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部落的牲畜养殖
關燈
小
中
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張洪的影響下,即便是沒有讀過書的原始人,也知道這個道理。
去年制作的各種材質的農具,比如石锛、石鐮以及鐵犁等,由于使用頻繁加上質量不高,損壞了不少,很多都隻能回爐。
好在張洪一直讓專人負責鐵器的制作和改進,經過一個冬天的研究,熊山等人現在打造出來的鐵犁,質量上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因為用料更多體型更大,再配合上沉重的木頭做成的犁身,自重也更重,犁地的時候隻要不碰到石頭或者樹根,基本上用到冬天也不會損壞,而且這種重型的曲轅犁翻土會翻的更深。
一部分健壯的族人在熊皮、熊奇的帶領下,拉着牛車和驢車,往鐵山和煤山走去,這段時間,他們的任務很重,需要為煉鐵提供足夠多的原料。
留在部落裡煉鐵也不輕松,張洪将另外一部分壯勞力也加強到這裡來,爐子也增加了不少,要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至少再打造出50個鐵犁,200把鐵鍬頭,還有近200個鋤頭。
煉鐵坊這邊的煙囪,整個冬天幾乎就沒有停下來過,一直為部落提供一爐爐的鐵水,以及一件件鐵制的工具。
灰白色的煙氣通過煙囪排到空氣中,甚至在下雪的時候,附近降下來的雪地裡,都覆蓋着一層黑色的顆粒。
不過現在不是談保護環境的時候,這點“污染”對現在的時代來說,更像是一種文明的進步,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點煙霧的污染,甚至沒有一次草原或者森林山火大。
在規劃接下來工作的同時,也要把部落現有的資源給清點一下,今年不比前兩年,各種産業的産出都有了一些增長,同樣也有很多消耗,隻有知道這些數據,才好安排今年的工作。
食鹽這邊倒是沒有太大的缺口,部落倉庫裡堆積的食鹽至少還有個200多包,而且鹽礦石還堆在那裡,依靠周圍部落的消耗量以及自己部落的産出,就算隻是依靠庫存量,也能撐上個兩三個月。
陶器就更不用說了,随着工藝的進步,陶器的質量也越來越好。
按道理來說,陶器可以使用、存放的時間非常長,隻要妥善保管并避免損壞,幾乎可以永久保存。
例如後世出土的陶罐、彩陶文化等,經過幾千年的保存,仍然完好無損。
但是總有意外,使用時難免磕磕碰碰的,而且現在陶器兌換食物的比例也降低很多,導緻部落的陶器現在處于生産過剩的階段,急需需要另外一個市場。
這也是張洪為什麼想要探索更遠的地方,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說完了工具,再來說說部落喂養的一些牲口吧。
張洪計劃着在今年繼續加大養殖的規模,将現在肉食的來源,從狩獵和養殖各占一半,轉變成以養殖逐步替代狩獵。
當然狩獵所占的比重一直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但不是肉食的唯一來源了,主要也隻是讓族人在狩獵中培養合作的意識、提升武器熟練度,保持戰鬥力。
而且保持狩獵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現或馴化其他部落還沒有接觸到的生物。
尤其是長毛象,張洪可是觊觎了很久,自從他初臨這個時代之後,就對這種生物念念不忘。
不是說非要吃這種大家夥的肉,隻是出于好奇心,可不是所有穿越衆都有機會捕獲活着的這種體型龐大、充滿未解之謎的生物。
當然除了長毛象,還有更多常見的牲口值得去抓捕,而在去年的一年中,從野外抓捕以及繁育的牲口,已經快塞滿了整個部落。
先是野馬,總數已經達到252匹,能夠用來騎乘和拉車的占到三分之二,剩下的要麼太小,要麼就是有些傷殘,這些馬匹殺掉用來吃肉有點可惜,基本上會挑選幾匹強壯的公馬,剩下的也要骟掉,防止野性難馴,這樣的話,繁育的規模就可以預期; 牛則有400多頭,馴化好以及馴化中的有三分之一約150頭左右,這部分已經可以熟練地接受耕地或者拉車;剩下的有一部分懷孕,還有一些捕獲的時間尚短,還要再繼續馴化; 作為部落去年耕作主力的驢子,去年一年捕獲、繁殖倒是很多,大大小小有5、600頭了,雖然速度比不上馬,力氣沒有牛大,但勝在它是一種多功能型的牲口,各項能力比較均衡,可以用來給貿易隊拉貨和短途騎乘,也可以幫部落磨黃豆,甚至等過段時間,把驢車給改造改造,用來運輸種子、工具等,節省路上奔波的時間。
而且,不管是驢子還是馬、牛,在食物匮乏的緊急情況下,都是可以用來殺了取肉的。
當然這種在部落生産上面有更大作用的牲口,嚴格來說更像是一種生産工具,輕易的不允許宰殺,除非特殊情況,現在部落要想吃一些肉食,還是有很多其他專門用來提供肉食的動物。
鹿,部落現在關注度并不高,而且出肉率一直不算太高,而且除了梅花鹿,還有一種體型更小的應該成為麋子的動物,經過陸陸續續兩年的抓捕和生育,也有200頭左右,主要是用來取皮和鹿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部落養殖反映的問題來說,鹿的性情非常膽小,很容易受到驚吓,對周圍環境的安靜有很高要求。
而且鹿又活潑好動,跑起來人追不上,蹦起來又能跨過圍欄,很難束縛。
加上鹿的繁殖力低,很容易有基因遺傳類疾病,養殖的難度非常大,族人們自然不會太感興趣。
要不是為了取鹿皮制作一些更加柔軟的皮衣,順便養殖一些作為肉食的備用,部落早就不大規模養這些鹿了。
另外是山羊,共有500多隻,裡面經過選擇,按照他們的品種,大緻分為兩種:一種毛發較為旺盛,張洪準備今年春夏的時候給他們剪毛,用來織羊毛衣或者作為冬裝的填充物;還有一種是食用的,個頭要稍微大一些,所産出的肉也更鮮美。
除此之外,熊花用羊毛發明出來的毛氈,也需要很多的羊毛。
雖然以現在部落處理羊毛的方法,很難将羊毛給處理的很
在張洪的影響下,即便是沒有讀過書的原始人,也知道這個道理。
去年制作的各種材質的農具,比如石锛、石鐮以及鐵犁等,由于使用頻繁加上質量不高,損壞了不少,很多都隻能回爐。
好在張洪一直讓專人負責鐵器的制作和改進,經過一個冬天的研究,熊山等人現在打造出來的鐵犁,質量上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因為用料更多體型更大,再配合上沉重的木頭做成的犁身,自重也更重,犁地的時候隻要不碰到石頭或者樹根,基本上用到冬天也不會損壞,而且這種重型的曲轅犁翻土會翻的更深。
一部分健壯的族人在熊皮、熊奇的帶領下,拉着牛車和驢車,往鐵山和煤山走去,這段時間,他們的任務很重,需要為煉鐵提供足夠多的原料。
留在部落裡煉鐵也不輕松,張洪将另外一部分壯勞力也加強到這裡來,爐子也增加了不少,要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至少再打造出50個鐵犁,200把鐵鍬頭,還有近200個鋤頭。
煉鐵坊這邊的煙囪,整個冬天幾乎就沒有停下來過,一直為部落提供一爐爐的鐵水,以及一件件鐵制的工具。
灰白色的煙氣通過煙囪排到空氣中,甚至在下雪的時候,附近降下來的雪地裡,都覆蓋着一層黑色的顆粒。
不過現在不是談保護環境的時候,這點“污染”對現在的時代來說,更像是一種文明的進步,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點煙霧的污染,甚至沒有一次草原或者森林山火大。
在規劃接下來工作的同時,也要把部落現有的資源給清點一下,今年不比前兩年,各種産業的産出都有了一些增長,同樣也有很多消耗,隻有知道這些數據,才好安排今年的工作。
食鹽這邊倒是沒有太大的缺口,部落倉庫裡堆積的食鹽至少還有個200多包,而且鹽礦石還堆在那裡,依靠周圍部落的消耗量以及自己部落的産出,就算隻是依靠庫存量,也能撐上個兩三個月。
陶器就更不用說了,随着工藝的進步,陶器的質量也越來越好。
按道理來說,陶器可以使用、存放的時間非常長,隻要妥善保管并避免損壞,幾乎可以永久保存。
例如後世出土的陶罐、彩陶文化等,經過幾千年的保存,仍然完好無損。
但是總有意外,使用時難免磕磕碰碰的,而且現在陶器兌換食物的比例也降低很多,導緻部落的陶器現在處于生産過剩的階段,急需需要另外一個市場。
這也是張洪為什麼想要探索更遠的地方,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說完了工具,再來說說部落喂養的一些牲口吧。
張洪計劃着在今年繼續加大養殖的規模,将現在肉食的來源,從狩獵和養殖各占一半,轉變成以養殖逐步替代狩獵。
當然狩獵所占的比重一直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但不是肉食的唯一來源了,主要也隻是讓族人在狩獵中培養合作的意識、提升武器熟練度,保持戰鬥力。
而且保持狩獵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現或馴化其他部落還沒有接觸到的生物。
尤其是長毛象,張洪可是觊觎了很久,自從他初臨這個時代之後,就對這種生物念念不忘。
不是說非要吃這種大家夥的肉,隻是出于好奇心,可不是所有穿越衆都有機會捕獲活着的這種體型龐大、充滿未解之謎的生物。
當然除了長毛象,還有更多常見的牲口值得去抓捕,而在去年的一年中,從野外抓捕以及繁育的牲口,已經快塞滿了整個部落。
先是野馬,總數已經達到252匹,能夠用來騎乘和拉車的占到三分之二,剩下的要麼太小,要麼就是有些傷殘,這些馬匹殺掉用來吃肉有點可惜,基本上會挑選幾匹強壯的公馬,剩下的也要骟掉,防止野性難馴,這樣的話,繁育的規模就可以預期; 牛則有400多頭,馴化好以及馴化中的有三分之一約150頭左右,這部分已經可以熟練地接受耕地或者拉車;剩下的有一部分懷孕,還有一些捕獲的時間尚短,還要再繼續馴化; 作為部落去年耕作主力的驢子,去年一年捕獲、繁殖倒是很多,大大小小有5、600頭了,雖然速度比不上馬,力氣沒有牛大,但勝在它是一種多功能型的牲口,各項能力比較均衡,可以用來給貿易隊拉貨和短途騎乘,也可以幫部落磨黃豆,甚至等過段時間,把驢車給改造改造,用來運輸種子、工具等,節省路上奔波的時間。
而且,不管是驢子還是馬、牛,在食物匮乏的緊急情況下,都是可以用來殺了取肉的。
當然這種在部落生産上面有更大作用的牲口,嚴格來說更像是一種生産工具,輕易的不允許宰殺,除非特殊情況,現在部落要想吃一些肉食,還是有很多其他專門用來提供肉食的動物。
鹿,部落現在關注度并不高,而且出肉率一直不算太高,而且除了梅花鹿,還有一種體型更小的應該成為麋子的動物,經過陸陸續續兩年的抓捕和生育,也有200頭左右,主要是用來取皮和鹿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部落養殖反映的問題來說,鹿的性情非常膽小,很容易受到驚吓,對周圍環境的安靜有很高要求。
而且鹿又活潑好動,跑起來人追不上,蹦起來又能跨過圍欄,很難束縛。
加上鹿的繁殖力低,很容易有基因遺傳類疾病,養殖的難度非常大,族人們自然不會太感興趣。
要不是為了取鹿皮制作一些更加柔軟的皮衣,順便養殖一些作為肉食的備用,部落早就不大規模養這些鹿了。
另外是山羊,共有500多隻,裡面經過選擇,按照他們的品種,大緻分為兩種:一種毛發較為旺盛,張洪準備今年春夏的時候給他們剪毛,用來織羊毛衣或者作為冬裝的填充物;還有一種是食用的,個頭要稍微大一些,所産出的肉也更鮮美。
除此之外,熊花用羊毛發明出來的毛氈,也需要很多的羊毛。
雖然以現在部落處理羊毛的方法,很難将羊毛給處理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