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雁

關燈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天氣變冷,整天都有成群的大雁路過部落上空,遷往更溫暖的南方。

     臨近小溪的地方,水草茂密,灘塗遍布,是很多向遠方遷徙鳥類的中轉站,張洪就不止一次看到過幾百隻一群的大雁降落在這裡,又從這裡飛往南方。

     所謂雁過拔毛,在張洪這裡表現的淋漓盡緻。

     這麼多能夠飛的食物,怎麼能當做視而不見呢? 不過要捕捉大雁沒有太多其他的辦法,尤其是要抓活的用來人工馴養。

    大雁沒有辦法像以往那樣用合圍的辦法來捕捉,因為他們會飛,但也不是沒有其他的辦法。

     “網開一面”,張洪從這個成語中找到了靈感。

     第二天,在其他人帶着驢子犁地的時候,張洪帶着十來個族人,扛着加寬加厚的漁網,還有一根根粗壯的木頭,來到這片灘塗。

     遠遠地,發現有外敵入侵的大雁們便呼呼啦啦地起飛了,盤旋在張洪頭頂。

    張洪等人不以為意,來到鳥糞密集的地方,先是在四周豎上幾根木料,每根木料長約3米,深深地埋到土裡,然後圍着這些木料,用漁網圍起來,隻留一個一人多寬的缺口。

     在周圍圍結實之後,又用一張特制的漁網,罩在頂部,拉緊并與圍牆連接,用繩子捆紮結實。

    為了防止頂部的漁網往下墜,還用幾根稍微細一點的麻杆給支了起來。

     如此,一個捕捉大雁的陷阱就制作完成了,為了讓大雁放心地進入到裡面,張洪還從部落裡取了一些粟米,從魚塘裡撈了一些小魚小蝦,灑到陷阱裡。

     這個地方布置完成後,在小溪兩岸,又如法炮制了十幾個陷阱。

     陷阱布置完成,就等着大雁們主動進入了。

    張洪曾經了解過,大雁可能是人類最早馴化的鳥類,甚至比雞鴨還要早。

    而直到看到南飛的大雁,張洪才想起捕捉他們,真是失策。

     要說大雁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為什麼要馴化,但後世,馴化後的大雁另一個名字,幾乎所有人都熟悉,甚至說是童年陰影,就是鵝。

     小時候被奶奶家養的鵝追着屁股咬的經曆,讓張洪看到這些大雁時,屁股也隐隐作痛。

    而鵝的體型要比雞鴨大很多,出肉量更不用提,更别說它身上的鵝絨了。

     在後世,一件純鵝絨的羽絨服動辄就是好幾千塊,而這種羽絨服的保暖效果要比其他任何的動物毛皮都要好,而且輕便、透氣。

     在這裡,冬天零下幾十度的低溫,幾乎無法外出活動,就是因為沒有保暖效果好的材料,有了這些鵝絨,簡單處理一下,就能讓部落在冬天也能有一定的行動能力。

     鵝的喂養也很簡單,出于保護幼崽、求偶、領地意識等原因,鵝的戰鬥力也十分強悍,所以幾乎不怕什麼小型野獸的侵襲,而且也不容易生病。

     大雁是群居性的動物,但在族群裡是一夫一妻制,除非配偶意外死亡,否則一對大雁組成的家庭是不會有改變的。

     陷阱很好用,當張洪在第二天清晨摸黑趕過來之後,看到幾十隻大雁在網裡亂撞之後,便理解了後世為什麼對捕鳥網的禁止那麼重了。

     很多大雁都被纏在了漁網上,有一些已經一動不動,掙紮的大雁很多都被結實的網繩割破了表皮,整個陷阱彌漫着血腥氣,地上到處是大雁的羽毛和血液。

     張洪設立陷阱可不是為了要死掉的大雁,連忙讓人先解救纏在網上的,甚至不惜把網繩割斷。

    解救下來的大雁,被族人們反折翅膀,用繩子在翅膀中間和雙腳上捆緊,扔在一邊。

    而沒有纏到網上的大雁,數量不多,大部分都從缺口跑出去了,但即便有跑掉的,經過一整天的忙碌,部落裡還是得到了240多隻活着的大雁。

     至于死掉和重傷的,張洪也沒有浪費,用繩子捆住雙腳,挑在木棍上,一個人挑上幾隻,就可以往部落趕過去。

     因為最近熊部落經常跟其他部落交換活着的雞鴨,長途運送中,張洪讓人用藤條和樹枝編了一個個方形的籠子,每個籠子高50厘米,長1.2米寬60厘米,擠一擠可以放上十幾隻雞。

     現在,部落裡所有的籠子都被張洪喊人送了過來,每個籠子都裝着七八隻大雁,在裝之前,還用才發明的剪刀把一些羽毛給剪掉,防止他們飛走。

     折騰到日落西山,這200多隻大雁才運送完畢,而完好的陷阱也幾乎沒有一個留了下來,都被踩成了平地。

    張洪想了想,需要給這塊栖息地一個休養的時間,便将木樁上的漁網全部拆了下來,隻保留木樁,準備隔兩天再來抓一些大雁。

     為了讓這些大雁有個地方待,巫連忙安排留在族中的人,按照張洪的要求,靠着圍牆内側,搭建了一個棚子。

     棚子全部用高約4米的木棍作為外牆,底部深挖50厘米,木棍與木棍中間,還用釘子釘死,連在一起,兩根中間最大隻有5厘米的空隙。

    而頂部,因為将所有的大雁羽毛都剪掉了,并不擔心他們飛走,便隻用簡單的辦法搭了一個頂,防止夜間降雨。

    在靠近圍牆的一側,還放了一堆堆的粟杆,讓這些大雁有個休息的地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整個部落行動起來,忙到月明星稀,才堪堪将這些大雁給安置起來。

    突遭變故的大雁們還沒有适應這裡的環境,一個個擁擠在一起,遠離大門,小心地盯着出于好奇而圍在栅欄外面的族人。

     在巫搭棚子的時候,張洪帶着幾個粗壯的婦女和專職廚師熊火熊竈,将死掉、重傷的大雁給處理出來。

     先是割斷喉嚨進行放血,雖然死掉了,但時間并不長,大雁身體裡的血液還沒有凝固,放下來的血,用陶碗接着,每隻大雁接了有兩碗左右,便端到一邊,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