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热火朝天的建设(四)

關燈
    要派人在秋天的時候去挖一些回來。

     姜,按理說在這種嚴寒的條件下很難在野外生存,但熊欣發現的地方,是一處山間的凹地,離道路還比較遠,要不是因為途中追逐一群覓食的鹿,也不會發現此處,更不會發現這種植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這是個好東西,做飯尤其是煮肉的時候放上幾片,能讓肉質中難聞的腥味減少不少,而且在冬日用生姜煮水,可以用于驅寒。

     随着部落食物的越來越充足,張洪的目光也開始盯上了生長在野外的各種植物,所幸,部落裡負責采集的成員,對大部分能夠見識到的植物都很熟悉,能判斷出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而張洪則會用他的經驗,将這些植物的價值最大化。

     現在部落裡族人們有個頭疼腦熱的,除了張洪叮囑的多休息、多喝熱水,還有巫從周邊采集回來的各種植物的葉子、莖幹、種子、花等部位,經過各種錘、搗等處理,調制成黏糊糊的東西讓族人喝下。

     部落裡的人因為食物變好變充足了,身體免疫力也增強了不少,對各種病菌、病毒的抵抗力也就強了很多,現在巫接受最多的,就是因為晚間不喜歡蓋被子而形成的受涼。

     每個部落的巫基本上都是負責尋找植物、研究草藥的人員,熊部落的巫也不例外,隻不過因為族群的強大,能夠帶回來更多的草藥和植物,巫能實驗的次數也不少,很多驢子和鹿就倒在了他的草藥下。

     但有用的草藥也着實發現了不少,一方面,張洪或多或少地對常見的草藥比較熟悉,無論是藥性還是處理方法,直接能讓熊巫少走很多彎路;另一方面,部落的動物也多,用來實驗,發生危險也不心疼。

     等到熊雨熊欣把一路上的見聞彙報完成,巫也用左手揉了揉因書寫過多而麻木的右手腕,停下筆,晾幹炕上小茶幾上擺放的木闆。

     原本用于記錄一些重大事情的載體獸皮,因為需要用來制作一些衣服,所以張洪就将一些木闆給他,讓他寫在上面。

    以部落現在的技術,其實可以将簡單的紙張給制作出來了。

    但這些還是不太實用,部落裡才多少人?造紙在古代可是妥妥的勞動密集型産品,技術上不複雜,但費時費力,對于現在部落恨不得把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驢子用、驢子當核動力驢用的現狀來說,造紙真個可以先放一放。

     等到什麼時候想用紙擦屁股了再說造紙的事情吧。

     經過短暫的休整,回到營地的熊雨、熊欣又帶上物資,朝着開辟出來的商路出發。

    這一路上要比上一次更加快捷,一個是因為走過一次,很多地方繞彎路的地方就不繞了,路線更加熟悉;第二個是因為其他部落或多或少地将通往鄰部落的道路給修建了一下,更加利于驢子的出行。

     經過交易和幾支狩獵隊的捕捉,部落現在擁有驢子140多頭,其中能夠用于遠行的健壯驢子約占有一半。

     部落裡對這些牲口照顧的是無微不至,而且并不是為了吃肉。

    運輸、騎乘、拉車、犁地,在部落裡,它就是全能的存在,意識到它能幹這些,大大節省了人力,部落裡的人便遵循張洪的指示,好好照顧這些為部落出大力的牲口。

     6支狩獵小隊兩個月前隻配備了3頭驢子,勉強夠用,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打磨和收獲,3頭驢子已經很不夠用了,于是趁着驢子數量多,張洪将每支隊伍的驢子數量翻了一倍,達到6隻。

    有了這6隻驢子的加入,狩獵隊能夠行進的速度會更快、探索的更遠、帶回來更多的獵物。

     然後是貿易隊,原本每支隊伍隻能保證10頭驢子供騎乘,而且每天最多在驢背上隻能騎半個時辰。

    但出于愛惜驢子考慮,貿易隊的成員全部都沒有騎過,讓驢子馱着沉重的物資,而自己則跟在身邊,必要的時候還能推驢子一把。

    現在,張洪将馴化好之後的驢子給補充了進來,一支隊伍有20頭驢子,直接翻倍,而且由于改進了沉重的木筐而采用藤蔓編織的藤筐,重量又降低不少,所能攜帶的物資也提升了不少。

     這次出發,會将部落部分食物也帶到各個部落,按照他們派出族人數量的多少進行分配,減少這些部落的狩獵壓力,也能讓周邊的部落對熊部落更加感激,讓他們再修路就好談很多。

     剩下的驢子,老的的則被用于運送青儲飼料等工作,剩下的則用于運輸鐵礦、煤礦,運送建築材料等,多虧了這麼多驢子的補充,整個圍牆的工程,在貿易隊再次出發之後,便開始了正式的建設。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