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言语如何最动人心

關燈
    話說謝玿與宋益一同入宮,黃門前遇見幾位同僚,見二人共乘一車,心中又驚又疑,面上卻挂着得體的笑容,誇贊謝玿山高路遠,功名迢迢。

    好一番寒暄下來,才相邀往裡走。

     謝玿笑了笑,朝宋益招了招手,宋益見狀附耳過去,謝玿則與他耳語道: “大人現下,當真是要與我共進退了。

    ” 宋益愣了愣,随即低聲回話: “願與家國共進退。

    ” 謝玿看着他,拱手,鄭重道: “定不負所望。

    ” 一旁幾位大人一時摸不清二人說了什麼,以緻謝玿有此行為。

    而謝玿則朝他們都虛行了一禮,道: “謝某還要去禦書房面見聖上,便不與諸位同行,先行一步,告辭。

    ” 大人們連忙回禮: “相爺慢走。

    ” 謝玿來到禦書房拜見帝王,反饋情況。

     然而座上的帝王似乎對邊防提不起興趣,神情恹恹,既無疑惑,也未肯定,倒是問起西域的神明,眼中都帶上光彩,整個人又似活過來。

     眼前的君王,已經五十有六,三十餘載帝業,他也變了許多,不複當年。

     謝玿失了彙報的心情,本想好要讨論的巨細被草草收尾,最後才提醒道: “陛下,邊防茲事體大,陛下不可怠慢。

    匈奴野心,不安一隅,《詩》雲,‘靡室靡家,猃允之故’,若再戰,受苦的還是百姓。

    ” 帝卻不甚在意,嗤道: “十年前,妖後當道,那些胡人便拿不下我們。

    如今,我朝國力強盛,且又得上蒼庇護,這個‘猃允’,隻會輸得一敗塗地。

    ” 謝玿垂着眸,一聲不吭,帝等了一會,驚詫地看向他,問道: “愛卿為何不言語?” 謝玿答道: “自耽于夢境之人,無言可使其清醒。

    ” 帝好一陣無語,半天才憋出一句: “你現在倒是敢這般與朕說話了。

    ” 謝玿就差明面上告訴他: 您在做夢了。

     帝有些憤懑,自開平七年以來,國富兵強,迎來開國以來最為繁盛的盛世時候,如何要懼怕一個手下敗将呢?難道謝玿當真如此不看好他嗎? 帝吃了虧,總要在言語上讨回來,于是帝道: “愛卿,前些日子付肴遞了個折子,道是現行稅法,損富捧貧,不利于社會安定,朕私心把這折子擱置了,想先聽聽愛卿的意思。

    ” 謝玿聽出帝這是在變相地威脅自己,倒也平靜,就事論事道: “臣以為,天下局勢,貧多富少,扶貧則得衆心,得衆心則根基定,根基定則天下平。

    聖人有是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為其衆者,斟酌損益,臣認為此稅法當行。

    ” “可是謝玿,”帝忽而笑了,“這天下的權勢,恰好就掌握在那少數權貴手中,你我,便是其中之一。

    ” “先人有崇法者,道是治國三要,法、術、勢,此君王治國平天下之義也。

    ” “國之法度,自有群吏修正;術之精妙,當為爾之謀臣;然而這勢,非君王一人之所役,而衆徒所共使。

    無非二者,一曰強,二曰豪。

    ” “損富捧貧,猶如高頂之上築圍牆,窮困而危弊。

    ” 謝玿自然知道這一點,然而他并不完全贊成,而是道: “治國之要,在邦在民;民為邦本,本固邦甯。

    臣幼時常讀經典,對其中一句印象深刻,如今與陛下一品。

    ” “正是荀子所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 “不知陛下有何感悟,臣見此卻有萬語千言。

    陛下當然可強強禦下,然食民膏脂,當為民謀祉。

    ” “天子不怿,惟有以下禦下,威吓震怖之效。

    倘若禦下者不怿,下下一心,未必不可犯上。

    ” “謝玿!” 帝一拍桌子,帶着點怒氣道: “你放肆!” “你就非要和朕過不去,就你喜歡和朕頂嘴。

    ” 這話裡聽着,倒還有些委屈。

     謝玿奉揖,道: “臣不敢。

    ” “其實臣以為,稅法好不好,不僅和制度有關,歸根結底,還是吏治。

    ” “若是吏治廉正清明,賦稅合理,民可減負而餘富,豪強大族亦可繁榮不息。

    如此一來,上下相宜,縱有怨而不得反。

    ” “可若吏治黑暗,官員皆陽奉陰違,以此上行下效,強攤租稅,巧取豪奪,激起民憤。

    而豪強大族趁機造勢,因而作亂,天下則危在旦夕。

    ” “雖說當初是臣提出并鼎力施行超部稅,甚至為此與陛下多有龃龉,可若當真稅法不行,臣必革故鼎新,為民謀利。

    ” “臣年少意氣用事,多有莽撞,打磨十年之久,總歸是有長進的,陛下大可放心。

    ” 謝玿清楚地知道,開平繁榮的樹冠下,腐爛的根須便開始露出地表。

     十年之久,于改革方面他也想開了,或許是時候改變了。

     可是往哪改?如何改?吏治不明,改了也是徒勞。

     謝玿隻是想多留住這部法一會兒,叫天下多記住它一會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陛下設宴,為謝玿接風洗塵。

     宴前,謝玿象征性地在文武百官面前彙報了下工作,走走流程。

    帝又是好一通贊揚,賞這個賜那個的。

     加官? 加不了了,已經權壓衆臣了。

     帝似乎很高興,大手一揮,奏樂!上菜!歌舞!盡興盡興! 犬馬聲色,謝玿坐在帝下首,看着眼前一片香豔,面無表情,自顧自喝酒吃菜。

     的确,比以前的宮宴更加奢侈,以及……開放了。

     謝玿視線掃了一圈,并未看見那位傳聞中的國師及神算子正道,也未見預留的空席,想來今晚是不會露面了。

     随他,左右謝玿回了京,有的是時間陪他玩。

     帝宴飲正酣,忽而朝謝玿方向叫了幾句“愛卿”。

    陪同出席的左貴妃嗔怪地看了謝玿一眼,謝玿頓覺無辜,陛下自個醉了,可與他無關。

     帝眯眼看着謝玿,笑得像一隻狐狸,他突然俯身湊近了謝玿,一開口,盡是酒氣: “愛卿有一女,年方幾何?及笄否?” 謝玿面色不改,應道: “已及笄,年十七。

    ” 帝緩了半天,才反應過來謝玿在說什麼,随即他朝謝玿靠近了些,口齒含糊道: “可說了親事?家中主母,朕的好嫄媗,替她說了哪家好兒郎?” 謝玿握着酒杯的手一頓,一雙深邃的眸子看向帝,語氣平靜道: “陛下,您醉了。

    ” “林最樂?這是誰?京中不曾聽過這個名号。

    ” 帝努力想了想,才後知後覺道: “朕醉了嗎?朕沒醉。

    ” 帝笑将起來,道: “朕記得,謝家好兒郎,朕把嫄媗指給了他。

    嫄媗,嫄媗……” 帝念叨兩聲,恍然大悟道: “哦,朕的嫄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