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燈
    門,連忙行大禮跪拜,額頭扣着指尖道:“臣劉韋議叩見吾皇萬歲。

    ” 景隆皇帝走進至公堂,負手笑道:“起來起來,這不是宮裡,旁邊又沒有言官,用不着這麼拘禮。

    ” 劉韋議起身垂手而立,偷眼看到皇帝今兒個穿的是黃色盤領寬袖常服,前後及兩肩各鑲金織盤龍補子,頭戴雙龍搶珠翼善冠,眉目間神色舒朗,看起來心情不錯,肚裡便先吃了顆定心丸。

     景隆帝環視了一圈,道:“怎麼空蕩蕩的,就你一人?” 劉韋議恭聲道:“啟禀陛下,方學士在閣裡理卷,趙學士聽說号房裡滲水過去視察了,林學士說是……說是……” “說是什麼?” “說是腸胃不适,出恭去了。

    ” 景隆帝笑了笑,坐在黃花梨螭紋圈椅上,随手從桌邊拈起一張考生的卷子,“林學士想必是昨夜跟人争畫舫不慎落湖,受了寒氣。

    ” 他說得漫不經心,劉韋議背上卻冷汗直淌,中單濡濕。

     錦衣衛果然是無孔不入,令人毛骨悚然,他方才的舉動,會不會也落在那些見縫插針的眼睛裡?這個念頭在心底閃過,劉韋議身軀一晃,腿肚子直抽筋,好似站都站不穩了。

     幸虧皇帝正低頭看卷子,沒有注意到他煞白的臉色,隻是一雙修長的劍眉慢慢揚了起來。

     “……這就是本屆舉子的試卷?”皇帝面色微沉,一拍桌沿:“這寫的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劉韋議吓得一激靈,忙探過頭去看,好死不死正是被他随手放在桌沿的蘇晏的卷子,頓時噤若寒蟬。

     景隆帝吐了口氣,用指尖戳着卷子:“這人連八股格式都弄不清楚,怎麼通過院試、鄉試的?又是怎麼當上舉人的?” 他把卷子往桌上一摔:“朕最看不得的,就是文武官員徇私舞弊,罔顧國法!你自己看看,就是這樣滿紙墨痞,也能一路考上京師來,到底是什麼人放他通行無阻!” 這罪名可就大了,欺君罔上,掉腦袋的大罪! 劉韋議的腿腳反而不抖了。

     有道是豺狼當道,焉問狐狸,有這些犯大罪的官員頂着雷霆之怒,他那一點小手腳算什麼,毛毛雨都沾不到。

     當下心中大定,附聲道:“皇上聖明,臣方才閱卷,看這個福建舉子滿紙胡說八道,玷污聖賢,心中激憤不已,正準備給他評個下下之卷。

    ” 景隆帝道:“何止是下下,當逐出科場,永不錄用!” 第二章隻會引用名言 劉韋議一聽聖上口谕,正中下懷,方欲領旨,隻聽得一個陰柔的聲音道:“皇爺,您看這幾句,奴婢覺得頗有些意思” 原來是随侍在景隆帝身後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藍喜。

    他本是福建人,十五歲随流民遷徙進京,衣食無靠,不得不淨身入宮做了内侍。

     閩人鄉土觀念頗重,這太監藍喜雖說在朝中免不了假公濟私、貪墨受賄,撈了大筆橫财,卻還舍得差人每年回故土捐贈一些錢帛,建個義祠施點粥糧什麼的,倒也有不少鄉人對他感恩戴德。

     此番他一聽是福建舉子,心中便偏袒了幾分,再看卷子上署名蘇晏表字清河,念頭急轉:蘇清河,這名字有些耳熟……莫不是福州知州蘇可仁的獨子?他家與咱家祖上還有些交情,既然是桑梓同鄉,好歹得幫上一幫。

     景隆帝對這個随侍太監很有些寬厚倚重,聞言便又拿回卷子,見其中幾句确實端方工麗,筆力不俗,細品之下還有幾分警醒世人的哲理意味,微微颔首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不錯,此句氣魄非凡…… ‘乃知雲變雨,不必到層霄。

    隻在百丈間,即化甘澍膏’這幾句含義頗深,借物喻理,正是執中之道……唔,此人還是有幾分才華的,隻是過于随性放肆,不循定理,恐非棟梁之材。

    ”