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寻常之日非常之时2
關燈
小
中
大
然後他一掀衣袍坐下,快速将倒扣的茶杯放正,倒了半杯水,朝旁邊一勾手指,招呼資良瑜坐下,道:
“來,我需要你助我撥雲見日。
” 資良瑜坐下,俯身靠近謝玿,謝玿一偏頭,那一瞬間他的眼裡野心勃勃,帶着殺氣,叫資良瑜愣了愣,腦海中瞬間閃過夢裡謝玿回眸的場景, 像,太像了,不一樣的是,夢裡那個人,眼睛是死的,隻有殺戮與暴戾。
而眼前之人,嘴角忽然上揚,眼睛是生動的,躍躍欲試,帶着興奮與堅定。
資良瑜忽而想,夢裡那個,絕對不會是如今的謝玿,絕對。
謝玿指着那隻盛滿水的茶杯道: “這是我。
” 而後又指着茶壺道: “這是陛下。
” 随後他又從茶盤裡拿出兩個茶杯,左手的敲了敲桌子,道:“天師。
”右手的晃了晃,道:“正道,諸葛筠。
” 謝玿将兩個空茶杯推開,将盛水的茶杯與茶壺放在一起,看着資良瑜道: “好,現在,我想該來捋一捋線索了,一直以來我像隻無頭蒼蠅一般。
” “你看,在所有人都沒出現之前,我和陛下在一起……哦,等等。
” 謝玿将一隻空茶杯靠近代表自己的茶杯一點,也就是“謝玿”一點,道: “正道,從皦皦出生起,就算出所謂卦象,也是他,推波助瀾,讓我遇見皦皦。
在這近八年間,他一直徘徊在我與皦皦身邊。
” 資良瑜點點頭,謝玿也點點頭,他環握着“謝玿”與“皇帝”,對資良瑜道: “但是呢,在之前的九年間,我和陛下,一直保持着臣子與帝王的關系,有信任有猜忌,有利用有依靠,總之,還算正常。
唯一不正常的,就是你,和我,你說命線亂了,緣分交錯,但是我想這對那九年并未産生重大的影響。
” 資良瑜點點頭,稍作補充: “其實是大的,隻是對朝堂格局影響似乎不明顯。
” 謝玿擺擺手,将代表天師的空杯子拿出來,磕在桌面上時,發出大大的聲響。
資良瑜的目光追随謝玿的動作,謝玿捏緊“天師”,看着資良瑜道: “變故,就在他,或者應該說,是你。
” 謝玿指着資良瑜,語氣嚴峻: “姑且視作是你的橫空出世,導緻這一切都變了,但是我不怪你。
” 謝玿突然這般說,資良瑜猝不及防,看着謝玿,溫和一笑。
謝玿繼續梳理: “自從你出現,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在我去西北期間,妖道與皇帝會面,進入朝堂,故……等等!” 謝玿猛地頓住,喃喃道: “他在我帶回你之前就出現了,所以至少說明……你早就入世了。
” 資良瑜略一歪頭,看着謝玿,見他經過好一番思考,如醍醐灌頂一般揮揮手道: “沒事,我們繼續。
” 資良瑜笑了笑,謝玿神情嚴肅,将茶具都聚集在一起,道: “因為命線随你入世而變化,于是正道對我有了殺心,也正因為皇帝是真龍天子不變,所以他進入朝堂,希望借皇帝之手殺我,并且将皦皦推向皇帝。
但是……” 謝玿抓起“天師”,問資良瑜道: “你說他因你而起,你可曾想過,他究竟是何來曆,有什麼動機,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你知道我查過他,什麼都沒找到,真的會因為神臨時,而憑空造出一個人來嗎?” “天師,如今他富貴在身,卻不享樂,名譽在身,卻不驕橫,他所求并非這些。
結合他的所作所為,如此禍國殃民之物,他到底是為了什麼?再者,在他出現後,皇帝變了個人似的,或許是因為卦象,故而怨恨我,那麼那些荒唐的舉措呢?為什麼?” 資良瑜眉頭微微蹙起,猶豫地開口問道: “你想說什麼?” 謝玿道: “我想說,既然有神,便可能有其他非人之物,術法驚奇,或許是妖法,若他是妖,便好說通他的來曆。
隻是,他的目的,仍然是個謎,他對我,似乎格外針對。
” 資良瑜點點頭,道: “或許,非人之物,并不稀少。
” 謝玿卻将眉一橫,握緊茶杯,壓抑着怒火道: “管他什麼來曆,他必死。
還有正道,我第一個不放過他。
” 資良瑜按住謝玿的手,道: “冷靜。
” 謝玿這才松開茶杯,但他心裡還有許多疑惑。
他手指在茶杯裡沾水,在桌上快速寫下六個字,左邊是“禤蔚”,右邊是“濯王”,最上面是“太子”。
謝玿先是指着禤蔚說: “禤蔚,他的來曆很吸引人,禤蔚有貴人相助,他口中的叔父,一位連皇帝都要忌憚的貴人。
能做到這份上的,隻有王侯将相,但是有趣的是,我查他來處,他自鄜州來,但他隻是借道,鄜州知州并不識得此人,遑論什麼貴人。
” “順藤摸瓜,也隻知他自南方來。
南方幾位領主,從未聽聞有這樣一位侄兒,或許是秘密培養的幕僚。
而我真正發覺他叔父的非同一般,便是昨日。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資良瑜皺眉深思,他對禤蔚的印象就是活潑的富家公子,如今聽謝玿這麼一說,資良瑜也不免疑心起來,沉吟道: “春蒐嗎?為何?” 謝玿的目光緊緊盯着桌上的水漬,面容嚴肅道: “因為皇帝護下他。
皇帝一開始,就沒打算讓禤蔚牽扯入春蒐的亂子裡,皇帝一開始就知情,至少知曉部分,故而禤蔚甚至連場地都不曾去過,事發後脫身,不曾被問責。
” 資良瑜的表情略顯吃驚,訝然道: “他竟被如此看重?” 謝玿搖搖頭,道: “不是他被看重,而是他身後之人,隐藏在南方的,真正的大人物。
” 資良瑜頓悟,他的手移到右邊,圈了圈“濯王”的名字,與謝玿眼神交流,道: “濯王?” 謝玿緊盯着資良瑜,點點頭: “十有八九。
” 接着他分析道: “濯王有先帝诏令,不受朝堂制約,但他确實是一位親王,山高皇帝遠,如此一位人物,想要在南方做出些事業來,易如反掌,甚至連皇帝都難以短時間内将其鏟除。
而從皇帝對禤蔚的态度,不難看出,濯王,不可小觑。
可以這般說,濯王是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可惜不敢輕舉妄動。
” 資良瑜接過話去,道: “故而,禤蔚,是連接皇帝與濯王的紐帶,也是二人制衡的籌碼。
禤蔚是濯王侄兒,相當深受濯王看重,推舉入朝,竟短短幾年就統領千牛衛,可見皇帝分外不敢怠慢濯王。
且禤蔚,亦是皇帝拿捏濯王的籌碼,是質子。
但也是禤蔚,使他二人維持微妙的平衡,通過禤蔚,皇帝對濯王有了些掌控,不會輕易發兵征讨。
兩虎相争,禤蔚既是受益方,也是一顆棋子。
” 謝玿朝資良瑜投去贊同的目光,抓住資良瑜的話提出自己的疑問: “那麼,濯王逍遙三十餘載,是什麼迫使他将侄兒送入朝堂?也許,一開始,就不是迫使,而是自願。
”
” 資良瑜坐下,俯身靠近謝玿,謝玿一偏頭,那一瞬間他的眼裡野心勃勃,帶着殺氣,叫資良瑜愣了愣,腦海中瞬間閃過夢裡謝玿回眸的場景, 像,太像了,不一樣的是,夢裡那個人,眼睛是死的,隻有殺戮與暴戾。
而眼前之人,嘴角忽然上揚,眼睛是生動的,躍躍欲試,帶着興奮與堅定。
資良瑜忽而想,夢裡那個,絕對不會是如今的謝玿,絕對。
謝玿指着那隻盛滿水的茶杯道: “這是我。
” 而後又指着茶壺道: “這是陛下。
” 随後他又從茶盤裡拿出兩個茶杯,左手的敲了敲桌子,道:“天師。
”右手的晃了晃,道:“正道,諸葛筠。
” 謝玿将兩個空茶杯推開,将盛水的茶杯與茶壺放在一起,看着資良瑜道: “好,現在,我想該來捋一捋線索了,一直以來我像隻無頭蒼蠅一般。
” “你看,在所有人都沒出現之前,我和陛下在一起……哦,等等。
” 謝玿将一隻空茶杯靠近代表自己的茶杯一點,也就是“謝玿”一點,道: “正道,從皦皦出生起,就算出所謂卦象,也是他,推波助瀾,讓我遇見皦皦。
在這近八年間,他一直徘徊在我與皦皦身邊。
” 資良瑜點點頭,謝玿也點點頭,他環握着“謝玿”與“皇帝”,對資良瑜道: “但是呢,在之前的九年間,我和陛下,一直保持着臣子與帝王的關系,有信任有猜忌,有利用有依靠,總之,還算正常。
唯一不正常的,就是你,和我,你說命線亂了,緣分交錯,但是我想這對那九年并未産生重大的影響。
” 資良瑜點點頭,稍作補充: “其實是大的,隻是對朝堂格局影響似乎不明顯。
” 謝玿擺擺手,将代表天師的空杯子拿出來,磕在桌面上時,發出大大的聲響。
資良瑜的目光追随謝玿的動作,謝玿捏緊“天師”,看着資良瑜道: “變故,就在他,或者應該說,是你。
” 謝玿指着資良瑜,語氣嚴峻: “姑且視作是你的橫空出世,導緻這一切都變了,但是我不怪你。
” 謝玿突然這般說,資良瑜猝不及防,看着謝玿,溫和一笑。
謝玿繼續梳理: “自從你出現,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在我去西北期間,妖道與皇帝會面,進入朝堂,故……等等!” 謝玿猛地頓住,喃喃道: “他在我帶回你之前就出現了,所以至少說明……你早就入世了。
” 資良瑜略一歪頭,看着謝玿,見他經過好一番思考,如醍醐灌頂一般揮揮手道: “沒事,我們繼續。
” 資良瑜笑了笑,謝玿神情嚴肅,将茶具都聚集在一起,道: “因為命線随你入世而變化,于是正道對我有了殺心,也正因為皇帝是真龍天子不變,所以他進入朝堂,希望借皇帝之手殺我,并且将皦皦推向皇帝。
但是……” 謝玿抓起“天師”,問資良瑜道: “你說他因你而起,你可曾想過,他究竟是何來曆,有什麼動機,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你知道我查過他,什麼都沒找到,真的會因為神臨時,而憑空造出一個人來嗎?” “天師,如今他富貴在身,卻不享樂,名譽在身,卻不驕橫,他所求并非這些。
結合他的所作所為,如此禍國殃民之物,他到底是為了什麼?再者,在他出現後,皇帝變了個人似的,或許是因為卦象,故而怨恨我,那麼那些荒唐的舉措呢?為什麼?” 資良瑜眉頭微微蹙起,猶豫地開口問道: “你想說什麼?” 謝玿道: “我想說,既然有神,便可能有其他非人之物,術法驚奇,或許是妖法,若他是妖,便好說通他的來曆。
隻是,他的目的,仍然是個謎,他對我,似乎格外針對。
” 資良瑜點點頭,道: “或許,非人之物,并不稀少。
” 謝玿卻将眉一橫,握緊茶杯,壓抑着怒火道: “管他什麼來曆,他必死。
還有正道,我第一個不放過他。
” 資良瑜按住謝玿的手,道: “冷靜。
” 謝玿這才松開茶杯,但他心裡還有許多疑惑。
他手指在茶杯裡沾水,在桌上快速寫下六個字,左邊是“禤蔚”,右邊是“濯王”,最上面是“太子”。
謝玿先是指着禤蔚說: “禤蔚,他的來曆很吸引人,禤蔚有貴人相助,他口中的叔父,一位連皇帝都要忌憚的貴人。
能做到這份上的,隻有王侯将相,但是有趣的是,我查他來處,他自鄜州來,但他隻是借道,鄜州知州并不識得此人,遑論什麼貴人。
” “順藤摸瓜,也隻知他自南方來。
南方幾位領主,從未聽聞有這樣一位侄兒,或許是秘密培養的幕僚。
而我真正發覺他叔父的非同一般,便是昨日。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資良瑜皺眉深思,他對禤蔚的印象就是活潑的富家公子,如今聽謝玿這麼一說,資良瑜也不免疑心起來,沉吟道: “春蒐嗎?為何?” 謝玿的目光緊緊盯着桌上的水漬,面容嚴肅道: “因為皇帝護下他。
皇帝一開始,就沒打算讓禤蔚牽扯入春蒐的亂子裡,皇帝一開始就知情,至少知曉部分,故而禤蔚甚至連場地都不曾去過,事發後脫身,不曾被問責。
” 資良瑜的表情略顯吃驚,訝然道: “他竟被如此看重?” 謝玿搖搖頭,道: “不是他被看重,而是他身後之人,隐藏在南方的,真正的大人物。
” 資良瑜頓悟,他的手移到右邊,圈了圈“濯王”的名字,與謝玿眼神交流,道: “濯王?” 謝玿緊盯着資良瑜,點點頭: “十有八九。
” 接着他分析道: “濯王有先帝诏令,不受朝堂制約,但他确實是一位親王,山高皇帝遠,如此一位人物,想要在南方做出些事業來,易如反掌,甚至連皇帝都難以短時間内将其鏟除。
而從皇帝對禤蔚的态度,不難看出,濯王,不可小觑。
可以這般說,濯王是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可惜不敢輕舉妄動。
” 資良瑜接過話去,道: “故而,禤蔚,是連接皇帝與濯王的紐帶,也是二人制衡的籌碼。
禤蔚是濯王侄兒,相當深受濯王看重,推舉入朝,竟短短幾年就統領千牛衛,可見皇帝分外不敢怠慢濯王。
且禤蔚,亦是皇帝拿捏濯王的籌碼,是質子。
但也是禤蔚,使他二人維持微妙的平衡,通過禤蔚,皇帝對濯王有了些掌控,不會輕易發兵征讨。
兩虎相争,禤蔚既是受益方,也是一顆棋子。
” 謝玿朝資良瑜投去贊同的目光,抓住資良瑜的話提出自己的疑問: “那麼,濯王逍遙三十餘載,是什麼迫使他将侄兒送入朝堂?也許,一開始,就不是迫使,而是自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