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宫变16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百八十五章宮變16
何太後的話一出口瞬間就激起了滿朝文武的議論,誰都沒有想到何太後會對劉和進行如此封賞,就連劉和本人都是一臉吃驚的望着何太後。
何太後對劉和的封賞可以說是大到了離譜的程度,首先是司空一職,位列三公,随着太傅袁隗被收押,司空就已經名義上的百官之首了。
因為同為三公的司徒丁宮在七月份的時候就被罷免了,而太尉劉虞不僅是劉和的父親,現在人還在幽州,司空自然就成了雒陽的百官之首。
其次就是行衛将軍事,現在的大漢朝廷,大将軍何進、骠騎将軍董重和車騎将軍何進都已經死了,衛将軍便成了武将之首。
領司隸校尉和假節就更加重要了,這讓劉和不僅有監察百官的權利,更有直接動手殺人的權利。
錄尚書事則是給了劉和實權,讓劉和成為真正的一把手,甚至還在何太後本人之上。
開府便不需要說了,司空本就可以開府,何太後之所以強調,意思是允許劉和有兩套班子,一套司空府,一套衛将軍府。
最後封鞏侯和食邑五千戶也是表示重視,值得一提的是,鞏縣就位于河南尹境内,距離雒陽不足百裡。
何太後如此對待劉和,直接讓劉和一舉成為光武中興以來地位最高的幾個人。
劉和知道,何太後這是把自己和劉辯的命運都交到自己手上。
想明白這一點後,劉和看向何太後的目光也随之發生了變化。
這裡畢竟是朝堂上,所以劉和之前一直有所收斂,但此刻劉和看向何太後的目光卻變得極其溫柔,好在劉和是站在最前面的,所以并沒有人注意到劉和的目光。
看着愣神的劉和,何太後說道:“劉司空,還不領旨嗎?” 何太後的話,讓劉和回過神來,劉和連忙推辭道:“太後厚恩,臣絕不敢忘,隻是臣才疏學淺,當不得太後如此封賞,還請太後收回成命。
” 何太後聞言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明白了劉和的顧慮,這樣是再擔心接受封賞後會遭到所有人的針對吧。
何太後想了一下說道:“既然劉将軍不願意,司空一職就罷了吧,隻以衛将軍的身份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如何?” 何太後的想法是,既然劉和擔心會被人針對,那就去掉一個三公的虛銜好了,剩下的在權力上和前面差距不大。
這樣一來,在外人看來,差距就會很大,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劉和還是一把手,隻是名頭沒有這麼吓人了。
“謝太後,臣定不負太後厚恩。
” 其實劉和拒絕并不是怕針對,而是因為自己實在是沒有這麼多精力,自己的能力就擺在這裡,司空府加上衛将軍府的事情就能累死劉和了,更别說還有尚書台的事情了,真要是接受了,沒幾天就會被一大堆人彈劾。
而且劉和也想用三公的位置拉攏其他人。
在劉和接受這一次的任命後,其他公卿總算是松了口氣,雖然實權已經到了劉和手裡,但現在還有司空和司徒兩個職位,一旦何太後把這兩個人職位封賞給他們,他們還是有機會和劉和掰手腕的,這樣一來就能重新奪回實權。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劉和壓根沒有給他們松口氣的機會,再次拱手道:“禀太後,三公一職,至關重要,不可長久空缺,臣提議,由尚書盧植擔任司空一職,并參錄尚書事。
” 劉和的話一出,讓
何太後對劉和的封賞可以說是大到了離譜的程度,首先是司空一職,位列三公,随着太傅袁隗被收押,司空就已經名義上的百官之首了。
因為同為三公的司徒丁宮在七月份的時候就被罷免了,而太尉劉虞不僅是劉和的父親,現在人還在幽州,司空自然就成了雒陽的百官之首。
其次就是行衛将軍事,現在的大漢朝廷,大将軍何進、骠騎将軍董重和車騎将軍何進都已經死了,衛将軍便成了武将之首。
領司隸校尉和假節就更加重要了,這讓劉和不僅有監察百官的權利,更有直接動手殺人的權利。
錄尚書事則是給了劉和實權,讓劉和成為真正的一把手,甚至還在何太後本人之上。
開府便不需要說了,司空本就可以開府,何太後之所以強調,意思是允許劉和有兩套班子,一套司空府,一套衛将軍府。
最後封鞏侯和食邑五千戶也是表示重視,值得一提的是,鞏縣就位于河南尹境内,距離雒陽不足百裡。
何太後如此對待劉和,直接讓劉和一舉成為光武中興以來地位最高的幾個人。
劉和知道,何太後這是把自己和劉辯的命運都交到自己手上。
想明白這一點後,劉和看向何太後的目光也随之發生了變化。
這裡畢竟是朝堂上,所以劉和之前一直有所收斂,但此刻劉和看向何太後的目光卻變得極其溫柔,好在劉和是站在最前面的,所以并沒有人注意到劉和的目光。
看着愣神的劉和,何太後說道:“劉司空,還不領旨嗎?” 何太後的話,讓劉和回過神來,劉和連忙推辭道:“太後厚恩,臣絕不敢忘,隻是臣才疏學淺,當不得太後如此封賞,還請太後收回成命。
” 何太後聞言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明白了劉和的顧慮,這樣是再擔心接受封賞後會遭到所有人的針對吧。
何太後想了一下說道:“既然劉将軍不願意,司空一職就罷了吧,隻以衛将軍的身份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如何?” 何太後的想法是,既然劉和擔心會被人針對,那就去掉一個三公的虛銜好了,剩下的在權力上和前面差距不大。
這樣一來,在外人看來,差距就會很大,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劉和還是一把手,隻是名頭沒有這麼吓人了。
“謝太後,臣定不負太後厚恩。
” 其實劉和拒絕并不是怕針對,而是因為自己實在是沒有這麼多精力,自己的能力就擺在這裡,司空府加上衛将軍府的事情就能累死劉和了,更别說還有尚書台的事情了,真要是接受了,沒幾天就會被一大堆人彈劾。
而且劉和也想用三公的位置拉攏其他人。
在劉和接受這一次的任命後,其他公卿總算是松了口氣,雖然實權已經到了劉和手裡,但現在還有司空和司徒兩個職位,一旦何太後把這兩個人職位封賞給他們,他們還是有機會和劉和掰手腕的,這樣一來就能重新奪回實權。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劉和壓根沒有給他們松口氣的機會,再次拱手道:“禀太後,三公一職,至關重要,不可長久空缺,臣提議,由尚書盧植擔任司空一職,并參錄尚書事。
” 劉和的話一出,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