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万水千山再闻君语

關燈
    天玑公主聞謝玿見黜,因愧怍,厚謝玿甚,親持資物登門謝罪。

     才及階下,遇司業,司業問:“公主何來故?”天玑俱告之。

    司業面露愧色,固辭不受,但曰:“内子無知,累及旁人,斷不可受。

    ”公主無奈,因辭去。

     ——《開平通鑒》 十月,宋益上表,自言愚鈍,難以勝任中書令一職,舉謝玿,帝漠置。

     十一月,宋益上表,再舉謝玿。

    廷議之時,悉附議,帝無奈,複起謝玿。

    謝玿辭曰:“微臣不佞,難堪大任,望陛下再慮旁人。

    ” 帝知其心有恚忿,下诏以慰之,才允。

    謝玿複為丞相,朝堂之上,或喜或憂。

     ——《廷說》 于是帝急宣天玑,嚴辭要求其勤遞書信。

    天玑一心偏向謝玿,故悖逆道: “丞相忠心,日月可鑒,阿耶亦有知,廣聞親見,如此忠臣不見厚待,反而處處提防。

    此番做派,未免叫人寒心。

    ” 帝既氣惱又無奈,質問天玑道: “長公主之尊,尚且受其脅迫,其餘百姓宦官,又有誰能不順服?” 天玑啞然,帝語重心長道: “嫄媗,你背負的不隻是丞相一家,更是莫氏天下,要知道冠以國姓,責任有多重。

    朕再也不想再出現一個常賊一個王賊了,臣子權高欺主,禍亂的是整個天下。

    ” “阿耶,您是在怕謝玿嗎?” 帝搖了搖頭,目光放得悠長: “朕怕的不是他,而是握在他手中的權力。

    若真有一天,江山易主……” 帝适時止住話語,天玑已是垂下了頭。

     帝心情愉悅起來,表情卻依舊凝重,他揮了揮手,讓天玑先退下了。

     黃昏時刻,帝收到天玑的來信,靓麗的小楷寫下謝玿的近來動向。

     帝望着手中的信,嘴角上揚。

    “适可而止”也是一門功夫,留足想象的空間,有時候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謝玿似乎也從長公主案中得到“教訓”,他出去應酬的次數多了,時間長了,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亦總有些衣着低調的生面孔求見,暗悄悄、急吼吼地被領入謝玿的書房,又不知幾時離開的。

     天玑總覺得在其中聞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那是官場上的腐朽味。

    天玑有意在府中遊走,欲探明真相。

     同時在給帝的信中,天玑隐瞞了這件事,在未知全貌之前,她私心希望謝玿是好的。

     直到天玑在府中撞見一個熟人,天玑才确定謝玿或許真有所謀劃。

     府院之大,多有偏僻小徑,或是少有人息的庭園。

     那是一條主人家鮮少涉足的小徑,設在後園,隻有仆從從此過。

    天玑無意發現,便沿着這條路往下走。

     天玑低着頭,緩步而行,險與匆匆走來之人迎面撞上,對方亦是一個急頓步,立馬拱手道歉: “抱歉,是我沖撞了……” 待天玑将人看清,忽大驚道: “少尹!你怎麼在這?” 鴻胪少卿左敬聞言身子抖了抖,擡頭看向天玑,面露難堪。

    故人重逢,他竟是連禮數也顧不上了。

     說起來,兩人也有過一段情緣,不過是左敬那時正年少,去宮裡見姑姑,偶遇六公主,驚為天人,執意要娶六公主為妻,想方設法接近天玑。

    最後迫于幾方壓力,才不得不斷絕與天玑的聯系。

     去年三月,他迎娶了大都護府長史之女為妻,現如今那左闫氏已是五甲之身。

     天玑見他這反應,忽而憶起那些年左敬對她的死纏爛打,自然有些尴尬,呐呐道: “哦,我忘了你已不是少尹,而是鴻胪少卿了。

    ” “你這是……” 天玑目光示意他那身低調的行裝。

     左敬解釋道: “我與謝玄珒,也算是至交。

    ” “如此啊……我倒是未嘗聽他提起過。

    ” 天玑說完這句話後,兩人便陷入了令人窒息的尴尬。

     左敬醞釀了一下,才開口問道: “你……近來過得可好?” 話一出口,他猛然想起外頭盛傳相府一雙璧人,伉俪情深。

    不待天玑作答,他飛快地補充了一句“應是好的”,便朝天玑長作揖,道: “謝……夫人,左某有事纏身,先行告退,願您時下順遂。

    ” 說罷,左敬快步離去。

     天玑站了許久,心情略微複雜。

    左敬也算是她的故交,或許他真心愛那闫門烈女,總歸天玑希望他好好的。

     再者便是,身為謝玿的至交,來見謝玿卻是躲躲閃閃,令天玑内心生疑。

    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要這般從後園悄然離去? 日月其徑,周而複始,始而再周。

     時光悄然穿行在複雜的情緒中,有人傷感,有人欣歡,也有人喜中帶澀、笑不達意,蹉跎着歲月。

     除夕将近,帝上完開平三年之後一個早朝,君臣忙碌的一年就在何公公尖細綿長的聲音裡落幕。

     除夕之夜,帝京張燈結彩,萬人空巷,處處是歡聲笑語。

    深遠的夜空中陡然綻開的煙火映着百姓眼中的光彩,照出純樸真誠的期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願明年,風調雨順,事事如意。

     帝攜重臣登摘星樓,受萬民瞻仰。

    百姓目光如炬,望着樓上明黃的身影,歡聲如雷。

     帝心中一片舒暢,許久無波瀾的心再次鮮活激蕩起來,豪氣在胸口沖撞,帝頓覺山河無恙,天下通庇,自豪油然而生。

    他微一偏頭,脫口而出道: “謝愛卿……” 一旁的宋益愣了愣,反應過來後,略微遲疑道: “臣在?” 帝恍惚了一下,扭頭看了他一眼,見是宋益,頗有些無奈道: “朕還真是……習慣了他在身邊。

    ” 宋益腹诽陛下待謝玿确實,非同一般。

     “若是丞相在此,你可知他會生出什麼樣的感慨?” 宋益遲疑片刻,試探道: “河清海晏?國泰民安?” “錯!” 帝眉眼帶上笑意,道: “他會指着百姓告訴朕,‘看,陛下,臣之力有竭,然民生無竭。

    山河無恙,天下通庇,為人君者,不應耽于當下,自當感激于此,而緻力于太平盛世。

    ‘” 帝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想到那時謝玿的模樣,他定然是強捺嘴角以顯得嚴肅,可怎麼都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