,這樣不是辦法啊,”草部落的巫攔住正要去扛麻捆的草根,“不如先停一下,把南面那處池塘給挖大一些,或者在小溪旁邊再外一些池子,把麻泡進去。
” 草根覺得有道理,便帶着幾個人連夜挖了十幾個深半米,長寬各十幾米的水池,并将門前的溪水引入了進來。
于是在有了這些漚麻的池子後,草根部落便立馬行動起來,每天砍掉的麻也越來越多。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
“是的,這些就是麻,是我們部落需要的東西。
” 一旁的草根和其他族人瞬間就歡呼了起來,熊部落的慷慨大方他們早就聽說過了,而且草風也證實了這些,這才讓草根下定決心在打獵的黃金時節去花幾天時間收割這些麻。
本來還冒着風險,但得到熊雨的認可,草根覺得這些天的辛勞沒有白費。
“但是這些麻還需要進一步的處理才行,這樣子是沒辦法用的。
”熊雨的一番話讓草根瞬間啞然,“是的,需要處理,不然沒辦法直接使用。
” “那要怎樣處理呢?”草風問道。
“這個簡單,原來我們都跟族長學過,”熊雨笑了笑,看到草根這個族長從欣喜一下子恐懼再變得開心,臉色跟變色龍一樣,就覺得很好笑,也突然慶幸熊部落是自己的部落,不然今天這樣的場景,變色的就是他熊雨了。
“你們把這些捆紮好的麻放到水裡浸泡,泡上個把月,到時候再撈出來曬幹,把外面這層麻皮給剝下來,我們部落就是要這些麻皮的。
” 熊雨一邊說着,一邊帶着草部落的人實地操作,“這些剝下來的麻皮,要挂起來才能晾的幹,而剝完皮的麻杆,也能用來紮籬笆,防止你們養的雞鴨逃跑,還能用來燒火做飯。
” 在熊部落打工的這段時間,大家也都見識到了熊部落很多新奇且實用的東西,比如竈台,很早以前烤肉的時候,隻要一個火堆就行。
但自從熊部落有了陶器,就需要用石頭壘一個竈台出來,而有了鐵鍋以後,更需要一個固定的竈台來做飯。
所以張洪便在廚房裡壘了好幾個竈台,就跟後世農村的煙火竈一樣。
這些技術沒有保密的必要,張洪便讓各個部落都學了去。
草根知道冬天,除了食物外,取暖也是很重要的,這些麻杆用來燒火,最好不過,而且也可以按照熊雨的指點,把這些麻杆給編成一道道牆,抹上黃泥,這樣也能抵禦不少寒風的侵襲,這樣冬天就能好過很多。
“我們部落對于麻的交換是這樣的,”熊雨将臨行前張洪交代的交換條件說了一遍,“麻的話,剝好的每100斤能換鹽一罐,粟米5斤,或者肉幹2條或鹹魚20斤,當然,也可以換成獸皮衣服、陶器、石頭工具這些,甚至你要換幾頭驢子、山羊,或者雞鴨,隻要有足夠的麻,那也都可以換。
” 草根瞬間糾結了起來,部落現在最缺的就是食物,可是他不想用這些麻換,自己部落周圍的樹林不少,能逮到一些小動物,還能采集到不少的果子,他最想的還是能換一些經過熊部落馴化的雞鴨,草風帶回來的雞蛋,他也吃過,跟野外的鳥蛋味道差不多,但養的雞每個月都能吃到雞蛋,而野外卻不是這樣。
這就讓草根明白了,食物能夠穩定獲取和以較小的代價獲取,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經過商定之後,熊雨和草根便定下來,承諾在一個月後,讓熊雨他們過來拉這些麻,順便帶一些雞鴨和羊,讓他們學着養殖。
熊雨也跟草根說了養殖的一些條件,并不是像看上去的那樣簡單,提醒過後,也就由着他們了。
吃過飯後,熊雨便帶着隊伍,馱着滿滿當當的東西,往熊部落趕去。
而告别了熊雨的草部落,則是立馬開動起來,留下保護老弱的人外,剩下的男女老幼,都拿着石鐮和草繩,到麻地裡收割黃麻。
這一片黃麻至少有個50畝,每畝能割下來多根拇指粗的麻杆,如果張洪在這裡,就會算出,這裡每畝地能産出曬幹的麻皮200多公斤。
而一畝地,草根他們隻用了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就割完了,即使算上剝麻的時間,在一個時辰裡面,就能得到250公斤的麻,按照熊部落的兌換價格,可以換上10斤重的肉幹10條,而這50畝,就能換250條肉幹,共2500斤重。
而且,有黃麻的地方不止這一處。
這麼多的肉,要是打獵,至少要打到一群幾十隻羊或者十幾頭野豬,而且損失還不一定能避免。
但割麻就幾乎沒有什麼危險,除了被麻茬戳傷外,幾乎沒有什麼傷害。
而草風也将麻杆上一些發黃的種子給留了下來,散落的種子有一些掉在了田裡,等到來年還能再長出來。
經過半天的收割,這一片地隻收割了五分之一,而捆好的麻捆也比較輕,兩人一捆,很快地擡到小溪邊,扔到水裡,并用石頭壓住,防止浮起來。
很快,部落門前的小溪,一半都給這些麻捆給填上了。
“族長,這樣不是辦法啊,”草部落的巫攔住正要去扛麻捆的草根,“不如先停一下,把南面那處池塘給挖大一些,或者在小溪旁邊再外一些池子,把麻泡進去。
” 草根覺得有道理,便帶着幾個人連夜挖了十幾個深半米,長寬各十幾米的水池,并将門前的溪水引入了進來。
于是在有了這些漚麻的池子後,草根部落便立馬行動起來,每天砍掉的麻也越來越多。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