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冬季到来
關燈
小
中
大
當張洪趕着一群山羊回到部落的時候,鉛灰色的天空飄起了雪花,紛紛揚揚的雪花籠罩住了整個大地,将一切都染成了白色。
冬天比張洪預料的還要早一些到來,按照他的推斷和巫的觀察記錄,這會應該是十月初,銀裝素裹的環境,讓他意識到,這裡畢竟不是後世,不能用後世的标準來衡量這裡的一切。
冬天會很漫長,随着降雪,氣溫也逐漸降低,小溪的邊緣也開始結冰。
為了讓族人在冬季不需要大冷天跑很遠去接水,張洪特意讓熊木等人燒制了二十幾口大缸,擺在庭院裡,裝滿了水。
而對于水的補充,則是安排人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用陶罐接水回來,或者直接将積雪放到缸中,等待雪一點點的融化,或者直接用陶鍋将積雪煮開。
等到來年,張洪準備在居住區和畜牧區挖幾口水井,這樣部落用水就會更方便。
抖落掉身上的雪花,張洪進了自己的屋子,巫正在房間裡用木炭在一塊顔色淺一點的獸皮上寫寫畫畫,看到張洪進來,放下手中的木炭,語氣凝重,“洪,今年的雪要比去年降下來的更早,而且去年這個時候,小溪還沒有結冰。
” 張洪原本以為原始人沒有什麼年的概念,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事實是原始人在不斷的狩獵采集過程中,對一些易于觀察的現象,都有自己的思考。
比如月亮,他們會根據月相的圓缺周期,定義一個月的概念,與後世農曆,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還有就是會觀察野外的植物,比如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結果、枯萎,也能推算出大緻的時間。
再比如對于年的概念,巫從前面一代的巫身上,就學習到,觀察太陽正午的高度和月亮的月相變化,就能大概得出一個月或者一年的周期。
除了觀察天上的,植物和動物也會有一些不同的變化。
比如部落周邊生長的一種草,發芽時正好是氣溫回暖,白晝時間變長,而等到他結果,則是白天最長的時候,到植株枯萎,正好到秋季。
通過種種觀察和總結,幾乎每個發展到現在的部落,都掌握着自己部落一些記錄時間的方法,并且越是部落集中的地方,對同一個記錄方法越是認同。
這種辦法簡單好用,而又很重要,因為即便是去狩獵,也要知道什麼時候獵物活動頻繁,從而避開他們的發情期和哺乳期。
而熊部落的巫,一直是記錄這種時間變化和部落發展的專職人員,而且還負責與上天溝通,進行祭祀,祈求來年部落收獲豐厚,人丁興旺。
“是的,溫度比前幾日還要低一些,院中水缸的冰都有手掌那麼厚了。
”張洪搓了搓手,“外面也下了很大的雪,這種天氣已經不适合族人們外出狩獵了,我看就從明天開始,大家就呆在部落附近,收集一些木柴和果實吧,不要走太遠,防止在野外走丢了,而且這個季節即使有野獸活動,那也是很兇的猛獸。
” “正準備跟你說這些,部落裡的存糧,足夠我們熬過這個冬季了,去年第一場雪到最後一場雪,一共有161道短線”,張洪知道巫記錄時間的辦法,每過一天,他便在牆上用木炭劃一道短線,而且有月亮的時候,還會在當天短線的後面畫上月亮的形态,月亮從消失不見到滿月再到消失不見,這就是部落裡月的來曆。
每過一個月,他會在牆上畫一條更長更粗的線,以示區分。
這些也是他從上一任的巫手中學會的,從他擔任部落裡面巫開始,就沒有一天将記錄斷掉過,而他不在的日子,就交由部落裡另外一個熊祀來擔任。
“部落現在總共有族人103口,每天至少需要4條20斤的鹹肉、4條鹹魚,2碗幹蘑菇,每隔七天,還要再給大家添加一些蔬菜或水果,大家都說吃這樣多,會不會有些太浪費了,原來樹部落的幾個人,要求給他們減掉一些份量,讓部落的食物能撐更久。
” “現在不用減食物的供應,部落裡儲存的食物還是足夠的,這些肉不吃掉,到明年就要放壞了。
而且我們獸欄裡不是還有很多牲口嗎,倉庫裡存着的蔬菜和肉幹也還很多,按照現在的消耗,足夠我們度過200天。
” 張洪在心裡簡單計算後說道,部落裡族人的反應他能夠理解,以往每一年的冬天,部落都不會有太多的存糧,一大半的時間,隻能互相依偎在一起,頂着吹來的寒風和低溫,半饑半飽地硬撐着。
部落裡沒有幾個“老人”,絕大部分身體弱的都會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死去,而且分配食物的時候,他們能夠得到的也是最少,因為部落要留多一點食物給部落的青壯年和孩童。
“今年不一樣了,你看,我又帶着人趁着要下雪逮到了一小群山羊。
溫度降低,動物們也會找地方去過冬,隻要在他們遷徙的路上及時發現,用網和短矛,很容易就能抓到。
不過也隻能在這段時間了,這場雪一下,動物們都會躲起來的。
” 原始社會的冬天不适合外出活動,因為缺少避寒保暖的衣服,還有野外的各種危險,一般這個時候,所有的部落和野獸一樣,都會躲在避風的地方靜靜地呆着,輕易不會移動,減少熱量的消耗,所以有冬眠的說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熊部落以往過冬也是一樣,但今年不同,夏季建好的房屋很快就讓心存疑慮的人轉變了看法,在室
冬天比張洪預料的還要早一些到來,按照他的推斷和巫的觀察記錄,這會應該是十月初,銀裝素裹的環境,讓他意識到,這裡畢竟不是後世,不能用後世的标準來衡量這裡的一切。
冬天會很漫長,随着降雪,氣溫也逐漸降低,小溪的邊緣也開始結冰。
為了讓族人在冬季不需要大冷天跑很遠去接水,張洪特意讓熊木等人燒制了二十幾口大缸,擺在庭院裡,裝滿了水。
而對于水的補充,則是安排人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用陶罐接水回來,或者直接将積雪放到缸中,等待雪一點點的融化,或者直接用陶鍋将積雪煮開。
等到來年,張洪準備在居住區和畜牧區挖幾口水井,這樣部落用水就會更方便。
抖落掉身上的雪花,張洪進了自己的屋子,巫正在房間裡用木炭在一塊顔色淺一點的獸皮上寫寫畫畫,看到張洪進來,放下手中的木炭,語氣凝重,“洪,今年的雪要比去年降下來的更早,而且去年這個時候,小溪還沒有結冰。
” 張洪原本以為原始人沒有什麼年的概念,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事實是原始人在不斷的狩獵采集過程中,對一些易于觀察的現象,都有自己的思考。
比如月亮,他們會根據月相的圓缺周期,定義一個月的概念,與後世農曆,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還有就是會觀察野外的植物,比如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結果、枯萎,也能推算出大緻的時間。
再比如對于年的概念,巫從前面一代的巫身上,就學習到,觀察太陽正午的高度和月亮的月相變化,就能大概得出一個月或者一年的周期。
除了觀察天上的,植物和動物也會有一些不同的變化。
比如部落周邊生長的一種草,發芽時正好是氣溫回暖,白晝時間變長,而等到他結果,則是白天最長的時候,到植株枯萎,正好到秋季。
通過種種觀察和總結,幾乎每個發展到現在的部落,都掌握着自己部落一些記錄時間的方法,并且越是部落集中的地方,對同一個記錄方法越是認同。
這種辦法簡單好用,而又很重要,因為即便是去狩獵,也要知道什麼時候獵物活動頻繁,從而避開他們的發情期和哺乳期。
而熊部落的巫,一直是記錄這種時間變化和部落發展的專職人員,而且還負責與上天溝通,進行祭祀,祈求來年部落收獲豐厚,人丁興旺。
“是的,溫度比前幾日還要低一些,院中水缸的冰都有手掌那麼厚了。
”張洪搓了搓手,“外面也下了很大的雪,這種天氣已經不适合族人們外出狩獵了,我看就從明天開始,大家就呆在部落附近,收集一些木柴和果實吧,不要走太遠,防止在野外走丢了,而且這個季節即使有野獸活動,那也是很兇的猛獸。
” “正準備跟你說這些,部落裡的存糧,足夠我們熬過這個冬季了,去年第一場雪到最後一場雪,一共有161道短線”,張洪知道巫記錄時間的辦法,每過一天,他便在牆上用木炭劃一道短線,而且有月亮的時候,還會在當天短線的後面畫上月亮的形态,月亮從消失不見到滿月再到消失不見,這就是部落裡月的來曆。
每過一個月,他會在牆上畫一條更長更粗的線,以示區分。
這些也是他從上一任的巫手中學會的,從他擔任部落裡面巫開始,就沒有一天将記錄斷掉過,而他不在的日子,就交由部落裡另外一個熊祀來擔任。
“部落現在總共有族人103口,每天至少需要4條20斤的鹹肉、4條鹹魚,2碗幹蘑菇,每隔七天,還要再給大家添加一些蔬菜或水果,大家都說吃這樣多,會不會有些太浪費了,原來樹部落的幾個人,要求給他們減掉一些份量,讓部落的食物能撐更久。
” “現在不用減食物的供應,部落裡儲存的食物還是足夠的,這些肉不吃掉,到明年就要放壞了。
而且我們獸欄裡不是還有很多牲口嗎,倉庫裡存着的蔬菜和肉幹也還很多,按照現在的消耗,足夠我們度過200天。
” 張洪在心裡簡單計算後說道,部落裡族人的反應他能夠理解,以往每一年的冬天,部落都不會有太多的存糧,一大半的時間,隻能互相依偎在一起,頂着吹來的寒風和低溫,半饑半飽地硬撐着。
部落裡沒有幾個“老人”,絕大部分身體弱的都會在冬天最冷的時候死去,而且分配食物的時候,他們能夠得到的也是最少,因為部落要留多一點食物給部落的青壯年和孩童。
“今年不一樣了,你看,我又帶着人趁着要下雪逮到了一小群山羊。
溫度降低,動物們也會找地方去過冬,隻要在他們遷徙的路上及時發現,用網和短矛,很容易就能抓到。
不過也隻能在這段時間了,這場雪一下,動物們都會躲起來的。
” 原始社會的冬天不适合外出活動,因為缺少避寒保暖的衣服,還有野外的各種危險,一般這個時候,所有的部落和野獸一樣,都會躲在避風的地方靜靜地呆着,輕易不會移動,減少熱量的消耗,所以有冬眠的說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熊部落以往過冬也是一樣,但今年不同,夏季建好的房屋很快就讓心存疑慮的人轉變了看法,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